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友三传》作者:贾生鑫 贾生茂 朗读:薛红

2023-07-21 10:50:4930:33 1097
所属专辑:佰聆个人朗诵
声音简介

贾友三传

              ——贾生鑫 贾生茂                 

贾友三,生于1898213(农历正月二十三)。陕西华县(现渭南市华州区)候坊乡石堤河畔贾新堡东村人。于1959118日因病在西安去世,享年61岁。

父亲生前任西安市各界人民委员会委员,西安市第二、第三届人民代表,陕西省政协委员,西安市政协委员,中国人民救济总会陕西省救济协会会长,西安市红十字会副会长,碑林区人民陪审员等职。

2018年2月是父亲诞辰120周年,根据兄弟姐妹、亲朋好友的回忆叙述和留存下来的史料记载,由我们整理、记录父亲沧桑岁月的片段,作为对父亲的追忆和怀念。

(一)学医报国  悬壶济世

家父贾友三,名文益,字友三。取益者三友之意:即友直、友谅、友多闻。祖上历代经商,忠厚勤俭传家。家父自幼聪慧,多思恭谨。由于满清腐朽落后,国人被洋人称之“东亚病夫”。灾疫横生、民不聊生,他从小就立下了学医救国的志向。幼年在家勤奋读书,少年时考上西安省立中学(原陕西学堂),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江苏南通高级医学专科学校。该校是由清末状元、辛亥元老、企业家、教育家张骞创办的我国最早的西医高等院校之一。家父在校刻苦学习,各科成绩优异。本拟毕业后出国留学深造,但因父母反对,未能成行。家父自幼孝顺,遵循“父母在,不远游”之古训返乡从医。1924年,受西安红十字会理事杨鹤之邀,到西安红十字会医院任内科主任。

1926年,河南军阀刘镇华率镇嵩军,围攻西安长达八个多月,城内军民伤亡五万余人。1929年关中遭遇百年大旱,造成年馑,又暴发了霍乱(虎列拉)。战乱、灾情、疫情肆虐,百姓度日如年。家父凭借着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严谨高效的组织能力,救死扶伤,表现出色,于1930年被聘为西安红十字会医院院长,西安红十字会理事。

1941年,家父因日夜操劳、积劳成疾、彻夜失眠、体力不支,遂辞去院长职务回乡休息。他在家静心修养,过了一段清闲日子,身体状况逐步好转。但家父离开后,医院乱作一团,各项工作无法进行。1942年,西安红十字会会长马彦、理事张德斋同赴华县再三劝说,又将家父请回医院主持工作。

(二)招贤纳士 扩建医院

家父初到红十字会医院任院长时,医院仅有胡莲芬医生等两名大夫。家父招贤纳士,广招专业人才。除医院已有的内科、外科和产科外,他又先后组建成立了眼科(后改为五官科)、皮肤科、手术室、化验室、X光室(后改为放射科)等科室,逐步建成为全科医院。他除繁忙的院务工作外,还一直任兼内科主任。

当时,由于医院各科医生力量薄弱,他又陆续聘请留学日本归国的外科专家黄遵宪、医生段武东、方敬斗;五官科医生冯退之、黎明新、杨莲瑛、张永忠;内科医生刘印初、关树森、时若霖、王杰;皮肤科医生闫丝儒、王玉长;化验室医生孙发祥、霍明泰;X光室医生刘志昌、徐文杰等大夫到院任职。

其后,经过多年培养、提拔了多名年轻的医生为科室主任:如外科主任黄遵宪、副主任段武东;内科副主任刘印初;五官科主任冯退之;妇产科主任潘宝英、杨阶平;皮肤科主任闫丝儒、副主任王玉长;化验室主任孙发祥、副主任霍明泰等。使红会医院逐步成为名副其实的,西安最早成立的公立全科医院。

胡莲芬医生离职后,家父曾安排母亲胡永兰义务顶替产科工作。由于当时经济困难,医院的经费主要依靠红十字会家境殷实的马彦、窦荫山、张德斋和家父等几位理事资助,以及社会各界的捐助维持。因时局不稳,捐助也是时断时续,家父每月支付专家黄遵宪160元,自己仅有100多元,而母亲则是义务工作,不发工资。家父还不时自费购置急需的医疗器械,以保证医院正常运转。

(三)人道博爱  救死扶伤

1937年,日寇侵华的战火燃烧到中原大地,山西、河南相继沦陷,伤员和难民潮水般涌入西安,露宿街头,无衣无食,疫病流行,死伤无数。红十字会及医院分派医护人员前往各难民点免费救治灾民,埋葬死者。医院还在市内东城设立救护站,组成第一救护中队,有 担架10付,救护人员10人,自行车10辆,并抽调医护人员在杜曲设立临时分院,开展医疗服务。共救治负伤官兵1428人,灾民304人,掩埋死亡难民138人。

日寇虽未进陕西,但从1937年起,对西安进行了长期无休止的疯狂轰炸。西安红十字会及其医院地处西安大差市繁华地段,是日寇无数次轰炸的重点。红十字会会部的一排平房、素梅小学的校舍、医院手术室后面的院子等多处房屋受损,幸无人员伤亡。轰炸后伤亡人数剧增,每日需要抢救的伤亡人员众多,医院病区地面上都躺满了伤员。家父日夜操劳,无暇顾及家小和职工家属,只好安排她们带子女去乡下避难。他则带领医护人员坚守医院,冒着日寇的轰炸,日夜抢救伤员病患。

