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想做文学家?首先你得够矫情

2023-07-25 11:42:4724:11 5.3万
声音简介

前言:


前一讲,我们把文学作品搭配文学家的个人经历一起食用,结果这文学家的形象瞬间跌落神坛,

不少听官在感慨之余呢,还不忘提醒开浩,是不是错过了什么重要的点没有提,比如说之前说思想的时候,开浩团队就提到,这思想啊,是思想家们吃饱了撑的才想出来的。那文学呢,文学家是怎么整出文学这个玩意儿的呢?文学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总不能跟孙猴子一样嗖的一下,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吧。这想当文学家有没有什么门槛要求?读这些“过气”文学家的作品,对我们当代人又有啥用呢?

 

您别着急,这节就给安排上。咱们把“文学他妈到底是谁(强调,你是不是以为我说脏话呢?你仔细听,这句话相当文明!)”和“文学家的职位要求”全给整明白。




2.1 文学从哪来?(文学是劳作时喊口号喊出来的)


这要说到关于先有文学家还是先有文学这个问题呢?这问题无理取闹的程度堪比,是先有鸡还是现有蛋这个问题一样,让人想不明白。更何况,开浩也没个时光机不能回到过去瞅一眼,到底谁先创造出文学这玩意儿的。

 

不过好在,大家小书系列丛书的作者,吴小如先生在《古典诗文述略》中回答了这个疑问。吴先生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并且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文学都是从诗歌创作开始的。而这诗歌最早其实是原始社会集体劳动时候喊的“劳动号子”。

 

这诗歌的雏形竟然是农民伯伯在田间喊口号给喊出来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人类最初在田地里耕种,并没有现代这么便利,没有什么插秧机,也没有喷滴灌这些现代化种植、灌溉设备,一切全凭一双手。这对体力来说是极大的考验,你不妨想想,让你日复一日重复种田这样又苦又累还枯燥的活,而且你还不能辞职,辞职就是辞世啊,因为大家都是靠种地为生,要么乖乖干活,要么干脆饿死。

 

这有没有什么方法在工作的时候,既能娱乐一下减轻疲劳感,又能发挥集体劳动的优势,更加高效的耕种呢?咱们的祖先,聪明的很,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大家一起有节奏的喊口号不就行了吗?这其实跟我们参加拔河比赛喊得“一、二、三,拉!”有相似之处。只不过咱们祖先的劳动口号没有这么简单粗暴。

 

听到这,很多听官可能会问了,开浩,既然诗歌是源于劳动口号,那我怎么没有在文学作品中看到关于“劳动口号”的身影?

 

对于这个问题,吴小如作者是这么解释的,在后来呢,大家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在劳动实践中日益发展,这劳动号子中的内容也就丰富起来了,这时候就不再是以喊口号为主了。这劳动号子的内容开始变成表达人们的心意和感情了。这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诗歌,这个咱们在下一节讲诗经的时候会详细提。

 

那么关于文学它妈是谁搞清楚了,那创作文学的那个人又有什么要求呢?怎样的作品才能称的上文学?




2.2 是不是人人都可成为文学家?(文学的基本特征)


这我们就不得不提,前一讲被我们毫不留情推翻人设的唐伯虎唐寅了,这个荧屏上的风流才子,其实就是个柠檬精,这写的诗,一篇篇都是拿来维护人设。但吐槽归吐槽,该承认的还是得承认,偏偏就是唐寅的这种鬼德性,还真具备文学家的基本特征。

 

那这文学家的基本特征到底是什么呢?作者老舍先生在《文学概论讲义》里提到文学家有两个基本条件=一颗多情的心+一手好文笔,两者缺一不可。

 

因为事实证明,历史上不乏有一些大家,在各项领域都优秀极了,他可以成为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但就是无法成为文学家;当然也不乏有啥啥干不成,唯独文学上有些造诣的文学家,文学这个行业,还真就很挑人儿~

 

接下来出场的这位大家,他就是啥都好,唯一不足就是,不会写诗。这人和唐寅还有几分渊源,前一讲咱们在说唐伯虎打脸去给一个叫做宁王的人,当幕后智囊团,结果听说人宁王想要造反,于是装疯卖傻辞职嘛!但唐伯虎辞职归辞,人宁王的造反打算,并没有因为你落魄诗人唐伯虎辞职而放弃,对于这种用命来创业的人,开浩还是很佩服的。

 

