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略特诗选》(赵萝蕤 译)

1536

《荒原》主要反映了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普遍悲观失望的情绪和精神的贫困以及宗教信仰的淡薄而导致西方文明的衰微。诗人笔下的“荒原”满目荒凉 土地龟裂,石块发红,树木枯萎,而荒原人精神恍惚,死气沉沉。上帝上人、人与人之间失去了爱的联系。他们相互隔膜,难以交流思想感情,虽然不乏动物式的性爱。他们处于外部世界荒芜、内心世界空虚的荒废境地。“荒原”的荒是水荒,然而只听雷声响,不见雨下来,更增添了人们内心的焦急。雨水成了荒原的需求,诗人通过雷声暗示了只有精神甘露(皈依宗教,信仰上帝)才能使荒原人得救。
【作者】
托马斯·艾略特(888-965),英国现代派诗人和文艺评论家。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先祖是英国萨默塞特郡东科克地方的鞋匠,670迁移居美洲波士顿。他的祖父迁至圣路易斯,创办华盛顿大学872年任校长。父经商,母夏洛蒂·斯特恩斯是诗人。他的家庭一直保持新英格兰加尔文教派的传统。908年开始创作。有诗集《普鲁弗洛克及其它观察到的事物》、《诗选》、《四个四重奏》等。代表作为长诗《荒原》,表达了西方一代人精神上的幻灭,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文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948年因“革新现代诗,功绩卓著的先驱”,获诺贝尔奖文学奖。
【目录】
译序
普鲁弗洛克
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一位女士的画像
前奏曲
多风之夜狂想曲
窗前的早晨
波士顿晚报
海伦姑女马
南茜表妹
阿波利纳克斯行生
歇斯底里
谈情说爱的一席话
哀伤的少女
诗篇
小老头
带着旅游指南的伯班克与叨着雪茄的布莱斯坦
笔直的斯威尼
一只宜煮熟吃的鸡蛋
社长
一个胡乱的混合体
蜜月
河马
在餐馆里
不朽的低语
艾略特先生的星期日早礼拜
夜莺歌声中的斯威尼
荒原
死者葬仪
对弈
火诫
水里的死亡
雷霆的话
《荒原》浅说
空心人
圣灰星期三
埃里厄尔诗篇
末完篇
小诗
露天历史剧《岩石》合唱词选
四首四重奏
偶作
附录一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及受奖辞
附录二 生平及创作年表
声音29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