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丧葬文化

1.1万


死,是人生的终点。丧葬,是指办理丧事,埋葬死人。可是,最早的人类,生活与普通动物差不了多少,白天成群结队地寻找食物,夜间住在树上或洞穴里,行动无意识,死后弃尸荒野,任凭禽兽啄食。所以,当时的人是没有丧葬可言的。直到灵魂观念出现以后,才开始逐步形成埋葬尸体的风气。
灵魂观念是怎样产生的?一般认为,当时生产力极端低下,人类对自身和外部的自然现象不可能作出正确的解释。睡眠中偶然梦见已经死去的人仍然同活着的人一样进行各种活动时,便误认为人除肉体以外,还有一种非物质的东西存在,这就是灵魂。当时的人认为,灵魂附在肉体上,能主宰一切,灵魂一旦离开了肉体,人便死亡,人死以后,灵魂却还活着,仍能干预人间的事务,祸福子孙。随着人类亲情观念的浓重,对死去的亲人往往产生怀念之情,希望死去的亲人能在另一个世界里生活得好些,并能庇护子孙。于是,便开始重视对死人的处理,从而产生了丧葬。
《说文解字》记:“葬,从死在草中。”意思是,死在草中叫葬,身上盖的是草,身下垫的也是草。古语又有:“葬者,藏也,欲使人不得见也。”意思是,葬就是藏,把尸体隐藏起来。由此看来,最早的丧葬是极为简单的,仅仅是用杂草把尸体盖起来,或用其他办法把尸体掩藏起来。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宗教信仰和崇拜观念的出现,丧葬才逐渐讲究起来,走向复杂化。

声音40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