于是当这个宁王开始造反计划的时候,一开始倒还挺顺利,一切尽在掌控中,可惜在快要成功的路上遇上了一个绊脚石,这人正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位什么都挺好,就是文学上差点火候的王阳明。王阳明呢真的是个军事奇才,用了不及宁王一半的兵力(我跟你讲,这个兵还是临时招募来的,他到的时候,人家宁王也成了规模了,当地政府军队已经散成一团了),凭着这么一点散兵游勇,他一边招兵一边平反,还让宁王的造反计划全盘皆输。典型的像诸葛亮那样,转悠转悠小脑袋瓜,就把问题给解决了。

 

这王阳明呢,现代人说的挺多,近些年都跟他学心学呢,烦人!他的人物头衔也挺多,什么军事家、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唯独少了个文学家。那么他到底缺了哪样文学家的基本条件呢?既然研究的了思想,写的出哲学,那文笔应该没毛病,那问题是出在哪?难道是不够矫情?

 

还真是没错,王阳明呢,有个特别的爱好,没事就爱思考人生,他思考人生的方式有点与众不同,不像李白,整上几壶好酒,跟着月亮对影成三人,然后快上头的时候,在那边吹吹牛逼,回顾回顾自己的一生,感慨感慨就完了,也不是非得找到个答案。王阳明就不一样,他是既然我要开始思考人生,那这答案,我一定要找到,找不到也得硬找,看谁熬得过谁。属于没事就爱跟自个儿瞎较劲,不达目的不罢休的。

 

这货偏激到什么程度呢?新婚夜为了搞清楚一件事,给老婆扔家里,自己跑山上找了个道士讨论养生小窍门!你没听错,找了个士讨论养生小窍门?把美貌的妻子扔家和道士坐了一宿!排除他性取向有问题,这种执着的念头,怪不得他一生成就那么高。再比如年轻的时候,他想把儒家思想中的“格物致知”给整明白,就搬个小板凳搁家门口的竹子前坐着,整宿整宿盯着竹子看,一看就看了整整七天七夜,看到晕倒被抬回卧室。这件趣事,在哲学史上成为了著名的“守仁格竹”事件。这里的守仁也就是王阳明的名,王守仁。

 

不过谁还没个年少无知的时候啊,那会王阳明才十八岁,若干年之后,在他经历了人生起伏,挨了巴掌,摔了不少的坑之后,他终于明白了“格物致知”的真谛。但光从这几件事就足以看出,这王阳明思考问题的方式是挺理工男的,典型的钢铁直男,有问题必须马上弄懂,等一会都难受。

 

比如他朋友在职场上受欺负了,他就写了这么一首诗给他朋友:“持刀忌触手,睨视不敢挥。艾草须艾棘,勿为棘所欺。”这首诗很好理解,翻译成现代诗就是:“拿刀怕伤手,斜看不敢挥。除草要除刺,别被刺所伤。”

 

你说说,这诗够不够直白,直击问题的重点。用一首歌了的时间,就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告诉你了。劝告他的朋友,面对恶势力要起来反抗,忍让畏惧反而会被欺负,多有智慧,可是小学生都看得出来,这哪有一点文学的含蓄之美?不就是打油诗吗?可偏偏老王这样的打油诗,还写了一箩筐。这可能也跟王阳明的性格有关,他好像不太伤秋悲春,整个人活的比较现实,有那自怨自哀的功夫,他都拿去思考人生,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去了。

 

这性格,倒跟那个吟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南唐倒霉皇帝李煜截然相反。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出自李煜临死之前作的《虞美人》,将愁绪比作一江春水,延绵不绝。这画面感真的是美极了。这种比较愁的形容方式,确实比咱们现在天天喊着蓝瘦香菇的网友们要有才的多了?你是有多难受,又是有多想哭呢?要比丧,李煜第二,没人敢称第一,人家的愁都延绵不绝了。李煜就是典型的,一个被皇帝耽误了的文学家,人家虽然亡国了,可是诗词写的好啊。

 

作为一个皇帝,光在那哼哼唧唧矫情了,不想着怎样把国家整的国富民强,天天吟诗作词的。最后落得国破家亡,英年早逝的结局。要换做是王阳明经历这些,估计李煜在那边愁似一江春水的时候,王阳明早就在研究怎样才能让国家不灭亡,保不住国家那就退而求其次,想想怎么保住自己的性命,这画风大家可以自行脑补一下,如果王阳明提起笔来写诗,估计是一连串的如何振兴国家,如何在艰苦环境下保全性命,如果真这么写,是不是就少了这愁似一江春水的美感了?

