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论》第四讲(4)心田里什么草都长

2017-09-02 08:00:0511:58 1.4万
声音简介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庄子在这里基本上用的是肯定判断,斩钉截铁。物,任何事物都有它存在的理由,都有它存在的依据。所以,每一种生命、每一种现象,只要是我们所见到的,我们所了解到的,都是“无物不然”。要找一个没有依据的存在,你是找不到的。“无物不可”,你要找到否定它的理由,也找不到。存在就是合理的,合理就是存在的。西方人都知道,难道中国的圣贤还不知道吗?庄子的这些判断,比黑格尔早两千多年,而且很生动,没有西方那么一种烦琐的思辨,庄子来得很干脆、很干净,但就在这种干净和干脆之中,我们要读懂它也未必容易。黑格尔那一套思维辩证逻辑的东西尽管难读,但你下了功夫读,还是能读懂的,读懂以后,你就成了逻辑学大师,而且是辩证逻辑大师。

“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我们在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真正有智慧的人,对人的聪明、机巧心就应该知止了。不论你怎么聪明,都不能与造化相比。这个道理和黑格尔说的“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是存在的”是相通的,与佛教因缘和合的道理也完全是通的。

我们不要仅仅在理论上、在学术圈里面玩这个,应该放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工作之中,想明白了,你的心境就大不一样了。我们现在老是看到社会阴暗面,贪官污吏横行,哎呀,为什么?“恶乎然?然于然”嘛。本来就是这样,娑婆世界本来就有贪官污吏,就有阴暗面,还有什么好郁闷的?还有什么好焦虑的?

“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不公平的现象自古以来就存在,在娑婆世界,这一切都是合情合理的。人类社会不是天堂,不是极乐世界呀。所以,我经常说要练顺眼法、顺耳法、顺心法。天下就这个样,众生就这个样,你急什么?你一急遍地就成黄金了?众生就成佛了吗?不可能啊。

所以这一切,我们都要把它放到“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中去,因为“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而且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如果我们的心境达到了这样的境界,真的就叫得定,就可以不动心了。这并不是哲学家在哲学课堂里弄来玩的,完全就是养我们的静气,养我们的定力。在纷繁万变的社会之中,我们就是要不动心,敢于不动心,而且有本钱不动心。哪有那么多是非啊?是非,是自然是,非自然非。何况社会上的这些是是非非和你有多少关系?你把自己的是非料理好没有?自己的是非料理好了,就“无物不然,无物不可”,自己稳坐家中,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多舒服啊。下面庄子就举了一系列的比喻,也是非常精妙的。

 

心田里什么草都长

庄子为什么讲“齐物”?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所谓齐与不齐,完全是我们心里面在感觉,是我们心里面的高矮长短、是是非非在那里起作用,而天地运行本身是没有是是非非的。天堂也好,地狱也好,皇帝也好,乞丐也好,在这个大前提下,都没有什么好说的。

“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谲怪,道通为一。”“莛”,就是小草,“楹”就是屋里的栋梁,小草和参天大树。“厉与西施”,厉,很丑的麻风婆子、一身发烂发臭的女人和美丽动人的西施。我们在人世间、在自然现象中,看见过各种各样“恢恑谲怪”的现象、莫名其妙的现象、出人意料的现象。“恢”,公开的;“恑”,隐蔽的;“谲”,狡诈得令人看不清楚,如变色龙一样;“怪”,稀奇古怪的。但“道通为一”,在大道眼里一切都是平等的,西施和麻风婆子是平等的,小草和大树是平等的,没有什么差别。堂堂正正和邪里怪气,光明的和阴暗的,在大道里面都是一回事,都是大道自身的内容。何况这些都在转换之中,生老病死也好,富贵贫贱也好,利害是非也好,在大道面前都是平等的。

作为皇上而言,社会上的财富来去,都是肉烂了在锅里。张家破产,李家发财,只是老百姓的输赢,和国库没有关系。你亏了你少缴税,他赚了他多缴税,皇上那本账动都不动。就像在阎王老子那里,生生死死、来来去去,阎王的生死簿也没有动。在大道里面,生老病死、生住异灭也没有动,在道里面是“道通为一”,一切一切都在它的肚子里面。

