徳叔开讲红楼梦

1.9万

谈到《红楼梦》我们得先进行科普一下《红楼梦》的版本问题。《红楼梦》自曹雪芹写成后(或者写成一部分后),他会让朋友帮自己参谋一下写得怎样。手稿多珍贵呐!所以一般不能外借,那怎么办?复印?对不起,那时候没有这技术,所以只能用最笨的办法——手抄。既然是抄,肯定就存在人为的误差,误差一出现,不同的抄本就出现了。多说一句,那时候抄书也不是放在桌子上抄,这样效率太低了。而是由一个人念,很多人同时听写,这样效率就成倍提高,但有个大缺点就是很容易写错字,因为汉字同音字太多了,现在《红楼梦》的不同版本中讹字很多,就是出于此原因。现在学界公认的比较权威的抄本有: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列藏本、戚序本、蒙府本、舒序本、甲辰本等,所谓“甲戌”、“庚辰”就是当年这个抄本的当年所抄之书的定稿时间。比如庚辰本就是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上面这段话,不是小说的开头,而是批评者看完后写下的批语,一般认为是脂砚斋等人写下的,脂砚斋就是曹雪芹的亲戚,有人说是曹的叔父,有人说是曹的妻子,现在也没定论。大家只需要知道他是《红楼梦》最早的批评者之一,对研究《红楼梦》有很大的帮助,为此还专门形成了一门学问——脂学。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中国文化中有两块著名的石头,一个是《西游记》中的仙石,一个就是《红楼梦》的这块石头。一个孕育出了孙悟空,一个变成了贾宝玉嘴里的那块通灵宝玉。这块石头要大得多,《西游记》里面的那块仙石只有三丈六尺五寸高,二丈四尺围圆,跟《红楼梦》里这块石头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之所以以女娲补天的神话切入,也很好地反应了曹雪芹对女性的态度。“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是曹雪芹杜撰的,“无稽”就是“无稽之谈”,“青埂”就是情根。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说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这里要谈一下《红楼梦》的语言风格,现在仍然有人觉得《红楼梦》是“文言文”,很大程度上就是没有习惯古代小说的语言风格。就拿上面这一段落距离,我们可以发现四字短语特别多,我数了一下是36个,这段话统共也就300来字,四字短语就占144字,由此给人一种“文言文”的感觉,读不下去。其实这恰恰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韵味,语言风格有一种诗性的音乐美。我们读《滕王阁序》就能明显感受到这种四六句的美感。

这石凡心已炽,那里听得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四。二仙知不可强制,乃叹道:“此亦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数也。既如此,我们便携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石道:“自然,自然。”那僧又道:“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你道好否?”石头听了,感谢不尽。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石头听了,喜不能禁,乃问:“不知赐了弟子那几件奇处,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说着,便袖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很多人都有一个误解,认为这块石头变成了贾宝玉,就如同《西游记》中的那块石头变出了孙悟空。其实不是这样。贾宝玉是神瑛侍者下凡投胎来的,出生时口里含着一块玉,这玉才是这块巨大的石头变的,这两组对应关系一定要弄清楚,这直接影响到《红楼梦》的叙述视角,并且在后面的小说中,这块玉还多次以叙述者的身份出现,也很有意思。

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后面又有一首偈云: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声音149评价0
专辑主播

4670619236

简介:德叔是一个业余的文学历史爱好者,平时所读历史有感,发自肺腑,聊表故事以作消遣,愿诸君喜爱!欢迎大家订阅,点赞,转发,打赏,支持德叔!创作不易!感谢大家!德叔微信243178138,欢迎志趣相投的朋友们,添加,探讨、交流历史,感悟情怀... ...亦可以把你想听的文学名著、历史解读说给徳叔,让我们一起遨游在历史故事的美好景致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