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古代,仕途就这回事|古代官场大揭秘,古代官员的生活和工作

3.9万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0.20 喜点/集

衙门口是一个奇妙的地方。站在衙门口往里看,可以看到官场百态,看一个个官员粉墨登场;站在衙门口朝外看,可以看到市井炎凉,看社会如何围绕着衙门运转。看不懂没关系,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在衙门口看到的一幕幕,保管精彩。说不定, 一不小心看到了不该看的,就会连累“衙门口”成了一个“敏感词”。


建议那些有意于衙门人生的“有志青年”,在急着往衙门里面扎之前能够站在衙门口,看看古代官场的百态和市井炎凉。


● 第一章 科举:古代官吏的考取途径

第一节 科举还算是个好东西
第二节 科举之难,难于上青天
第三节 别有一番苦滋味
第四节 考试定终身,悲喜两重天
第五节 金榜题名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第二章 职责:古代官吏的职场生活
第一节 走马赴任和身份证明
第二节 古代官吏的具体工作
第三节 难缠的衙门小鬼
第四节 官员也有难念的经
第三章 官魅:全民狂热的原动力
第一节 当官的经济账
第二节 古代衙门的“三公消费”
第三节 编制外的官人和衙门
第四节 古代官吏的青楼梦
第四章 规矩:衙门里的明规则与潜规则
第一节 绕不开的体制“暗箱”
第二节 新官上任必烧的三把火
第三节 有些事儿比政绩更重要


部分目录

衙门制度也就是官僚制度,是中国历史的一大特产,而种种官场病态的集大成者就是千年以来弥漫在中国社会细部的“官本位”文化。
张程著的《谈起古代仕途就这回事》梳理了古代官员从录取到退休的方方面面,读者可以穿梭在达官显贵、下僚小吏、落第士人、隐士僧侣甚至市井小民中间,徜徉在不同的朝代和琳琅满目的衙门之间。野史、传说同正史一样得到了认真的对待,登堂入室,在本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传统的考据演绎与时髦的通俗写作、严谨的史学关怀和轻松的故事传奇得以完美结合。


作者简介:

张程,浙江省临海人,职业编辑,业余作者。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学学士、外交学硕士,读书期间做过古琉球朝贡史和三国外交论文,对历史抱有浓厚的兴趣。毕业后埋头中国古代史,写过若干本断代史和专题史的通俗读物,现热衷于晚近中国社会史。出版有《三国大外交》《脆弱的繁华》《中国人本色》《夺宫》等书。


从诞生到1905年的一千三百年间,科举制在中国雷打不动。皇帝可 以换,王朝可以变,甚至占统治地位的民族也在变,但开科取士的做法 几乎没有变过。可见科举有它存在的理由。它以开放的姿态,高举公平 公正的旗帜,给予所有人入仕的希望。希望在,梦想就在,就有大批人甘愿困守其中,支持这项制度。然而,科举制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问题,最终将自己逼上了 死亡的悬崖。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了,但公平公正、择才而用的考试用人制度并未废除。


知识分子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是如何实现个人价值。读书人空怀满腹经纶,徒有一腔抱负,实现不了,只能发发“怀才不遇”、“冯唐易老”的感慨,于人于己都无益。现代人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很多,可以经商致富,横跨农工商各业,用金钱来衡量自我价值;可以投身艺术,在歌舞、书画、戏曲等领域里驰骋,张扬个性,追求精神满足;还可以教书育人,在学术殿堂中著书立说乃至开山立派。然而,古代读书人的途径很窄。你去经商,官府对你征收繁重的税赋,将你视为不稳定的低等阶层,老百姓则认为“无商不奸”,把经商致富的人视为“暴发户”“为富不仁”。你去做工匠、画画卖字或者作曲唱戏,别人视你为贱民,和乞丐同流,还要连累得子孙后代都抬不起头来.你去教书育人做学问,可官学都是政府兴办控制的,里面品级森严,俨然一个小官场,去教私塾则要仰人鼻息,为生计奔波,很难安心做学问。于是,古代读书人可 选的道路几乎只剩一条:做官去!只有做官才能获得施展才华的平台,才有可能让理想化为现实。

声音86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