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上)|文言文原文朗读|未删减|免费|智慧

3.1万

订阅、点赞、收藏,不迷路。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在编撰《资治通鉴》时,力求真实性,但也体现了对真实性的超越。他在书中融入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和价值导向,体现了儒家士大夫的教化目的。例如,他在书中记录了一个自己并不相信的鬼故事,因为这个故事有教化作用。此外,司马光对于历史人物的选择也有其独到之处,他更注重人物在政治上的贡献,而非单纯的文化成就。《资治通鉴》虽然是一部历史著作,但它所蕴含的人文思想和民本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资治通鉴》的编撰过程非常严谨,司马光和他的助手们先排比材料为“丛目”,再编成“长编”,然后由司马光总其成,删订成定稿。全书篇幅甚巨,虽资众手,但体例和行文如出一人。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叙事手法多样,或先提其纲,后详原委;或先溯由来,再述本事;或书一事而连类及他事;或因叙事而兼及时人言行。该书熔铸群书,加以精炼,贯串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史事,且有“考异”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录”以备查阅之用,实为当时史学界空前杰作。总的来说,《资治通鉴》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政治著作,它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统治者提供了治国的借鉴。同时,它所蕴含的人文思想和民本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司马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超越历史真实的格局,也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和借鉴。

声音530评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