 

说到这,你是不是多少能明白王阳明无法成为文学家的原因了,因为他不够多情,他更像是个实干家。一个凡事都想着找答案的人,怎么能写出抑郁不得志的苦闷;求而不得的懊恼;国破家亡的无奈。不可否认的是,有时候文学的美就在于它的含蓄和捉摸不透,但却让你沉浸其中。

 

开浩在这也友情建议大家,伤春悲秋的事情还是少干,文学家当多了伤身伤心啊,这小小的身体可装不下这么多哀愁啊,你看看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再看看南唐后主李煜。多情可没啥好下场。

 

不过玩笑归玩笑,这么一分析下来,开浩发现这能称的上好文学的,确实不一般,文学家的门槛比我们想象中的要高的多,光多情这一点就将无数人拒之门外。

 

那么这些文学家笔下的文学,除了伤春悲秋,记录情感起伏外,还有什么可读之处呢?它的价值又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说。




2.3文学有啥用?是文学家眼中的社会缩影


其实,这些文学作品,跨过时空限制,来到我们面前,它们都是受到每一个时代的人认可的。它们被一代又一代的人,或以口口相传的形式,或以文章引用的形式代代相传。又或者是跟我们一样,通过一个文学作品了解那个时代。因为文学作品,多少都有点当时社会的影子藏在里面。

 

而文学不就是文学家眼中的社会缩影吗?就像我们在百讲文化专辑里分析《水浒传》的时候说到,《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起义的情节是有当时社会的影子,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刚好经历了农民起义,百姓民不聊生,贪官横行。当然很多小说创作的时候,取材源于现实,但是经过戏剧化包装可能没有这么明显。

 

但是,有这么一位诗人,他笔下的诗就好像是我们当下的民生新闻,实时转播民间百态。这个人,大家应该熟的不行,以前语文书上没少背他的诗。

 

他就是杜甫,他的诗被称为“诗史”(这个史不是粑粑,是历史的史哦)。在他诗里你能看到唐朝由盛到衰的过程,唐朝百姓最真实的生活状况,以及个人成长的心路历程。只要你不转台,你不仅能看到关于杜甫的小型人物纪录片,还能听到时政评论员杜甫先生对社会新闻、民生事件的看法和点评。

 

出生于盛唐时期,由于家境殷实,再加上饱读诗书,年轻气盛的杜甫,对于未来怀着美好的憧憬,于是便有了那么一首《望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总有一天我会登上泰山的顶峰,在那里俯瞰众山,一切景象都会被我一览无余)。可惜杜甫那会估计不知道,这泰山不是什么最高的山,你要说登上泰山就能一览众山小,我珠穆朗玛峰第一个不答应。但是泰山可是历代帝王昭告天下自己当老大的场地,所以你看,一个诗人,敢这么牛,我不行,你让我去天安门上参加阅兵,我得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

 

年轻狂妄嘛可以理解,总觉得未来可期,谁还没个天真烂漫的时候呢。这要说,不管是古代的青年还是咱们当代的青年,都逃不过“梦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的魔咒,一心想要实现心中抱负的杜甫,遭遇了中年危机,职场不如意,壮志难酬,看到唐朝的高层管理bug满满,却无能为力。此时的杜甫不再是沉迷于自己的壮志豪情,而是将目光聚焦到百姓身上。

 

于是便有了一首《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这场景是亲人们在送别即将被征兵的人,临行依依不舍,凄惨的哭声直冲天际。问了路过的行人,原来官府征兵太频繁,而这一送走自家的孩子就不知道几时才能再相见,有的人十五岁的时候参加征兵,等到四十岁的时候,还要被官府召集上前线。无论黑发的少年还是白发的老年人,只要官府要让你奔赴战场,你必须走。

 

由此可见,那时已经频繁开始战争,官府不体恤百姓疾苦。而中年的杜甫面对这一现象却无能为力,只能记录下来。后来,“安史之乱”彻底改变了杜甫的诗歌画风,他的诗歌已经不再像往日一样充满正能量,反而更多是在记录,战乱时百姓的生活状态。“有弟皆分散,五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家里的兄弟们被战乱拆散,已经没有他们的讯息,也不知道他们是死是活。想要寄一封家书也不知道地址该写哪里,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平。战乱拆散了一个又一个的家庭,光生存下来就已经自顾不暇了。

 

