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小常识—第二十二期丨古人的高考 科举

2022-05-18 11:01:5204:09 91
声音简介

主讲人:孔祥善

    中国网崇学向善频道   主编
    字浩清 号草堂仆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网家家,文化中国频道。





— 古人的高考:科举 —


大家晚上好!欢迎您关注由“让生活更美好的网家家”,带给您的中国国学小常识。


今天咱们继续来聊聊古人的高考——科举。


科举制度到了宋代,进行了改革。宋代保留了“常科”、“制科”和“武举”,不过,宋代的常科的科目要比唐代减少了很多,其中“进士科”依然是最受重视的,因为“进士”一等则具备了做宰相的资格,所以宋代人把“进士科”又称为“宰相科”


宋代科举从形式上也做了改革,对考生也放宽了录取的范围,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并开始实行“糊名”和“誊(téng)录”,以防止徇私舞弊。


那么,什么是“糊名”呢?当然不是把自己的名字糊涂写下来或是起一个时髦的笔名。宋代科举考试的“糊名”是防止舞弊的重要措施之一,简单讲就是凡属考生的试卷,都要把自己真实的姓名遮挡裱糊起来,以防止舞弊。唐代集贤苑大学士刘餗(sù)在其《隋唐嘉话》中写道:“武后以吏部选人多不实,乃令试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等第。判之糊名,自此始也。” 王安石在《送陈谔》的诗中写道:“有司昔者患不公,糊名誊书今故密。” 国学大师顾炎武在 《日知录·糊名》中写道:“国家设科之意,本以求才,今之立法,则专以防奸为主,如弥封誊录一切之制是也。”

那么什么是“誊录”呢?简单讲,考生的名字被遮挡了,可是还可以通过考生的笔迹来辨别出考生是谁。所以,为了防止通过笔迹来舞弊,朝廷命专人,将考生的试卷重新得抄写一遍,以防止作弊,这种方法叫做“誊录”。


到了明代,科举制度进入了鼎盛时期,明代统治者对科举是极度的重视,科举之严密程度也超过了以往的历代。在明代以前,学府只是为了科举来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而到了明代,进学府却成为了科举的必经之路。明代也正式将科举考试分为了:“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级别


而到了清代,科举制度是日趋地没落,其弊端也越来越多,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时局变化。于是在公元1906年,清政府正式下令废止了科举制度,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就此终结了。

好,今天的《闻古知新》咱们先告一段落,感谢您的关注,下载网家家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咱们明天再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国学课二十二堂

国学的详尽阐述。通古达今,用广泛的例证,进行客观精辟的论断,自成一家之言。

by:海跃芳

国学小常识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

by:皓轩哥是也

趣味国学小常识

想知道古人如何避暑的吗?想知道历史上第一个拍照的人是谁吗?想知道拍马屁的来由吗?在这里,拙小诚通通告诉你,千万别错过哦~

by:拙诚学堂

趣味国学小常识

每天早7:00准时更新,欢迎订阅!内容简介:我们在读古代文学、历史等作品时,总会遇到一些疑问:如提辖、督邮、节度使、押司是什么官?东厂西厂、内阁、军机处是什...

by:苹果姐姐FM

国学常识

此专辑所有文字均来自网络,若侵犯您的原创著作权,请告知,我将火速删除

by:鴍鰻

国学常识

中考高考临近,决定这段时间多给这批孩子读读书。每天读一点点,积少成多,也不少啦!因时间关系,这个专辑决定用无配乐版。

by:航帆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