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家庭】与“不丢东西的父母”之间的战争

2023-05-25 02:37:5612:47 1.1万
声音简介



知行合一,为自己的人生做决断。我是杨乐乐,欢迎走进断舍离的世界。


前面一章我们讲到情感断舍离,涉及到独立女性、婚恋关系等等方面的内容。好的情感是需要经营的,不过在此之前一定要反复考量你现在的感情状态,是存在向好的趋势,还是变坏的趋势,还是已经完全无所谓了?


考量之后,你需要决定要用心去呵护自己的情感,还是当机立断把它“断舍离”掉。


这一章让我们回到家庭人的一生有一多半的时间都是在家里度过的,除了吃饭睡觉维持正常的生命运转,还要与父母、与孩子度过大部分的时光,时间长了,难免会有一些令人烦恼的问题出现。


这一章我们来拆解问题,转换思维,让家变成我们愿意长久栖居的港湾。



与“不丢东西的父母”之间的战争


我有一些和父母分开住的朋友经常抱怨:


“每次回家我都要跟我爸妈生气,家里这些堆成山的破烂儿就不能处理吗?可他们总是有各种理由不收拾不扔。”

“我每次回去都会帮他们收拾一下,但是等到下次再去又恢复原样了。”

“不知道人变老是不是就特别容易激动,我稍微帮他们收拾一下,就被妈妈骂了一顿。”


还有一些和父母住在一起的朋友也会抱怨:


“我爸妈真是什么都留着,什么亲戚送的锅碗瓢盆,什么买菜的塑料袋,什么旧衣服裁下来当抹布用。”

“房子本来就不大,每间房子都堆满了东西,感觉像仓库一样。”


我们老是看不惯爸妈的生活习惯,特别热衷帮他们收拾东西,但结果往往都是在争吵中败下阵来,然后被迫与爸妈一起度过“不整理”的每一天。


最后,抱怨就会越积越多,家庭矛盾一触即发。



首先要明确一点,在帮爸妈收拾东西这件事情上,我希望大家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因为从物理上讲,这是一项处理堆积如山的零碎物品的大工程;从心理上讲,这更是一项改变上了年纪的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大工程。所以你面临的困难比预想的要多。

那到底有多困难呢?就连断舍离的创始人山下英子老师都花费了很大的功夫,直到第三次断舍离的时候才取得一些阶段性的成果。


山下英子和母亲的断舍离故事


山下老师有一次给我讲了她的故事,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妈妈是个有囤积癖好的人,习惯把东西都留下来,而山下老师自己是个能扔就扔的“断舍离派”。


她曾经两次因为断舍离和妈妈发生过大的争执:第一次是她不定期回娘家探亲的时候,要坚持断舍离,坚持帮妈妈扔东西;第二次她是时隔三十年后重新和母亲住到一起,她又一次坚持断舍离。


她们之间的争执很尖锐,尤其是第二次,那种的激烈程度让山下老师的丈夫和孩子都目瞪口呆了,而且这种对峙持续了有三年之久,真的是难以想象。



然后有一天,山下老师突然决定“放手”了。

当然,这种“放手”并不是对父母不管不问了,毕竟父母年迈需要照顾,这里的“放手”指的是认可父母的人生,包容父母。“被断舍离”的只是“对父母的期待”而已。

山下老师是怎么做出这个决定的呢?她从小和妈妈的关系就很紧张,妈妈出生在一个富足的大家庭,但是因为战争,家产遭受损失,生活由富裕变得贫困。


因此妈妈对她外公产生了不满,有了“身为女人真吃亏”这样的想法,进而发展到了讨厌做家务的地步,对乱糟糟的家视而不见。

还是孩子的山下老师,对杂乱的家有一种深深的羞耻感,而且一直渴望有“自己的空间”,后来直到大学毕业以后她才有了搬出去的机会。

有了自己的家以后,山下老师反而一直惦记着父母的家;或者说是离开之后,那种“想整理父母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了。


每次回去探亲,她都会帮着大肆整理一番,可妈妈并不领情,反而骂她“净干些多余的事”、“谁让你随便扔我东西的”。

尤其有一次,山下老师把一条挂了十多年的窗帘洗出一个破洞,妈妈知道后就发了很大的脾气。山下老师很不解,我明明是“为了她好”,难道在她看来我只是在添麻烦吗?




