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史讲评 - 十九世纪文学

5462
木心文学回忆录
木心(1927年2月14日—2011年12月21日),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中国当代作家、画家。
著有散文集《琼美卡随想录》《散文一集》等;诗集《西班牙三棵树》《巴珑》等;小说集《温莎墓园日记》等[1];画集《木心画集》[2]等;口述作品《文学回忆录》等[3]。

1927年2月14日出生于浙江乌镇东栅。[1]
1946年,进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油画,随后又转到与他的美术理念更为接近的林风眠门下,进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继续探讨中西绘画。
1948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
1951年秋,迁居上海市高桥镇。进入上海私立四维中学(现上海市育民中学),担任教导处职员。[5]
1952年,担任上海私立四维中学音乐课和美术课教师。[5]
1956年7月,木心一位已毕业的学生,在新单位被人举报“收听敌台”。被抓后交代出他在高桥的群居情况,木心是“群主”,受到牵连,被当地公安部门审查,拘留在上海市第二看守所。[5] [6]
1956年12月,无罪获释。[1] [6]
1957年,进入上海美术模型厂,从事展览会设计工作。[1] [6]
1971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捕入狱,囚禁18个月。狱中,用写“坦白书”的纸笔写出了65万字的《狱中笔记》。[7]
文革结束后平反,曾任上海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美化生活》期刊主编。[1]
1977年—1979年,遭遇软禁,被限制人身自由。
自1982年起,长居美国纽约,从事美术及文学创作,文学作品常见于《侨报》的文学副刊。
1983年,“林肯中心”举行木心水墨画展。
1984年,哈佛大学举行彩墨画展、收藏仪式。同年,台湾《联合文学》创刊号特设“作家专卷”,题名《木心,一个文学的鲁宾逊》。
1986年,《散文一集》由台北洪范书店出版,是木心第一本出版的著作。[8]
1994年,悄悄回到故乡乌镇,孙家的祖屋不复当年模样。失望伤感的木心写下《乌镇》一文:“在习惯的概念中,‘故乡’,就是‘最熟识的地方’,而目前我只知地名,对的,方言,没变,此外,一无是处……永别了,我不会再来。”
1998年12月,《乌镇》发表在台湾《中国时报》。
1999年,陈向宏回到乌镇,筹备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9] 乌镇的一位老百姓给了他一张《中国时报》,他看到了木心说“不会再来”,决心邀请木心回到故乡。
2001年《上海文学》发表木心《上海赋·只认衣衫不认人》。
2002年,举办“木心的艺术”大型博物馆级全美巡回展。[10]
2006年,《哥伦比亚的倒影》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是木心著作首次在大陆出版[3] 。同年,应故乡乌镇的盛情邀请,回国定居。[11] 此后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多部著作。[3]
2011年12月21日,凌晨3时,木心因病逝世,享年84岁。[11]
声音50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