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违半年多,所有主播们终于又全员到齐了。本集华丽阵容有:一向温柔敦厚但在这集直接开呛的吕太阳╱钟情数学结果大学过得比高中还紧绷的科长╱旁听时被宪法深深吸引而转专业的振宇╱虽然课堂无聊但校园很美所以还是很开心的阿彬╱发现中文系原来不只是中文系的珮伊。
是的,本集我们挑战记忆,决定来聊聊我们的大学科系,回忆我们当初如何做出选择,又是如何发现一切都跟预想的不一样。那是我们开始拥有一些自由的时期,但还不知道怎么从容的使用它;那也是我们为自己按下的第一个方向键,虽然后来我们都没有继续走直线。但我们也都没有后悔,可能是因为「重要的是你去不去探索、去不去自我怀疑、去不去问自己想要什么。」
而那就是我们艰难人生的真正开始。从此我们开始学着为自己作主。
嘉宾:
科长、吕太阳、阿彬、振宇
制作/主持:
珮伊
时间轴:
[02:29] 我们五人选择科系的原因
[02:52] 对数学一往情深的科长
[04:39] 因宪法课转专业的振宇
[09:02] 受母亲从商影响的阿彬
[11:36] 坚持要去北京的吕太阳
[15:15] 选校更重于选系的珮伊
[18:27] 聊聊文理分科这件事
[20:45] 实际就读后与当初预期的一样吗
[38:52] 十八岁选择专业是太早还是太晚
[46:25] 大学教育重要的是什么
[47:42] 大学的四道课题(4个 “Learn”)
[49:31] 大学太注重文本但缺乏实务经验
[54:06] 文科生的存在危机
[56:22] 学理科的态度是比较谦卑的吗
[57:22] 数学及法学对科长及振宇的影响
[1:01:47] 再选一次还会选这个科系吗
[1:03:39] 比起科系,重要的是什么
[1:05:57] 大学才是艰难人生的真正开始
Show Notes:
1. 本集使用的音乐有:Shane Ivers 的 Tomorrow’s Times 及 Moments、Kevin MacLeod 的 Cold Funk,皆采用署名 4.0 国际授权条款。
2. 感谢科长惠赐题图。
1391319hqur
或许是在听了这档节目才知道的“博物志”,想对博物志吐槽,可惜他们限制了发言,播主也限制了评论,没办法,只能迂回,在这里发言,请求转达。
无业游民播客 回复 @1391319hqur:
抱歉,关于其他播客的意见,我们无法替您“转达”,请不要继续留言了。
Mr_Stardust
喜欢科长和振宇!来自一个由人文转理工正在疲于奔命的学生 哈哈
kissbaby610
学建筑的,我的大学尤其是大一大二也是比高中还累,我记得我们大一的课程是每周五天每天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点。每周二五上午是专业课,大一时要求每次专业课要交100幅速写,也就是每3-4天要画100幅速写,所以那会在每天满满的课结束后回到寝室都是打开应急灯开始画画。到正式开始学设计后就更加是开始通宵画图做模型了……
小林绿66
感觉选文理科的时候大家都默认理科还可以就选理科了,大学选专业也是看是不是大家默认的好专业,但真的读的时候才发现喜不喜欢……可是也不能说专业选择不重要,因为找工作很多时候还是会看你的专业是否符合的
1301319gprr
不错啊,这些孩子!走出孤岛迷茫。
Mymiracle_hl
喜欢吕太阳❤️
胖胖炖排骨
选择专业蛮重要的,后期改错成本比较高,尤其经济下行,竞争更激烈了。念完全不感兴趣的专业,浪费时间,学不到任何东西。经济条件允许,不着急工作,可以多尝试方向,如果学校比较开放,选修、双学位、转专业比较灵活便利就更好啦。
Zigzagphotosynthesis
我的大学是吕太阳和阿彬的混合版。但读研甚至开始读博后发现,对于有志于科研的人,最大的陷阱是在本科时选一个太应用太实用的学科,在学科知识上会感到后继乏力。我现在觉得对于好头脑(或自认为好头脑)来说,不要选择没有挑战性的由各个其他基础学科拼贴起来的交叉学科,还是学些基础的物理、化学、数学、哲学、文学、经济学,甚至生物学等,而不是选择特别应用的比如他们提到的特许工商管理,园艺学(我学的这个😭)、广告学(随便举例哈)等,以这些太应用的学科打下的基础,多少有些浮皮潦草,会有些后继乏力。
三鱼104
重要的是通过不同的专业的不同角度从内向外的冲破,最后如果大家都来到外面的话,能够说一句,原来你也在这里。
愚所
很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