后来,山下老师的爸爸和姐姐都过世了,妈妈已经不能独立生活,她决定把妈妈接过来和自己一起住。搬家前,她帮妈妈收拾东西,妈妈老了,也不再管那么多。


母女俩斗了这么多年,这一次山下老师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标准帮妈妈收拾了。


她把家里东西分门别类,等真正搬家的时候,母亲的东西只剩下最初的十分之一都不到。连妈妈看了都连连感慨:“活了70多年,没想到自己才有那么一点儿东西。”

搬家期间,妈妈暂时住进了疗养院调养身子,新家完全按照山下老师的喜好来进行布置,因为她想着,妈妈现在肯定都听我的了。


没想到,接妈妈回到新家的第一天,老人家就发怒了,对一切布置都不满意,觉得自己的东西被扔得太多,新家不是自己想要的样子。

这之后母女俩在一起的生活又充满了新的争吵: “你为什么要把这个扔了?为什么不扔你自己的东西?我不想听你对我指手画脚。”


妈妈好像防贼一样,时刻提防自己的东西被扔掉,甚至还要趁山下老师不注意偷偷扔掉一些她的东西。

那段时间山下老师挺痛苦的,她想不明白妈妈为什么这么固执?她自己又到底错在哪里?她甚至去咨询了算命先生。



经过三年的磨合和思考,山下老师才突然意识到,自己潜意识里其实有两个愿望:一个是想让妈妈给自己道歉,一个是想让妈妈表扬自己。

别的妈妈可能会喊孩子“宝贝”或者名字,她却从小被妈妈叫小名“大脑门”,在妈妈的眼里她是一个存在感非常弱的人。


吵架的时候,她曾对妈妈喊过:“你总是把我当小孩子看,常常对我冷嘲热讽,说的那些话像刀子一样伤害我,给我道歉!”


这样的愤怒背后其实是对妈妈无意识的期待,希望得到表扬,希望妈妈对她说“你真棒”。

想明白这些问题后,山下老师问了自己两个问题:“如果依从妈妈的价值观,我会快乐吗?”“我难道要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她身上,不断催促她扔东西,去责难她吗?”


想来想去答案都是否定的。妈妈是妈妈,她是她,各有各的价值观,各有各的人生,当然应该区别对待。

不要尝试支配父母,要学会“放手”


其实我们大部分人都是一样的,即便是那些正在践行断舍离的人,不也是因为曾经有囤积的毛病才会开始的吗?我们不应该觉得自己比老师妈妈那样的人更优越,大家只是处在不同的阶段而已。

而现在我们对父母一辈的指责和担忧,又和当年我们讨厌的那些来自他们的管束和教训有什么差别呢?都是想控制对方而已,只不过现在关系倒置了一下。



那些美其名曰的“都是为了你好”的指手画脚,不过是也打着“整理”的幌子,强行干涉爸爸妈妈的生活习惯、价值观甚至是人生。这既是一种反向控制,也是一种复仇。


你如果一开始就想“支配父母”,那么一切努力都不可能被他们认可的。父母与孩子之间、夫妻之间,或者说几乎所有的“扔与不扔”的矛盾,都是彼此之间关系模式的反映。

每个人的脑子里总有很多思维定式。爸妈认为不能浪费,子女认为必须收拾一下,双方各自持有自己的观点毫不让步,总是试图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对方,从来不去想“这么做是不是会让自己更幸福”,所以这种争执注定看不到尽头。

无论语气多么温和,只要要求对方“必须这样”“一定要改变”,都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对方身上了,都是试图控制他人的暴力沟通。

决定“放手”的山下老师,不再主动去碰妈妈的东西,不过她对自己的东西还是照常践行断舍离,还记得时刻对妈妈保持微笑。

随着跟妈妈拉开距离,接触次数少了,争吵次数也越来越少,两个人都觉得彼此的相处开始变融洽了。渐渐地,妈妈的那种“不想被你管”的强硬态度也缓和了很多,受到山下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她不仅开始动手整理,甚至还主动扔掉了不少杂物。



