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嗓子、扎莲船,小小学徒成长为江夏“非遗”传承大师

2017-06-07 18:25:0006:33 248
所属专辑:江夏传说
声音简介

从一个小学徒慢慢成长为一位民间艺人,他不畏艰苦,一点一滴积累,凭借着一腔热情,全身心投入到江夏金口非遗文化资料的收集中,将这个千年古镇的民间文化传承了下来。他就是江夏“非遗”传承大师朱汉生。


学徒工巧遇汉剧大师

练就一副好嗓子

   

1957年的冬天,朱汉生经人介绍来到金口篾业社当学徒,学篾匠手艺。


“当时年纪很小,刚开始当学徒,师傅要求很严格,每天收完工,必需打扫清洁,每天总有些没烧完的柴火要倒出去。”每当朱汉生倒完柴火时,随后就有一个老人在那里捡柴火,时间久了,朱汉生就跟老人熟了起来,有空的时候,还会去老人家里喝茶聊天,老人常常会在家拉胡琴、唱戏,朱汉生在一旁听得很着迷,原来老人竟是金口鼎鼎有名的汉剧大师胡宝山先生。


从此以后,只要有空,朱汉生就会去听戏,有时候还跟着胡宝山老人后面哼几句,胡宝山老人发现他的嗓子特别好,很适合唱戏,便问他,“喜欢唱戏吗?喜欢的话,我可以教教你。”朱汉生喜出望外,赶紧拜师。



从那以后,朱汉生每天收工就去胡宝山老人家里学戏。老人告诉他,戏剧艺术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一种独特的表演方式,深受人民群众的喜欢,然后要求他从基础学起:练嗓子,练招式、识戏谱······基本功要一点一点过关。


朱汉生每天回家以后,对着镜子独自练习,日复一日,他的戏越唱越有味道,特别是汉剧。


篾匠小学徒出师

练就“扎莲船”好功夫


在学篾匠过程中,朱汉生发现,编织东西并不难,难的是劈篾,篾有厚薄之分,很难把握好劈篾的尺寸。


为了把手艺练到家,朱汉生不光又快又好地把自己手里的活干完,还总是免费帮邻里劈篾编篓,认真仔细地对待每一次劈篾的活,通过一段时间苦练,朱汉生的劈篾手艺可谓一绝。



每到逢年过节,乡里乡亲不少人找他劈篾,用来做纸糊的各种玩具,逗孩子们开心。


遇到不会做的玩具,朱汉生就去请教会剪各种花样的师傅李顺保先生,久而久之他的手艺越来越好。


每年春节,村里扎莲船的任务总少不了朱汉生。经他手扎的莲船,又牢固又漂亮,坐船的姑娘随着音乐在撑篙的大汉竹竿牵引下翩翩起舞,边唱边舞,把舵的艄婆与两位主角配合,耍滑稽动作,引得村里老少儿童开怀大笑,大家在“采莲船”的喜庆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祥和之年。


朱汉生的名声也声名远播,此后,如遇政府、文化部门组织的大型文化活动,朱汉生都会受邀参加,他不仅编排节目,还亲自动手、利用自己学习劈篾扎糊的手艺,制造出各种表演道具,为活动的圆满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组建手工业宣传队

扛起“非遗”传承大旗


1963年朱汉生成立了手工业宣传队,编排短小的文艺节目,如“中秋之夜”“路遇”,利用业余时间到各联社演出,受到一致好评。之后,朱汉生又开始编排大型现代剧,汉剧“红灯记”“沙家兵”被武昌县文化局调往咸宁地区汇演,荣获优秀表演奖。

  

2007年4月开始,朱汉生又组建了一支凤凰文艺队,刚开始没有资金,没有场地,他带头集资,并修理了金口老建筑中的一所破旧房屋,搭建了一个落脚点,用于排练。



金口的民间民俗“采莲船”是他重点彩排研究的项目,他通过现代手法经过多次改进编排,在江夏区百花奖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同时申报武汉市非遗成功,成为采莲船的传承人。


“蚌壳精”“龙虾闹年”都是金口民间民俗的精品,在朱汉生等人的大力支持倡议下,有望打造成非物资文化遗产。
   

2015年在区文化局、金口街办事处、金口文化站及花园社区的大力支持下,朱汉生的团队,正式成为“武汉非遗民俗表演艺术团”。


“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会唱下去跳下去,把我们金口民间文化传承下去。”  今年74岁的朱汉生说。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小小练习

这个是练习小集

by:自然声画

小小练习册

练习从先从简短的开始。

by:热液喷口

小小说练习

本专辑为小小说演播练习,微型小说《吃货小姐,快算钱》已完载,将寻找新的微型小说继续练习,还请大家多提建议,谢谢!

by:米字路口_

pia戏的小小练习册

我是荻野千寻呀,攀登计划的小白,希望通过一些训练来提升自己找一些素材来锻炼自己的配音戏感,一些经典影视剧的片段,一些爱恨情愁的表达,一些角色的塑造,一些配音上的...

by:荻野千寻吖

小小仙神

【内容简介】一个资质普通、一心修仙的武林中人,历经千辛万苦拜入修仙门派,在有天才之称的众同门面前,他又将何去何从?看他如何以自身的努力,还有那么一点点运气,在修...

by:大壮工作室

小小的

无无呜呜呜呜呜呜呜

by:王筱_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