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师兄 |《道德经》分享

1538

【回归经典,复兴中国传统文化】


各位朋友大家好,感谢各位的信任,让我们有机会齐聚一堂共同学习古圣先贤的经典,以先师为鉴,照亮彼此。今年是我学习佛法,学习经典第十二个年头,从最开始的懵懂,到切身体会古圣先贤给予我们的智慧没有一句是虚的,每个见地都是真修实证后的无私传递。他们这份直心也一直感染着我,虽然我仅仅是个刚上路的学伢,对经典的深意理解得还不那么透彻,但我愿意带领大家在群里系统地学习圣贤经典,彼此携扶着走上大道,共赴美好未来。


今年是个不同寻常的年份,通过这次疫情,上天安排忙碌的人类做一次“关机,重新启动”的操作,这将使各行各业都需要重新思考各自的责任和使命。当全世界都在高喊“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时,我更多的是不解和麻木。当几年前再次听到国家提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口号时,我还是觉得这只是一句空话,我在想,我们复兴什么?有什么可以复兴?我们拿什么引领二十一世纪?


就在假期里,当我翻开《道德经》突然明白过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是复兴中国先哲们的智慧经典,也只有祖先们这些璀璨的著作才能担得起伟大复兴。这些经典饱含着全人类共同福祉,是人类共通的语言。中国文化自始至终都倡导天人合一思想,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只有将天 · 人 · · 一的思想真切地展现给全人类,我们才能实现万物博爱的宇宙真题,才能真正实现地球一家人的美好未来。这些看似高大上的话语在经典中都有非常具体的实施办法,只要我们能够觉知天意,信心笃行,一定可以实现各种族古圣先贤共同构建的和谐世界。


进入21世纪,所有人群都在寻找心灵出口,世界各地的身心灵事业如雨后春笋般茂盛。我们也看到了很多真诚有见地的成果不断涌现出来。在这春机盎然的大环境里如何找到自己的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与其依据兴趣去跟随不如自主觉醒,让自己从内心出发找到人生的依托,找到未来的方向。


经过这些年的学习,找到最后我发现各家的经典最后都指向了“天”,指向“自然”。而“天”和“自然”在哪里?问到最后问到了“心”里。这个“天”有两个层次,一个层次就是自然存在、物理存在的天,我们抬眼即是、呼吸入体的这个自然;另外一个层次就是形而上的自然,百姓日用而不知,蕴含无穷能量,幻化无限美妙却不为大多数人所留意的自然,这个自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时刻作用着人类。


鉴于第二层关系中不可说,不可思议的特性,如何才能正确地理解它,发现它,利用它呢?我们只有找到自然界的真理,找到自然变化规律以及亘古不变的道!


上溯人类文明,我们不难发现越往史前追溯,越能发现所有文物留存都指向“天”。从史前文明的传说中到四大文明古国的遗迹上,从苏美尔文明的壁画里到埃及法老的坟墓中,从金沙文明的神鸟太阳纹金饰,到神农氏的先天八卦,无不是祖先与天地殷切的交流和对话。而中华古文明从河图洛书到周文王演八卦,更是描摹着天地自然最美丽的图画。


直到老子《道德经》的问世,才将天地人三者的关系描述得如此真切,将大道真理变成有据可依、有文可查的学问,影响着全人类。


《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道经主要阐述道的存在。道是连接天地万物的媒介,任何事物经由道就会衍生出无穷无尽的新生事物,故道为万物的本元,顺道而行就是合于道,就会长养而不衰,就会天地长且久。人要顺生万物,要效法天地,道法自然。在道法自然的践行中就会行有痕迹,内心有所获得。善行为盈为满为德;逆行为亏为欠为得。“德”成为人行走在三界的资粮,成为长养万物的实际行动,我们是自然界的一份子就应该贡献一份力量。故儒家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德经是通过圣人之行告诉我们何为德,何为得道的方法。即知何为有德,亦知何为不德之言行,来告诉人类哪些是我们应该做的,哪些是我们不应该做的,用以指导人类的行为准则。所以说《道德经》是连接天 · · 人三界的全息使用手册,读懂《道德经》就掌握了人行走于天地间的所有技术参数,合理使用我们的一生。


解读《道德经》可以从五个层次来对应理解。第一个层次为外在环境的解读,可以以德观身,以德齐家,以德治国;第二个层次可以内炼精气神,长养生命能量,开悟增长智慧;第三个层次可以了知天道自然法则,法于阴阳合于术数;第四个层次可以深入一真法界,与天合一,了知天意;第五个层次是融入自然之境,归于安寂,放大光明,照无量劫。


这是我第一次正式分享,而且是一上手就从人类至高点下手,深感不自量力(真心话),肯定有非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果您发现错谬请一定及时指出,以期校正,利益广学。


本次分享我会参照中华书局出版,汤漳平、王朝华编写的《老子》一书,同时结合马王堆汉墓出土道德经帛书进行校正,也会参阅叶曼老师常用的《老子王弼注》版本。同时也会加入我个人的领悟进行系统分享。


此次分享,我将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将《道德经》传统章节全部打乱,以每节阐述的实际内容进行分类,以期从另外一个视角让各位来思考《道德经》。希望我们共同在觉知天意的道路上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由于水平有限,此次分享仅以我个人为出发原点,所有对错均是我当下的真实展现,请各位老师、同修、朋友及时斧正,为再次分享积累经验。希望通过此次分享带动大家回归经典,复兴中国传统文化。


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多提宝贵意见。如《道德经》八十一章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为人,己愈多。愿我们共同徜徉于爱的海洋。


——法新 2020.03.01


声音30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