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画家(晋唐五代部分)

5291

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
  魏晋南北朝之前,绘画发展已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但那个时期的绘画主要由画工承担,以壁画、漆画、画像石和画像砖为主,至六朝则涌现出了士人画,纸绢卷轴画开始流行。这个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出现艺术的自觉,开始强调情感的价值,艺术活动本身被视为目的。可以说,华夏文明真正开始发现艺术,始于魏晋。
  作为绘画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画家这一身份被社会认可,出现了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杨子华等著名的画家。同时,绘画理论也开始出现,如顾恺之的《论画》、谢赫的《古画品录》、陈姚最的《续画品》等。另外,这一时期的书法艺术也获得了快速发展,楷书真正出现了。
  唐代绘画的艺术成就大大超过往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在政权昌盛、社会富庶的基础上,使文化出现了丰富多彩、百舸争流的局面。唐代人物画最为兴隆。所取题材广泛,计有道释、肖像、仕女、历史故事、贵族生活等。不同时期均有名家涌现,并形成不同的阶段特色和迥异的个人风格。
  朝代的更替并不代表绘画史中的分期,这一点在五代绘画表现尤为明显。五代绘画既是晚唐的延续,而它的风貌也一直延续到北宋初年。五代十国绘画,上承晚唐余绪,下开宋代新风,主要表现为:宗教画仍是此期的主要画种,各地寺庙壁画创作仍在继续,画风多沿袭吴道子;山水画发生了关键性变化,出现了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山水体格和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江南山水体格。

声音23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