第三讲|《清平乐·村居》:温暖的村居生活

2023-09-01 12:30:2711:26 2.4万
声音简介

课本内外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郦师点拨 

在这首词中,词人辛弃疾,很好地描绘了一个农村五口之家的生活环境和日常画面,以及他们美好的农家生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词的第一、第二句首先点明了,环境和地点。你看那里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屋旁有一条小溪匆匆流过,西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在这里茅屋、小溪、青草组成了,一个非常美好的环境。顺便说一下,我们刚才说“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是词的第一第二句,古诗词里的分句,和现代、汉语不太一样,现代汉语,我们经常说到句号处是一句,对吧?句号中间的停顿是逗号,可是古诗词的分句标准,是语言停顿处,就是有标点符号处,基本上就算一句。


所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虽然只有一个句号,这里却是要把它分成两句来看,这是学习阅读古诗词过程中的一个通行标准,和现代汉语不一样,同学们要注意这一点,你看,通过第一、第2句写自然之美,其实目的更在于烘托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所以接下去就分别描述了一家5口的,老老小小的不同的面貌和形态。写的是有声有色、活灵活现。“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说着方言,相互打趣取乐。作者当时是住在信州,也就是今天上饶。当时这里的方言就为吴音。翁是指老年的男子,媪则是指老年妇人。这里写一对平凡的乡村夫妻,温一壶酒,对坐而饮。这一幅画面,实在是平常至极的。但是在这种平常中,作者却写出了他们的幸福生活。除了这对夫妻之外,更妙的还在后面。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你看三个孩子,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调皮的小儿子正横卧在溪头草丛中剥着刚刚摘下的莲蓬。大家看,这里又提到除草了,我们前面刚刚说过,“锄禾日当午”中的除草,是农村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因此便由年纪最长体力也最好的大儿子来完成,二儿子呢,就像前面我们所讲到的范成大诗中所说的“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一般。帮着家里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了——编织鸡笼。而小儿子更小一些,还处于只爱玩耍的阶段,于是就把刚才下来的莲蓬当作了自己的玩具。同学们在读这首词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关注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这首诗中那条小溪。可以说这条清溪其实就是整个场景结构的核心,无论是村居的茅屋,还是孩子们工作玩耍的地方,其实都与它相关。所以发生的故事就围绕着小溪展开,描写了溪边的茅屋,还有正在劳动的农家儿女,以及悄悄拨食莲子的无赖小儿。这里的“无赖”当然是可爱的意思,有点顽皮、有点淘气,所以很可爱。这就为大家展示出一幅怡然自得、其乐融融的农家生活和劳动的图景。仿佛这条小溪就是这样美好生活的最好见证。这样其乐融融的美好画面,着实令我们感到温暖。但我们知道作者辛弃疾被称作词中之龙,他早年立志报国,在南宋军事史上也是难得的一位奇才。可是他后来作为主战派,却遭到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报国的志向难以实现。晚年只能隐居在上饶农村,这首词并作于这一时期。


辛弃疾之所以始终怀抱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就是希望老百姓能够过上这样和平安宁、朴素安适的生活。所以他才对词中的宁静的村居生活倾注了饱满的热情,写出了感动我们的温暖。也正因为如此,一向具有豪放、悲壮、词风的新契机,才可以写出像《清平乐·村居》这样宁静温暖的小令,以及像他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这样充满着乡野之趣的作品。说到这首《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其实和《清平乐·村居》一样,是辛弃疾被贬官回到带湖闲居之后所写,也同样是描写乡野生活的经典词作。为什么这些词里头没有愤懑,没有感慨、没有抚今追昔,没有痛心疾首呢?细考像《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应该作于辛弃疾。41岁到46岁之间,也就是人到中年。辛弃疾人到中年,却壮志难伸,可以说他的心中其实充满了沉郁之情。但是恰恰最让我们感到震撼的是,其实人生的境界固然有不忘初心的坚持,以及追求理想的坚韧。同时人生还需要一种境界,那就是像辛弃疾这样,随时学会清空自我。所以这才是稼轩居士辛弃疾的伟大之处。你看他在那样美丽的夏夜行走在黄沙道中,看到明月,别枝惊鹊,感受到清风半夜鸣蝉,嗅到稻花香里的风,也听到蛙声一片,甚至七八个星天两三点雨点也能够让他突然兴奋起来,而路转溪头,旧时茅店闯入眼帘,宛如老友重逢,那条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黄沙道,以及黄沙道旁的旧时茅店,都让辛弃疾发出由衷地欢欣与欢喜。


这对于辛弃疾来讲,他并不是放弃理想,更没有忘记初心,而是在某一刻放下自我、放下固执,与天地自然,与生活、与身边的一草一木。一月一桥融为一体,去体会到这本应让每个人让老百姓都能体会到的岁月静好。所以不论是《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还是这首《清平乐·村居》,一般的词写情绪的流动,直接写来。可是辛弃疾的词有景更有人。他的好,还在于写出了温暖与安详,写出了人物的情态,所以诗词的妙处有时候就在于景与情的关系上面,如何通过景物的安排来描写不一样的人物,以及他们的情绪、情感,这才是诗词打动人心的地方。


思考探究 

同学们也可以多找一些这样的诗词来对比着读一读。看看其他的作者在处理情与景、人与景的关系上又有怎样的高妙?看看在情与景的关系中不一样的,所谓“人”的形象又是如何凸显的呢?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秋水若溪_

三个溪字清空可不可以说是 放下执念情与景,人与景的关系

Tintin叮酱

不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吗?

猜你喜欢
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宋代: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鸡织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

by:拾年树自然创客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宋代: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通:无)

by:小巧小玲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宋代: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同:无)译文及注释译文...

by:小巧小玲

电视剧《清平乐》配乐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by:一笔落英殇

《九州清平乐》-原创

她,沂水洛宁,是颍川沂水氏唯一的女儿,娇俏纯真、独立果敢。自以平顺无忧的人生,却是弑母而生,满是算计与裂痕。他,浔山清晏,是洵山家的四公子,清俊深沉,惊才绝艳...

by:浅浅的一千零一夜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译文】...

by:萌萌小猪背古诗

清平乐 | 奇葩宋朝

唐宋八大家有六位出现在仁宗一朝(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世界第一张纸币诞生在仁宗一朝;四大发明有三项出现或开始应用于仁宗一朝。人文、科技、金融...

by:渔骨1

清平乐·年年雪里 李清照

清平乐·年年雪里宋代: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译文及注释译文小时候每年...

by:小巧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