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夏夜追凉》(宋)杨万里

2023-07-04 03:34:3801:29 229
声音简介

夏夜追凉

杨万里 〔宋代〕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夜晚依然跟中午一样炎热,打开房门在月下稍微站一会。 
虫鸣不歇的茂密竹林树丛中,不时有阵阵凉意袭来,但并不是风。

注释
小立:暂时站立住。









赏析



  全诗仅四句二十八字,该诗撇开了暑热难耐的感受,而仅就“追凉”着墨,以淡淡的几笔,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追凉”,即觅凉、取凉。较之“觅”和“取”,“追”更能表现对“凉”的渴求,杜甫“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羌村三首》其二)诗意可见。但这首诗在艺术处理上却有其独到之处:它撇开了暑热难耐的感受,而仅就“追凉”着墨,以淡淡的几笔,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其中有皎洁的月光,有浓密的树荫,有婆娑的竹林,有悦耳的虫吟,以及作者悄然伫立的身影。

  第一句貌似平直,其实也有一层曲折:中午时分,烈日暴晒,是一天中最为酷热的时刻,而今,“夜热”竟然与“午热”相仿佛,则“夜热”之甚,可想而知。唯其如此,才引出次句诗人月下独立的形象。“开门”,点出作者原在室内。或许他本已就寝,而因夜里天热的缘故,辗转反侧难以入梦,迫于无奈才出门纳凉。而“明月”,则点出正值“月华皎洁”的三五之夜。这样,作者“独立”的目的,应该说是“追凉”与“赏月”兼而有之,追凉可得体肤之适,赏月则可得精神之快,难怪他要独立不移、执着若此了。

  第三句是对周围环境的点染:竹林深深,树荫密密,虫鸣唧唧。“竹深树密”,见其清幽;“虫鸣”,则见其静谧——唯其静谧,“虫鸣”之声才能清晰入耳。诗人置身其间,凉意顿生,于是又引出结句“时有微凉不是风”,这一真切、细微的体验。“不是风”,点明所谓凉意,不过是夜深气清,静中生凉而已,并非夜风送爽。范成大《六月七日夜起坐殿取凉》诗亦云:“风从何处来?殿阁微凉生。桂旗俨不动,藻井森上征。”虽设问风从何来,但既然桂旗不动,可见非真有风,殿阁之“微凉”不过因静而生。人们通常说“心静自凉”,其理相若。因此,范诗实可与这首诗参读。

  显然静中生凉正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意趣,但这一意趣并未直接点明。如果没有“不是风”三字,读者很可能将“凉”与“风”联系在一起。陈衍《石遗室诗话》早就指出:“若将末三字掩了,必猜是说甚么风矣,岂知其不是哉。”然而,这首诗的妙处恰恰也就在这里。作者故意直到最后,才将微露其本意的线索交给读者——既然明言“不是风”,善于神会的读者自当想到静与凉之间的因果关系;随即又当想到,前面出现的月光、竹林、树荫、虫鸣,都只是为揭示静中生凉之理所作的铺垫。这样,自然要比直截了当地道出本意更有诗味。大概这就是《石遗室诗话》所称道的“浅意深一层说,直意曲一层说”的旨趣。






创作背景



  宋孝宗乾道四年(公元1169年),年逾不惑的诗人回乡闲居,夜晚喜欢在故乡的一座廊桥上纳凉赋诗,该篇大约作于此时。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夏夜好眠

结束一天忙碌的工作和生活,在进入梦乡前,脑海中闪回的是什么?又是什么在敲击你的心门?不如来收听我的专辑,在我的声音的陪伴下,放松身体,整理心情。...

by:夏夜晚晴空

夏夜聆音FM

节目主题:男女混播的电台播音主播介绍:许音,盛夏主播寄语:希望听众朋友们能在我们的节目中,感受到犹如夏日微风吹拂在脸颊的。更新频率:日更

by:有声许音

夏夜的怪盗

集探案和趣味性于一体,故事情节惊险曲折,探案英雄大智大勇。阅读这些侦破故事,不仅可以启迪智慧、增强思维、了解社会、增长知识,还可以学到自我保卫、推理破案的常识,...

by:左月舟_永不断更

夏夜花事

【内容简介】《夏夜花事》是作者的肺腑真情在不经意间地舒展呈现,凡人我辈,每一天都是余生,要好好过。该书延续作家黄爱东西一贯的鬼马风格,不倾诉不渲染不难过,用她...

by:花声糖_剧有范

夏夜多美

我喜欢夏夜,在迷人的夏夜里,美丽的大自然能激发奇思妙想,能点燃灵感的火花!《夏夜多美》是篇小童话,把蚂蚁、蜻蜓、萤火虫、和睡莲拟人化。夏夜美,心灵很美,是这篇童...

by:柠檬妈陪伴你阅读成长

夏夜冰淇淋

歌曲介绍:和ta在夏天里去游乐园约会吧!

by:华语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