山下老师选择“放手”,放弃对妈妈的情感诉求,“断舍离”掉对妈妈的期待。她也意识到,妈妈的人生和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都是她自己一步步筛选、抉择后的结果,要应对这个结果的是她自己,而不是子女。


这个逻辑放在任何一个人的身上都一样,想通了这一点,那些一厢情愿的“为你好”,期待得到“道歉”和“表扬”的愿望也都会逐渐消失。

每个人的情况可能都不太一样,在践行断舍离的过程中,你和爸爸妈妈之间也会有长期的反复和磨合。


无论如何,“他们必须怎么样”都不应该成为你的执念,你可以把精力放在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上,认可他们的生活方式,承认他们与自己的不同,接纳他们的思考方式,尊重他们的人生。




这一节我们讲到,和父母相处时因为整理会爆发一些争执,那些我们一厢情愿想对父母好的举动可能并不会被领情,甚至会遭到抵抗,毕竟囤积东西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圈定自己的领地。每一个个体都有潜在的领地意识,这与年龄无关。


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请放下高高在上指责父母的姿态,做好你自己,用自己的好心情去影响他们吧。




想想你和爸爸妈妈是一种怎样的说话方式?如果经常是“您应该怎样”“您听我的吧”之类的,尝试换一种更平等的对话,克制自己过多干涉他们的生活习惯,看看你和他们的关系会不会有些不一样的感觉呢,请把你的变化分享给我。

下一节,我们讨论你与父母关系中可能存在的一些不健康因素。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日安忧郁

父母和孩子之间应该尊重彼此的价值观,可以建议,但不要干涉。所有我是为你好的想法背后其实都是想控制他人。其实每个人都只需要对自己所选择的负责,做到课题分离。自己不喜欢小时候父母加诸在自己身上的,也不要加诸年老了的父母身上

85928691

前面没有情感断舍离啊,是不是少录了一段?

贝贝的贝贝

但是现在父母还想我们什么都听他们的,按照他们的方式来

阳阳的糖果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着眼于整理好自己的人生,过好自己的生活。

听友86941937

part2-1为什么没有呢

围炉Talk 回复 @听友86941937

您好,【part 2】部分内容为课程【行】部分的场景运用,【part 2-2】为提前拿出来做试听,让大家有个简单了解,【part 2-1】会按照课程正常顺序进行更新,请耐心等待,祝学习愉快~

听友233416480 回复 @听友86941937

请问情感断舍离那一章呢?

猜你喜欢
《家庭与家庭治疗》

这是一本关于家庭治疗的专业丛书。

by:馨泓听书

家庭文化与家庭教育

每个家庭都存在微观家庭文化。中国人的家庭文化既有家庭的个性,又有中国家文化的共性。每个家庭的微观家庭文化深刻影响家庭教育。深入理解中国的家庭文化,是广大家长树立...

by:上海远东出版社

家庭关系与家庭教育

人类最早的社会化在家庭中发生,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状态,对家庭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书着重介绍了隐含在家庭人际关系中的结构性应力关系(系统动力)是怎样影响孩子成...

by:上海远东出版社

家庭与教育

怎样才能找到孩子成长的最佳路径?这还是每个父母都希望了解的问题。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分,聪明的父母会给孩子最大的燃力。采用正确的方式,发挥出你孩子的天赋,你的孩...

by:ALYG公益商学院

婚姻与家庭

我们都希望能拥有一个合意的伴侣、美满的家庭、有出息的孩子,这一生能够幸福地生活!那么只有愿望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经营婚姻的智慧,这个专辑建议您有空了,来听听,不一...

by:木子七悦读

雷妈读书XIII《家庭与家庭治疗》

萨尔瓦多·米纽庆,美国结构家庭治疗创始人之一。1965年加入费城儿童辅导中心,并担任该中心主任,期间著有《家庭与家庭治疗》等,详细阐述了他从大量实...

by:绘心理

与原生家庭和解

《与原生家庭和解》畅销全球30余年,风靡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探讨了原生家庭如何影响我们每一个人,帮助我们重新找回自己的生活!《纽约杂志》《时尚杂志》《新...

by:小朋_Alwy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