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京对话刘慈欣:《流浪地球》的创作内幕

大年初一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上映15天,票房就已经突破40亿。


无论看没看《流浪地球》,你一定对几件事充满好奇:《流浪地球》的原著作者刘慈欣对于故事创作有什么特别想说的?《流浪地球》原著相比电影情节,又有什么不同之处?电影创作背后有什么大家不知道的“内幕”?


别急,往下看,电影主创吴京与刘慈欣的独家对话在此!

听刘慈欣亲述:《流浪地球》为何会把地球当飞船开?

与以往的好莱坞科幻电影不同,《流浪地球》中的一个情节令人深思:面对末日降临,人类没有抛弃地球,而是选择把整个地球作为飞船开出去。


刘慈欣如何看待这个构思?总结下来是两个字:乡愁。




“这个哲学意味在哪呢?意味着我带走地球的同时,把我的整个文化,整个文明的背景,把我的整个历史都随着一块带走了。”刘慈欣说。


那么,大刘创作时是如何想到这一点的?太空逃亡应该具备怎么样的精神力量才能延续新生呢?

    【搜索《刘慈欣的思想实验室》访问相关专辑】


    听原著有声书:电影和小说的结局是有差别的

    《流浪地球》刷爆朋友圈后,就有不少看过原著的网友说:“电影的结局比小说狠”。


    这样的评价确实勾人心,相信看了电影的你,也一定想知道,原著小说和电影在内容上究竟有哪些不同?

    摄影师:巽 未来事务管理局

    恭喜!共6集的《流浪地球》原著有声剧在此!


    要知道,除了《三体》,《流浪地球》也是被誉为人类科幻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作品,绽放了独特的“中国想象力”。

        【搜索《流浪地球》访问相关专辑】


        听主演李光洁说:穿80斤戏服如何流浪地球

        “郭帆导演的执拗感动了我。”李光洁在接受专访的时候这么说道。


        确实,郭帆用了4年多时间来筹拍《流浪地球》,漫长的筹备最终体现在了各种场景、装备和视觉效果上。


        “穿上那套80斤的戏服,就生活不能自理了……”郭帆说,“所有能活动的关节,都是半锁死状态。坐需要2到3个人帮忙,站起来要3到4个人才能把你抬起来。”




        除了戏服,三千张概念设计图,一万件道具,无数搭建实景,冰雪大地上的庞大转向发动机,被冰封的地标,木星的“大红眼”。


        《流浪地球》展示的视觉冲击,几乎可以直接对标好莱坞一线工业水准。


          听科普大V说:满足了我对科幻电影的所有需求

          汪诘认为,《流浪地球》满足了他对科幻电影的所有期待,“所以我要给它一个 9 分的好评。”


          首先,它完全不输好莱坞大片,影片的整个世界设定、情节推进、关键技术都没有明显违反已知的物理定律。


          更重要的是,这个未来设定对于电影来说是必要的,而不是仅仅为了要套上一个科幻噱头。

            

           

          此外,《流浪地球》也是一部有好情节的电影,且非常吸引人,“否则就很难分清是纪录片还是故事片了。”


            听影评人说:取舍与突破,只为尊重现实、理解人性

            刘慈欣的原作小说只有两万字,更像是一部长篇摘录出精彩的段落。要改编这样一部管中窥豹惜墨如金却又主题宏大人物复杂的作品,几乎是科幻史上最难的实验。


            电影为了尽可能地保留原作的核心主题:人类直面宇宙的挑战,做了大胆甚至大刀阔斧的改编,舍弃了一些,也保留了核心元素和本土化元素,让每一个观众都体会到电影世界的真实感。




            于是有影评人这样说:“作为科幻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非常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