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哲学

2035

主讲人简介

邱健,云南昆明人,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云南大学文学博士,艺术硕士,青年评论家,云南大学中国当代文艺研究所研究人员,云南大学艺术团指导教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云南省合唱协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哲学、音乐理论、文学批评等。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学术专著《音乐哲学》,在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诗集《音声小集》,在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音乐家的信》。在《思想战线》《音乐研究》《扬子江评论》《南方文坛》等国家级、省级核心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并完成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综合类大学艺术学教育困境研究》项目,参与并完成昆明市委宣传部《昆明市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课题。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云南省政府奖学金。论文《能指与所指的粘合与断裂——评<纯音乐:音乐体验的哲学思考>》在全国第五届“人音社杯”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综合类大学艺术学教育理念初探——“三原教育”的现象学解读》在第十一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上被评为二等奖;在云南省多届音乐舞蹈学术年会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组织举办多届“中华文艺复兴论坛”等学术活动,多次受邀出席各类学术研讨会。


课程介绍

本讲座共有十二讲,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讲《音乐结构的缘起》,主要谈及音乐建构的智慧、结构的理解。这个部分起到了引导思维的作用,说明了“结构”的基本含义,以及如何运用“结构”思维来考察音乐问题。


第二部分为第二讲《众神之咏叹》、第三讲《心灵之节奏》、第四讲《音响之律动》。这三讲是对音乐结构的历史回溯,以思想史的眼光对音乐的总体进行审视,目的是从整体的事实中勾连出音乐的事实。自古希腊的哲学和音乐始,经过中世纪、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最后大胆地走进现代音乐。西方哲学的发展与西方音乐的诸形态的变迁有着无以言说的契合,当西方哲学的本体论形态走向最终的完结之际,西方古典音乐也走向了它最后的浪漫主义的辉煌。


第三部分为第五讲《音响创造的历史模型》、第六讲《节奏创造的历史模型》,将对音乐结构内在性的历史性进行考察。对音响和节奏的考察就是对音乐时间和空间的考察。时间和空间是整全的、统一的,任何音响中都有节奏,任何节奏中也都有音响。二者的区分只不过是在言说中凸显各自的特征罢了。音响和节奏都是某种音乐的语言游戏,是音乐历史结构中创造性和延续性的活动,而绝不是某种孤立的、静止的符号,或声音传递的简单过程。


第四部分为第七讲《音乐表演的历史筹划》、第八讲《声乐演唱的本在还原》、第九讲《器乐演奏的诗性自觉》、第十讲《指挥的图像与诠释》,都是关于音乐表演的历史结构。音乐表演是音乐语言外化和实践的重要途径,尽管从一开始音乐表演就与音乐创作编织在一起,但它自身地位的确定却几经波折。这个部分我们关心的是音乐表演的“理论”“实践”“艺术”“技术”。真正的音乐家要能跨越概念之间的藩篱,并能打通所谓的作曲、表演、聆听之间的隔阂。


第五部分为第十一讲《音乐语言的用法》、第十二讲《音乐语言的漂移》,是关于音乐意义的讨论。“用法即意义”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语言游戏说”的重要观点。不问音乐语言的意义,而问音乐语言的用法,这是语言哲学转向中对音乐历史结构讨论的核心问题。我们对音乐意义的讨论并没有给出封闭的答案,而是在语言的漂移中开启了新的思考。

专辑主播

624299

简介:成都六艺山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促进中外青年文化交流为使命,以构建中外青年文化社群为使命,以中外交流互通为愿景,以文化艺术教育为媒介,以中外青年社群为载体,致力于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国籍的青年群体提供一个跨文化交际平台,以打破语言壁垒,消除文化隔阂,倡导多元合作,促进互信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