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庸丝弦戏《秋江》选段 老录音磁带转录

2018-09-29 15:26:2613:44 1276
所属专辑:张家界阳戏
声音简介

       大庸丝弦戏的绝唱,《秋江》选段。老古董了,三十多年前老录音磁带转录而成的音频文件,早年大庸县阳戏剧团代表作剧目之一。录音磁带时间久远,音质欠佳,我用专业音频软件转录,并尽量做了后期修正,权作大庸丝弦戏音频资料记录。此剧种剧目录制时间为上世纪八零年代初,大庸县阳戏剧团抢救挖掘整理创编演出,现在已经没有了传承载体。


      《秋江》是从昆曲《玉簪记》中《追别》一出独立发展而来的。《玉簪记》写的是南宋年间书生潘必正和女尼陈妙常的恋爱故事。该剧为明万历年间高濂所作,后来经改编成为各种地方戏,不仅在说白方面丰富了许多,在唱词方面也有了很大变化,比昆曲本更增添了民间艺术的光彩。例如《陈姑赶潘》已经发展成为独出戏的形式,正是这种发展最好的证明。


       《秋江》是一出涉及到尼姑萌生私情的文戏,一位尼姑爱上了一位在庵里经过的书生。书生走了以后,小尼姑追到河边欲搭船追赶,这折戏就是描写小尼姑与梢公之间亦正亦邪、半嗔半怒的故事。陈妙常,一个庵中的女僧侣,又是个美丽多情的姑娘,急切切追赶她的情人,书生潘必正,而横在她面前的是奔腾的江水和幽默风趣的老年撑船人。一个心急如火,一个自在从容;一个恨不得飞过江去,一个为年轻人的爱情冲动而最终感动…,一切都发生在水中和船上,可舞台上既没有水,更没有船,一切都在演员的表演和您的感觉中。


       【大庸丝弦戏】 大庸(今张家界市永定区)有 “红眼丝弦” 和 “消眼丝弦”(即座唱艺术) 之别。民国时期,红眼丝弦,由名伶杜从善(外号杜大婆)、周松之、覃保元、覃德之从津市学来,最初在花灯班子里唱。 上台演员仅一旦一丑,称 “大花灯”,继有田德芝、汪桂卿、彭银洲、张子和、董圣州、杨春儿、万小州、庹松侠等演员。 1930年后,艺人逐渐减少,遂败落。 1957年,民间艺术剧团的艺人们抢救丝弦的传统艺术,并吸收阳戏的一些表演程式。曲调与主奏乐器也有发展,所编丝弦戏《秋江》代表自治州赴省会演,获剧目三等奖。因艺人先后辞世,剧本仅抢救出 《陈姑赶潘》、《雪梅教子》。曲调有十七 个,伴奏乐器有丝竹乐器和打击乐器,道具、服装也简单,以演折子戏为主,生活 气息浓郁。消眼丝弦,于民国13年 (1924) 由胡安子(胡广齐)组建 “庸城琴社” ,从津市请丝弦艺人谷冬爹来庸传艺,有胡字安等共13人参加。民国15年 (1926) 后谷回津市,由符鼎九继师位, 1949年解散,仅剩胡开塘、黄玉振、魏国栋三人。曲目已抢救整理的有《醉打山门》、《扫松》、《三击掌》等。伴奏乐器有扬琴、三弦、琵琶、月琴、胡琴、古筝等。打击乐器有板(俗称牙子)和板鼓。 主要曲调有一流、三流、清江引、数板、 三花一流等。


(注:上图非大庸丝弦戏剧照,为网络其他剧种《秋江》剧照)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大庸医

【内容简介】神医很牛逼么?老子偏偏要当庸医,左手板砖打畜生,右手医经撩妹子!什么?告我?老子可是正儿八经神医,庸俗,那只是哥的生活!文字版权方:长沙玄娱文化【作...

by:翰乐Hanyue

永定大戏 / 大庸汉戏

永定大戏又名大庸大戏,起源于本土傩戏,后来融入荆楚荆河戏元素,形成了集巫傩与戏曲文化于一体,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新剧种。清中叶时成为官民主要娱...

by:大庸原住民文化

冒牌大庸医

天下无病-揭露中国最为隐秘的道医职业者

by:龄鍹

冒牌大庸医

1999年7月16日是个分水岭,那天之前,中医还是一个世界。那天之后,中医就变成了一个江湖......我是个从小跟一个老道学了一身杂七杂八被人称为之庸医手段的年...

by:俊橙听玄

张家界-大庸府城

音频来源于链景旅行地址解放路大庸府城内票价描述暂无开放时间全天乘车信息暂无

by:恋景旅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