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经诵典 | 声律启蒙 原文背吟

1268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者,对孩子的整个影响最大。但由于我们这一代国学基本常识与学养的缺失,根本对孩子无法进行这方面言传身教,更别说给他们带来深远的影响了。现在的家长在这方面,基本都是陪着孩子学、跟着孩子学,好像不是我们启蒙了孩子,而是孩子启蒙了我们。有人说,对于国学,我们与孩子是同步的(其实很多是落后的),但我们理应走在前面的呀,我们是他们的启蒙者呀!我们更有必要深入学习与加强国学修养,不然又怎么能都教好孩子,予他们以好的薰陶与启蒙呢?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的读,是吟诵。吟诵,是古人的读书方法。通过声音,通过反复吟咏,去体悟古人情感,与古人进行交流,从而直通古人,是国学启蒙和入习国学最好的方式方法。两千多年来,这种系统高效的读书方式一直薪火相传(虽然近百年来有断层),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这种读书方式,往往是从对联与诗词开始的。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声调、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一些声律方面的著作也应运而生,而其中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明清以来,如《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等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
专辑主播

1101056

简介:吟诵,汉字之律动。活态传承至今,三千年代代不绝,且异彩纷呈。吟诵之非遗价值,在民族复兴之时代大潮中,正彰显出其独有的社会意义和艺术魅力。 吟诵,不仅是学习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更是传统诗词创作的方法及技能。我们身体力行,风雨兼程,一如既往,不畏“道阻且长”! ——非遗吟诵传习人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