后来年过半旬的杜甫再次“一览众山小”,只不过这一次物是人非,此刻站在山顶的杜甫做了这么一首《登高》,也就是在《庆余年》中惊艳四座的一首诗: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年少时也曾有仗剑走天涯的梦想,也有等待完成的梦想,可惜经历了职场的不如意,和战乱,此刻我已不想再四处漂泊,疾病在身的我在人生暮年,独自一人登高望远,历尽艰难的我早已白发苍苍,愁绪满怀,连喝酒的酒杯都举不动了。

 

此时的杜甫不再充满壮志豪情了,他的满腔热情被战乱,被现实消耗殆尽。这说的哪只是季节的秋季啊,说的倒像是人生的秋季啊,而此时的他,跟万千遭受战乱流离失所的百姓一样,像极了秋天的落叶,不知掉落何处。这一生见证了盛唐由盛转衰,他更像是时代的记录者,他自己,就是一个时代。

 

最后不得不提一嘴,你看同样写的诗都通俗易懂,直抒胸臆,怎么杜甫就成了文学家,而王阳明却成了思想家。这差距到底在哪里呢?同样从现实生活中找素材,杜甫的文学作品充满着温度,不仅藏着一个时代的缩影,更藏着他的得意、失意之时的心路历程;而王阳明的文学作品,反倒像是莫的感情的解题思路,冷静又冰冷,没有灵魂。




总结:


在文学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历史的痕迹,也看到了文学家成长的心路历程。人生起起伏伏,有得意之时,也有失意之时,只不过真正的文学家,看到的不只是自己,而是胸怀天下,虽然他壮志满怀却没有机会施展拳脚,虽然他看到民间疾苦却无能为力改变,虽然他跟全天下的百姓一样因为战乱流离失所,但他始终拿着那只笔,就如同当初向全天下写下他的壮志豪情一样,坚持记录着民间疾苦,社会现状,用着一己之力,想要为这个时代留下些什么,又或许用自己渺小的力量坚持着什么。

 

他的坚持,我们现在看到了。

 

文学就像是一扇窗,打开它,你不仅能看到文学家眼中的社会缩影,也能看到他们在那个时代的成长的身影。他们也跟我们一样,有过梦想,有得意,也有失意;有过挣扎,有成功,也有失败;也有过一个伟人梦,有坚持,有放弃。

 

唯一与普通文学不同的是,他们始终没有放下那只笔,他们记录下生活的点滴,把对生活的期望和人生的思考藏进文学里。为这个时代留下些什么,他们笔下有社会缩影,有民间百态,有宗教习俗,亦有人情世故,嗨,还不是因为他们,所以,我们也一直在坚持记录自己看到的,文学家或许现在越来越少了,但是文学记录的精神,相信大多数人还是有的,唉你不是今天刚发了个微博,或者朋友圈嘛?这就是文学在你心里的种子呀!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晨风Matinal

喜欢!!!

苏沫寒686

老师讲的真好

音乐365

开浩,王阳明确实是文学家。你可以在网上搜一下。而且古文观止能够收录王阳明的文章就可以看出来,而且他的谥号为文成。

_忘尘_

王阳明文学成就并不差,只是和他的思想相比,差很多。他的两篇文章是入了《古文观止》,说明他的文学还是可以的。打个比方说,王阳明的思想是一百分,而他的文学大概六七十分。只是和思想这个闪耀点相比,文学显得很弱。他只是有点偏科而已

猜你喜欢
我是文学家

李白、屈原、李清照,三国、水浒、大隋唐……郭德纲老师说的故事,单一个味儿!

by:张ZhangZhang_

历代爱国文学家评传

《历代爱国文学家评传》作为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乃是我们中华民族“滚雪球”式发展历程中的强大凝聚力的源泉。这一高尚情操体现在中国古代、近代文学之中...

by:三生错_DCC

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

by:每一日都在喜雅

做你想做的事

本专辑将围绕“做你想做的事”这个主题,节选一些优秀的作品分享给大家,从而使我们明白:人生在世,不是为了安安稳稳过一辈子,而是要积极行动起来。从“做你想做的事”开...

by:爱做梦的_鱼

想做好孩子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本书是《寻宝少年历险记》的姊妹篇,讲述了巴斯塔布尔家的孩子们在经历了寻宝的故事后,成为了大...

by:上海译文出版社电子书

做你想做的人

这是一本书名和内容有些矛盾的书。有教读者如何做自己,而更多的是要教化读者消灭自我追寻大爱,做一个脱离凡俗,温顺善良的人。尽管如此,在那些如沙粒般絮絮叨叨的语句中...

by:薄云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