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观灯吧,好吗?——元宵 by水蓝

2022-06-01 15:44:3912:41 565
声音简介

元宵节文章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北宋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晴荨:

穿堂的风吹凉了小榻,明灭的烛火摇曳着奄奄一息的光亮,我抬眼看着院子里次第亮起来的灯笼,想起许多年前的这天夜里,我和闺中密友相约到街头观灯。整座城池弥漫着欢乐热闹的气氛,仿佛在向所有置身其中的人散发着可以狂歌纵酒的诱惑。

最热闹的是搭起高台的富贵人家,挂了各式各样的灯笼,坠了红纸条写着的灯谜,我的眼神定格在一排排灯笼上,那些灯笼上的灯谜已经被人一一揭下,而手中拿了最多红纸条的,是个芝兰玉树,朗月入怀的男子,他从最高处摘下胜者的荷花灯,然后看向人群中的我。

所有人静默着看他一步步走过来,把花灯递到我的眼前,他说:萍水相逢,博卿一笑。而我,只能在随后众人善意的哄笑声中,落荒而逃。

 

(播讲)水蓝

你相信一见钟情吗?这样的故事,大概可以发生在两千年前的长安,或者汴梁,元宵节的夜里。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元夕、灯节(元宵节的英文名‘Lantern Festival’即得源于此),在这天夜里,人们燃起灯火、出门赏月、品尝元宵,庆祝这春节之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元宵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汉代,司马迁建立“太初历”时就已经将元宵节作为重要的节日,汉武帝也会在正月十五的夜里祭祀“太一”(掌管一切的神),在民间,人们会张灯结彩,共同庆祝。而元宵大规模燃灯的习俗则与佛教昌盛有关,根据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天竺国有高僧的舍利在夜间放光,时间恰好是中国农历的正月十五,因此“燃灯敬佛”的规模逐渐扩大,形成习俗。

唐宋时期,随着节日习俗的成熟,元宵节在民间变得越来越亲切,不同于春节、清明等需要祭祀先祖的节日中严肃的气氛,元宵节在中国古代更像是一场全国的浪漫狂欢。

根据历史记载,唐代严格执行宵禁制度,只有在上元节放假三天,人们可以在街上彻夜游玩,赏花灯、猜灯谜,东市西市里的外国商人、大明宫深处的皇族贵族、巷闾中的平头百姓,都在这个夜里感受着强大的国家带给自己的这份肆意挥洒的荣耀。

而到了文气最重文采风流的宋代,上元节时会放假五天,由于市民文化兴起、商品经济繁荣、以及政府对文化活动的鼓励,宋代民间的庆祝活动往往通宵达旦,从清晨一直热闹到凌晨。官府甚至会资助民间的燃灯活动,南宋时,临安府尹会在正月十八这天巡游全城,遇到在杭州城中做生意的商人,就会派发钱币,谓之“买市”,意在祝福商人们在新的一年生意兴隆,而民众如果缺少资金购买燃灯的材料,也可以到会旸宫领取油烛,或者到春风楼领取赏钱,著名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中的主人公应天府留守田登,甚至因为把“上元节放灯三天”避自己的讳改成“上元节防火三天”而遭到弹劾被免官。上元节期间,各个城市大街小巷的夜晚都亮如白昼,少年少女相携出行,男女老幼不需邀约便走上街头,与歌舞伎们一同欢唱、踏歌。有文采的士子们争相猜谜,求个游戏里的“状元”彩头,美丽的姑娘们则三五成群,挑选着最好看的花灯,清唱着最流行的歌曲。

盛世风采,无限风流。

 

梁豆豆:

街头落了白雪,暮色四合,一路归家,前几日道两旁还稀疏的灯笼突然明亮得让这条路仿佛白昼,想起许多年前的这天夜里,我与同窗好友相约到街头游玩,恰恰见到楼台高处挂满灯谜,年轻气盛的学子们不甘示弱地互相怂恿,激将看谁拔得头筹。

最后我从最高处摘下胜者的灯笼,环顾四周的人群,她还在,我不知她是何时出现在围观的人里,但从一炷香前,我的心思总不时绕到她身边。那是个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女子,头上的捻金雪柳随着每次我的回答微微颤动——她点头认同,我内心欣喜,那颤颤的金色光芒,一下一下点在我的心上。我走到她面前,把荷花灯递给她,她接过花灯,却脚步匆匆不停留地离开。

