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游的试音专辑

1934

有声化平台试音合辑


  专心致志

战国时期,齐宣王曾聘孟子为客卿,而孟子不愿辅佐齐王,推辞而去,别人认为是孟子嫌齐王不聪明而不愿意辅佐他,孟子便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有两个人慕名来请弈秋教他们下棋。其中一个人认真学棋、练棋;而另一个人呢,上课时虽然好像也在听讲,可是他脑子里总想着天上会有大雁要飞过来,想着怎样拿弓箭去射它,想着烤肉的味道会有多么鲜美。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这样一起学了很长时间,虽然他们两人拜同一个老师,每天一起学习,可学的效果却大不一样,一个成了棋坛高手,一个却没学到什么本事。  孟子接着问:“你们认为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不是这样的,只是因为他不够专心致志罢了。齐王也是这样啊,他不能认真地、专心地听从我的意见,我的思想对他不起作用,所以我才不愿辅佐他,辞别他离开齐国的呀。”  成语“专心致志”由此而来,形容做事情的时候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自惭形秽hui4



晋朝时候,有个骠骑piào qí将军名叫王济ji4,相貌俊朗,待人接物也很有风度。虽然是个提刀弄枪的军人,但平时读书论经,才学很好,在城里也颇有名声。  有一年,王济的外甥卫玠(jiè)母子前来投靠王济。卫玠是晋朝时最有名的美男子。《世说新语》中说卫玠“风神秀逸、身体羸léi弱”,这正合魏晋女子喜欢的标准——病态之美。王济一见卫玠如此眉清目秀,风度翩翩,简直惊呆了。他对卫母说:“人家都说我相貌漂亮过人,现在与外甥一比,就像把石块与明珠宝玉放在一起,显得我真是太难看了!(原文是:‘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过了几天,王济带着卫玠,骑着马去拜见亲朋好友,又带着卫玠四处游玩。走到街上,看见卫玠的人都以为他是白玉雕成的,大家都争着围观,你挤我拥,几乎轰动了全城。好不容易到了亲戚家,亲友们想了解一下卫玠除外貌漂亮以外,学问是否出众,便坚持要他讲解玄理。卫玠推辞不了,便讲了起来。讲的时间不长,听的人却没有一个不称赞他讲得精深透彻的。人们笑着说:“看来,你们王家三个儿子也抵不上卫家的一个儿郎啊!”王济说:“是啊,和我这外甥一起走,好似明珠在侧,朗然照人。”就是说像有明珠在我身旁,熠熠yi4发光。  后来,人们就用“自惭形秽”来形容因为自己在某一方面不如别人感到惭愧。惭,惭愧;形秽,相貌丑陋。  

  请君入瓮


  唐朝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有两个酷吏,一个是尚书右丞周兴,另一个是御史中丞来俊臣。这两个人经常伪造罪名强加在他们

憎恶

zēng wù

的人身上,并且采用各种非常残酷的刑罚来迫使这些人认罪。


  后来,周兴密谋反叛,被人告发,武则天派来俊臣审讯这个案子。来俊臣深知周兴是个老奸巨猾、很难对付的办案老手,要他认罪,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来俊臣思来想去,终于有了主意。


  来俊臣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最近我审理案件,有些罪犯特别狡猾,各种刑具都用过了,可他们就是不肯认罪。老兄你说,我如何对付他们才好呢?”残暴狠毒的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用一个大瓮,四面都烧起旺火,然后命令犯人钻到瓮中,这样没有人敢不招认。”来俊臣马上叫人按照他的说法布置好,对周兴说:“宫里有命令,让我审问你,那么,就请君入瓮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的一声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后来,人们把“请君入瓮”作为成语,用来表示拿某人整治别人的法子来整治他自己。瓮,口小腹大的大坛子。


 孺子可教


  张良是西汉初期著名的谋士。他年轻的时候,曾计划刺杀秦始皇,刺杀计划失败以后,便隐居到下邳(在今江苏睢宁西北)。有一次,张良在下邳的一座桥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走到张良前面,故意把鞋子掉到桥下去,然后回头对张良说:“小伙子,到桥下面去帮我把鞋捡上来。”张良毫不犹豫地照办了。当张良把鞋子捡上来后,老人又对张良说:“给我穿上。”于是张良跪下又把鞋子给他穿上。老人笑着走了。走出老远,又回来对张良说:“孺子可教(意思是你这个小伙子可以教诲)!五天后一大早到桥上来见我。”


  五天后,张良一大清早就去了桥头,却看到老人已经在桥上了。老人责备道:“和长者见面,怎么能迟到呢?”老人叫他五天后再来。五天后,鸡刚叫张良就到桥上去,可是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还是责备张良来迟了,让他五天后再来。又过了五天,张良不到半夜就去桥上等,他等了好一会儿老人才来。老人可高兴了,于是就把一部《太公兵法》赠给他,让他认真学习。


  张良得到兵书后像是得到了宝贝一样,回到家中日夜研究,苦苦地琢磨,终于成了汉高祖刘邦的开国功臣。


  后来人们就用“孺子可教”来赞扬年轻人有培养前途。孺子,小孩子;教,教诲。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东汉明帝时,班超同匈奴打仗,立了大功,于是皇帝便对他委以重任,派他出使西域。班超先到了鄯(shàn)善国。鄯善国王知道他很有才干,对他十分敬重。但过了一些时候,国王却对他怠慢起来了。


  班超感到形势不妙,便召集同行的三十六人研究对策。他分析当时的情况,说:“最近,鄯善国王之所以对我们冷淡,一定是北方的匈奴派了人来联络,使国王犹豫起来,不知道应该和谁修好。我们已经处于很危险的境地了。匈奴人才来了几天,鄯善国王对我们的态度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说不定再过些日子,他就会把我们绑起来统统送给匈奴。那样,我们的骨头就要被豺狼吃掉了啊。大家说该怎么办呢?”同行者异口同声地回答道:“不管是死是活,我们都听你的!”班超十分激动地说:“对!不进老虎洞,就得不到小老虎。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今天晚上去杀掉匈奴派来的使者。只有这样,才能使鄯善国王归顺汉朝。”


  于是,班超和属下在晚上发动突袭,一举消灭了匈奴派来的使团。第二天,班超便提着匈奴使者的脑袋去见鄯善国王。国王大吃一惊,马上表示愿意和汉朝永久友好。


  后来,人们就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来比喻不下决心、不深入险境、不经历艰苦的奋斗,就不能获得胜利。
































声音10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