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2)

2023-06-07 05:10:1706:27 1.1万
声音简介
是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故曰:知内者按而纪之,知外者终而始之,此六者持脉之大法。

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其软而散者,当消环自己。

肺脉搏坚而长,当病唾血;其软而散者,当病灌汗,至今不复散发也。

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坠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其软而散色泽者,当病溢饮,溢饮者,渴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

胃脉搏坚而长,其色赤,当病折髀,其耎而散者,当病食痹。

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当病少气;其耎而散色不泽者,当病足骨(骨行)肿,若水状也。

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当病折腰;其软而散者,当病少血至今不复也。

帝曰:诊得心脉而急,此为何病,病形何如?

岐伯曰:病名心疝,少腹当有形也。

帝曰:何以言之?

岐伯曰:心为牡脏,小肠为之使,故曰少腹当有形也。

帝曰:诊得胃脉,病形何如?

岐伯曰:胃脉实则胀,虚则泄。

帝曰:病成而变何谓?

岐伯曰:风成为寒热,瘅成为消中,厥成为巅疾,久风为飧泄,脉风成为疠。病之变化,不可胜数。

帝曰:诸痈肿筋挛骨痛,此皆安生?

岐伯曰:此寒气之肿,八风之变也。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比四时之病,以其胜治之愈也。

帝曰:有故病五脏发动,因伤脉色,各何以知其久暴至之病乎?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征其脉小色不夺者,新病也;征其脉不夺其色夺者,此久病也;征其脉与五色俱夺者此久病也;征其脉与五色俱不夺者新病也。肝与肾脉并至,其色苍赤,当病毁伤不见血,已见血湿若中水也。

尺内两旁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

粗大者,阴不足阳有余,为热中也。来疾去徐,上实下虚,为厥巅疾。来徐去疾,上虚下实,为恶风也。故中恶风者,阳气受也。

有脉俱沉细数者,少阴厥也;沉细数散者,寒热也;浮而散者为朐仆。诸浮不躁者,皆在阳,则为热;其有躁者在手,诸细而沉者,皆在阴,则为骨痛;其有静者在足。数动一代者,病在阳之脉也。泄及便脓血。

诸过者切之,涩者阳气有余也,滑者阴气有余也;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阴阳有余则无汗而寒。

推而外之,内而不外,有心腹积也。推而内之,外而不内,身有热也。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头项痛也。按之至骨,脉气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226618302

为什么君子君子的说,君子是周朝才有的名词

晶小丫

期待更新。😊

迷途返乐

对了给个建议第一集的那个音乐非常好建议以后都加上

迷途返乐

咋不更了呢

听友242917961 回复 @迷途返乐

:丶457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有趣的凉茶《黄帝内经·素问》篇十七《脉要精微论》完

《脉要精微论》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一篇散文,作者不详。由于本篇讨论了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其中尤以论脉更为精要深微,故以“脉要精微”名篇。全文着重讨论了诊脉...

by:導法自然1

脉诊精微

不一样的中医脉诊知识拨乱反正去芜存菁

by:云山人818

《黄帝内经》素问·篇五十《刺要论》完

本章要点:一、阐述了依据疾病所在部位确定适宜的进针深度的针刺要领。同时指出:违背了这一要领,就会给人体带来很大的危害。二、分别说明人体各部位因针刺深浅不当导致五...

by:導法自然1

《黄帝内经·素问》篇四十九《脉解篇》

脉解文章出自《黄帝内经》主要讲述了六经与月份的配合以及相应的月建、分析了四时阴阳盛衰与六经病变的关系、详细解释了六经病变的机理。本章要点:一、介绍了六经与月份的...

by:導法自然1

有趣的凉茶《黄帝内经·素问》篇十五《玉版论要篇》完

玉版,即用玉石做成的版,玉石是中国古代的珍贵材料,古人习惯将极其重要的文献刻在玉版上。论要,即重要的论述。本篇主要讨论了揆度[kuíduó]和奇恒的思想方法,...

by:導法自然1

《黄帝内经·素问》篇四十四《痿论篇》完

痿证,是指肌肤枯萎,筋骨关节弛缓、痿弱不用的一类病证。《字林》云:“痿,无力也。”高士宗《素问直解》说道:“痿者,四肢委弱,举动不能,如委弃不用之意。”本篇对痿...

by:導法自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