我仿佛中了咒,心中无限激荡地寻遍大街小巷,只为实现她匆忙离开前说的那句:因缘萍聚,后会有期。而上天的神明仿佛刻意考验我的耐心,我始终见不到那个浅茶色裙衫的身影。

最终,却看见她在辉煌灯火和人群之外,安静地低头凝视着手中的花灯,绽开一个比满街灯火更灿烂的笑容。

 

(播讲)水蓝

元宵节赏花灯,赏的是光明和光明背后隐藏的温暖,元宵节吃元宵,吃的是圆满和圆满中包裹的甜蜜。

中国人骨子里喜欢圆满,作为一个创造了无数辉煌的文明同样也经受了无尽苦难的民族,中国人从不怨天尤人,而是始终把光明、希望、甜蜜、圆满,灌注在我们每一次庆祝的时间节点上,坚定地相信着,未来必定会更加美好。

元宵节彻夜出游,是一步步走过热闹的人群、熙攘的夜市,而冥冥之中,似乎也包含着这样一种可能性:注定着一步步走向那个命中注定、久别重逢的人。

谁说中国人是不浪漫的呢?一回眸,一顿首,可以终生相许,可以伯牙子期,只是我们的浪漫,温柔而含蓄蕴藉地藏在不经意处,则更显绵长。

我们已经无从直观地感受,却可以想象古时候的人们是如何在这一天满怀着欣喜和忐忑的心情装扮着自己,如何在华灯初上的时刻约上闺中密友或者同僚学子一起出行,满街华胜,青青子衿,有擦肩而过,有惊鸿一瞥,有一眼万年。

月出东山,踏歌声声,星光与灯光相映,比这更灿烂的是她的笑容,比这更明亮的是他的眼睛。

是什么样的风流景致,才让写惯了豪放词的辛弃疾也怦然心动,也百般追寻。

那么希望我们,也都能够在蓦然回首的时候,看到那个灯火阑珊处微笑的人。

 

梁豆豆:又是上元节,夫人,一同去观灯,可好?

晴荨:好。

 

关于元宵节的诗词选读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崔液《上元夜》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

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

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

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朱淑真《元夜》

 

阑珊火树鱼龙舞,望中宝钗楼远。靺鞨余红,琉璃剩碧,待嘱花归缓缓。寒轻漏浅。正乍敛烟霏,陨星如箭。旧事惊心,一双莲影藕丝断。

莫恨流年逝水,恨销残蝶粉,韶光忒贱。细语吹香,暗尘笼鬓,都逐晓风零乱。阑干敲遍。

问帘底纤纤,甚时重见。不解相思,月华今夜满。

——纳兰性德《台城路·上元》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75660912

文好声美,大爱

听友75660912

很喜欢恶人谷配音组,组员的声音都很好听,每个有清风明月的夜里都是在她们好听的声音或故事或小福利中进入梦乡。中考压力很大,每日学累了,便会听听广播剧,很是解压。最爱的便是在这些好听的声音中进入梦乡,祝恶人谷配音组越来越火!

恶人谷配音组v 回复 @听友75660912

中考加油!我们一直在这里给你陪伴~

猜你喜欢
我们在一起好吗(全一期)

不论你我何种身份,我们要一直一直在一起

by:涩谷余音

世界好吗

一位已故50后先者,被勤劳困苦纤弱病痛折磨的智者留下的手迹

by:竹林雨露

你好吗

有些人错过就已不再把祝福放在心里愿你安好

by:华语音乐

你,还好吗

无论何时,有我在。

by:嘤鸣子蔚

你还好吗

希望异地恋中的你们爱到民政局、痛到妇产科、甜到奶茶店、久到敬老院。让千纸鹤带着你的思念来到Ta的身边,进到你的梦里叭

by:晚风_所遇皆是温柔

你还好吗

天气凉了,睡得好吗?还会像从前一样辗转难眠嘛?断联很容易,难的是停止想念如果不知道怎样才能忘记那个人那就不如别忘了吧...词曲唱作人陈钰羲携新歌《你还好吗》...

by:华语音乐

你还好吗

在你心里,有没有一个始终无法遗忘的人。或许是年少的自卑,让你只敢将那个人深深的藏在心里,每当想起也只能独自哭泣。如果当初可以勇敢一点,我们的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by:华语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