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导读(郭晓东主讲)课堂笔记

1640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有一个历史时期叫春秋。按照我们一般的历史教科书,这一时期指的是东周的前半期,即从西周灭亡、周平王东迁到三家分晋进入战国为止,也就是西元前770年到453年。那么,这段历史为什么称为春秋呢?这个答案就与我们今天要讲的这本书有关系了。因为有一部书名叫《春秋》(前722-481),在这部书里,基本记载了这一段的历史,所以史家就把这一时期称为春秋。儒家的经典里,一般说四书五经,而五经里面,其中就有一部叫《春秋》经。
于是,我们进而要问,《春秋》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春秋》可以说是最受争议的著作之一。有人认为这是最能体现儒家微言大义的一部伟大经典,但也有认为这是一部最不成东西的东西,比如民国时期的大学问家钱玄同就这么认为,“是一种极幼稚的历史。断烂朝报与流水帐簿都是确当的。”更早以前,传说宋代的王安石也批评《春秋》是一部“断烂朝报”,即残缺不全的朝庭公文。于是,我们不能不问,为什么这部书会认人产生如此大相径庭的评价呢?我们先不回答这个问题,相信大家课后都会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