另外一个,不论你是“举莛于楹,厉与西施,恢恑谲怪”,在我们的精神里面,都是一个一个的念头来来去去。美啊,美是一个念头,丑啊,丑也是一个念头;大是一个念头,小也是一个念头;光明是一个念头,阴暗也是一个念头;狡猾是一个念头,朴实也是一个念头;稀奇古怪是一个念头,平常朴实也是一个念头。它们在我们心里面也是为一的,都是我们的精神内容而已。我们心田里面,什么草都长,什么内容都生,心地就是一个无限大的孵化器。

唐代南岳怀让和尚有一段公案非常好。有人问:“如镜铸像,像成后光归何处?”就是把镜子熔化了以后,铸成佛像,铜镜和铜像的体都是一样的,但镜子可以照物,把它铸成佛像后,它还有没有照的功能呢?怀让和尚问:“如大德为童子时,相貌何在?”就是说你在出家以前,小孩子时候的相貌现在还看得到吗?那人说:“只如像成后,为什么不鉴照?”我们的超级祖师怀让答得相当好:“虽然不鉴照,谩它一点不得。”不管是镜子也好,铜像也好,你是什么样子,你在它面前还是什么样子,不管它照得到你,照不到你,你还是你的那个样子。“虽然不鉴照,谩它一点不得”,我们的心,就要练到这个程度。本没有分别心,何须起分别心?你就是你,它就是它,任你千变万化,孙悟空还跳得出如来佛的手心?

所以“道通为一”。我们一定要着眼在这个“道通”上。这个“通”非常重要。学佛法的人讲求无碍,华严宗讲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什么叫无碍?无碍就是“通”,畅通才无碍。所以人在道上,必须要通。如果不通,中医老师就要给你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一脉不和,周身不舒。”所以就必须通。我们再从扶阳的角度说,因为我们的阳不足,阴就把我们的气机给壅塞了。所以要使我们的任督二脉通畅,奇经八脉通畅,通畅了就没病了。

“道通为一”,怎么才算通畅了呢?就是领会得了这个“一”,看出什么是“一”。所以通就是一,道就是一。我们在因位之中不通,思想不通,生命不通,主观与客观的交流不通,众生和菩提不通,处处都不通,就不得一,就不齐物。烦恼来遮障了不通,身体病了不通,包括种种的不通,都不行。我们修道就是要通,通的这个终极之处,就是一。一就是通,通就是一。所以这句话,一就是道,道就是通,通就是一。所以,“道”“通”“一”这三个字是一样的意思,只不过庄子把“通”作为一个动词,“道”作为一个名词,“一”作为一个数量词,实际上是一回事。平常我们爱说“融会贯通”,就是要把万法的差别性加以融会,并使之贯通。就这四个字,真的意味无穷啊。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未来的终极者

您讲的跟郭继承老师还有一定距离

山泉有音1

作为皇上而言,社会上的财富来去,都是肉烂了在锅里。张家破产,李家发财,只是老百姓的输赢,和国库没有关系。你亏了你少缴税,他赚了他多缴税,皇上那本账动都不动。就像在阎王老子那里,生生死死、来来去去,阎王的生死簿也没有动。在大道里面,生老病死、生住异灭也没有动,在道里面是“道通为一”,一切一切都在它的肚子里面🙏🙏🙏🙏🙏

1556077zvpz 回复 @山泉有音1

能量守恒定律

牵牛绳

道通为一,最后连这个道与一也要化于无形

猜你喜欢
《庄子》齐物论篇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by:螃蟹学无止境

《庄子·齐物论》

《齐物论》是《庄子·内篇》的第二篇。“齐物”的意思是:一切事物归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是非、美丑、善恶、贵贱之分。庄子认为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并...

by:国风小语

禅说庄子(一)齐物论

冯学成老师的《禅说庄子(一)〈齐物论〉》用平实的语言,参合禅宗的语句和公案,为我们解开了《齐物论》文字背后的玄旨,指给我们一条如何超越智慧、思辨以及生命的局限性...

by:见素抱朴1111

庄子(逍遥游,齐物论)

庄子名为庄周,出生年不详,宋国蒙人,曾经担任过蒙地漆园吏,生活在战国时代前期。当时周朝已经名存实亡,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庄子身处黑暗的政治当中...

by:悠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