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苑舉正

本課程的主要方向在於,為哲學系的學生,在有關西洋哲學上的認識,提供一個歷史性的說明與詮釋。本課程基於課程規劃之要求,將西洋哲學史 (一) 之教授內容集中於從「西洋哲學之起源」,直到「文藝復興」為止。其主要的教學內容將沿著歷史的主軸,分為四個方向:第一、「先蘇哲學」(其中包含主要「自然哲學家」外,還附有當代詮釋);第二、「希臘三哲人」(除介紹蘇格拉底、柏拉圖與亞理斯多德三位哲學家外,還將柏、亞二位之哲學作綜合比較);第三、「泛希臘哲學」(主要以斯多噶學派、依比鳩魯學派、懷疑學派為主);第四「中世紀哲學」(除以奧古斯丁與湯瑪士之哲學為中世紀代表外,還以泛希臘哲學為思想主軸)。在區分出這四個不同時期的西洋哲學後,我們嘗試地分別以不同的概念說明這四個時期的主要哲學精神。首先,對於「先蘇哲學」,我們採用「自然原則」作為說明的主軸(因為這時期的哲學以思考自然中不變的「原則」為主)。對於「希臘三哲人」,我們採用的是「倫理原則」(因為蘇、柏、亞三人均將思考對象由朝向自然而回歸於人,以人之倫常為思考之主體);對於「泛希臘哲學」,我們採用的是「理性原則」(因為此時代所提倡之理性原則 (邏各斯 (logos)),能夠成為融合天上與人間,自然與倫常的基礎);最後,對於「中世紀哲學」,我們企圖以「創造原則」(因為在基督教文明與宗教改革的辯證關係中,創造的來源與結果是所有哲學反思的對象) 作為說明的要點。當然,這些原則的設計,要旨在於具體呈現不同時期的主要哲學精神,但在其深刻的哲學意義上,他們當然都具有歷史相連的基本哲學內容。這些原則告訴我們,事物的發展,必然會經歷不同的階段。

声音0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