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019-11-04 01:40:2905:38 145
声音简介
希德教育
每日清晨给孩子们的第一首诗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lóu hāo)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 :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赏析:
  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上的。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此时河豚正是上市的好时节,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了。 
  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是不能直接画出的。诗能描写如画,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
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河豚常出于春暮,用蒌蒿、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2019.11.4(第二轮第148天)每日清晨我们一起做最努力的希德少年!早安[太阳]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晓景 宋 苏轼

点击主播“萌萌小猪背古诗”,选择专辑“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童声朗诵”收听完整专辑!萌萌小猪,喜欢摇头晃脑,萌萌哒天天背诵古诗给你听。《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竹...

by:萌萌小猪背古诗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作者: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lóuhāo)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by:小巧小玲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创作背景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晚景是元丰八年(1085)苏轼在逗留江阴期间,为惠崇所绘的...

by:拾年树自然创客

全宋词-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本专辑由白云出岫、蓝色百合朗读

by:白云出岫

花月春江

进京赶考的书生王子进,在路途中偶遇一个美貌的白衣少年,这个叫绯绡的狐妖行事古怪又本领超群,化解了他身边发生的无数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人与妖终究不能共存,最终王子...

by:妃羽有声

春江水暖

风吹柔了柳烟鱼儿戏水鸳鸯缠绵船娘摇来的故事漂荡在水云间雨滋润了两岸阿哥唱歌阿妹心甜浪花托起的心啊遥遥的在召唤春江水暖一江春水流淌着夙愿来了又...

by:华语音乐

《定风波》宋.苏轼

定风波宋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

by:春天的王妃

苏轼传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

by:故磊溪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