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尔街 | 奈保尔

9.6万

奈保尔是印度后裔,18岁时离开特立尼达到英国牛津大学深造。这期间父亲去世的打击,“独在异乡为异客” 的漂泊生活,工作的不稳定,强烈的思乡情绪,都促使他把故乡的人和物一一在小说中回顾展现。


在他的笔下,童年生活虽苦,环境虽落后,但那里给他的却是无穷的乐趣和思索。教育的落后造成了大街居民的无知,他在幽默讽刺他们愚昧的同时,又同情他们的天真和不幸的命运。奈保尔贯穿小说的笔调始终是辛酸而又苦涩的,因为在米格尔街有抱负的人会被人嘲笑,殖民地压抑的环境注定让他们最后只能以失败告终。虽然也曾有人从这里出去过,但要么碰得头破血流回来,要么貌似成功实则已染上恶习。一群遭遇失败命运打击的人在这条街上演出了一幕幕怪剧。 


奈保尔通过敏锐的观察,将笔下形形色色的小人物极其私人化的经历与更广泛的特立尼达生活的现实相联系,深刻地揭示了殖民统治下这群小人物辛酸而又无奈的生存境况。奈保尔通过少年叙述者“我”,以回忆的口吻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真实的生活画卷。


奈保尔在《米格尔街》这部短篇小说集中,揭示了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重婚”、“孤独”、“欲望和暴力”、“神秘和疯狂”等等。然而细读这部作品就不难发现,所有这些叙述都不过是文本表象,奈保尔其实主要是要通过透视暴力、孤独和原欲等诸如此类的社会现象,在《米格尔街》上开始对生存困境的生命拷问和心灵考量。他所描述的米格尔街的世界,首先充满了生存的威胁和危机,面对各种来自精神的或肉体的束缚和压抑,人们难以摆脱,别无选择,从而被推向了暴力、孤独的边缘境地,在夹缝中求生存,最终只能寻求身体上的相互慰藉。


奈保尔在《米格尔街》中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广泛触及了殖民统治下的特立尼达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深层心理,清晰地表达出殖民地社会中人们的混乱情绪。尽管奈保尔在小说中很少直接向读者阐述一个个病态人物形成的具体原因, 但生存困境无疑是他们的行为和心理被异化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对个体而言,不幸往往来源于生命无法承受之重, 当生存成为压力、当生活变为折磨,一切的举动都是那么的不言而喻了。



声音21评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