家父深明大义,积极支持抗日,他利用自己的职业和社会影响,帮助抗战民主人士和进步青年。在他的安排和帮助下,经母亲给化妆后,先后将民盟西北分部的老友杨明轩(后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华州中学的同学张益斋带来的进步青年等多批人员,安全送抵陕北延安。西安解放后,杨明轩在两名工作人员陪同下,专程来医院感谢家父。 

那些年,家父还帮助过许多民主进步人士,如中国民主同盟民主秘书长杨子廉、成员王菊人、胡景儒等,红会医院党支部书记魏辛涛,杨虎成将军的顾问王子端之女王萍等人,解放后他们都成为政府各级部门的领导。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陕北后,医护人员、药品器械十分缺乏。家父通过各种渠道与延安边区医院取得联系,帮助大批医务人员奔赴延安,同时,还把西安红十字会医院作为医疗队的后勤基地,在药品、器材、设备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家父联络、组织流亡到陕西的河北医学院院长齐清心和万福恩教授,组建了中国红十字会医疗大队。齐清心和万福恩分别任正副大队长,队部设在西安。193711月,家父以西安红十字会医院为基础,筹建了第七、第十医疗队。二姨胡永亭和二姨父高丕泰都参加了医疗队,二姨是第七医疗队队员,队长宋文楷,副队长刘贡和,二姨夫任第十医疗队队长。

在第七、第十和第二十三医疗队(由西安医学院谢景奎任队长)同赴延安前,中央驻西安办事处代表董必武在七贤庄接见他们后,乘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的汽车于第三天抵达延安。第七、第十医疗队被安排在宝塔山边区医院。二姨夫高丕泰医师还多次与白求恩、马海德等国际友人同台为伤病员做手术。家父在接到第二十三医疗队的电报告急后,立即把万国红十字(现国际红十字会)捐赠给红会医院的两台X光机,无偿支援给延安边区医疗机构。这些支医疗队都为抗日前线、后方将士和边区人民提供了急需的、专业的医疗服务。

八年抗战,西安红十字会各项工作均有条不紊,有力地保护了前方官兵和后方群众的生命健康,为战胜日本侵略者起到了积极宣传、后方保障、稳定人心的作用。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兰州。时值盛夏,为了保障将士们的行军安全,医院为部队捐赠奎宁丸10万粒,毛毯100条,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同年,西安一带秋雨连绵40余天,居民房倒墙塌,医院响应政府号召捐款40万元(旧币),小麦7市石,同时对解放军军政人员来院就诊或住院治疗免费三个月,其后按七折优惠(本章部分内容转自西安市红会医院官网“医院概况”“光辉历程”中的“第一部分:拓荒创建(1911----1949年)”和语心翻译工作室的博客《红会医院贾友三院长其事》)。

(四)仗义疏财   扶贫济困

家父一心为公,富有胆识魄力、敢作敢为。他自己生活节俭,为人善良,极富爱心。

他在解放前后的薪金都很高,但他一生十分节俭。从不叫家人给他添置衣物,家里摆设陈旧,吃饭也很简单。他爱喝包谷糁、吃杂粮馍、菜麦饭,一个松花变蛋也要分两次吃。他爱吃东大街马厂子一家店售卖的保定熏肠,但也是一个月偶尔让家人给他买一点。

他从不让孩子剩饭,教育家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唯念物力维艰”。夏天炎热,他体胖怕热但也舍不得买个电扇。母亲劝说多次,他仍执意不买,只是在天气太热时让人从井里取水,用湿毛巾顶在头上降温。他爱看秦腔,特别是家乡的皮影戏,但因工作繁忙,晚上也待在医院故无暇观看。母亲瞒着他买了个电子管收音机,他高兴的说:“这个好,能听新闻能听戏”!这个收音机算是家里唯一的家用电器。生茂当年考上西安市六中,走读到家每次要40多分钟,他恳求父亲多次,也不同意给他买辆自行车,说走路有利健康。但父亲对职工、朋友和病患,却是慷慨无私,鼎力相助。

家父规定红会医院每日下午义诊,给穷困患者免费诊治、药费或减或免;家乡农户来院看病,他尽其所能地予以帮助;他对本院生活困难的职工关怀备至,如孤寡老人王子端、锅炉工侯养财、红会秘书艾庄、刘秉林等等。对别人的求助,只要开口他无不答应,从自己工资里扣钱用于资助。母亲曾戏言:“谁要衣服,你连裤子也给了”;当时他规定:医院职工工资可以预支,但当别人领完工资后,他常常只剩下几十元钱;他对故世老友杨风晴的妻儿,坚持数年每月送去粮、油、炭等生活必需品,直至遗孀去世或子女工作后方才停止。

当时,民众文化程度极低,就业困难。医院职工、红会员工及朋友老乡都想把子女送到城里来学习就业。家父经过严格挑选,把一批具有一定资质、聪慧好学的年轻人,尽量安排到医院工作。像李士敏、许冬养、党文杰等,在正式医护人员的带领下,经过专业的培训、实践和考核,先从练习生开始,在保证医护质量的前提下后逐步独立工作。还有些文化低、年龄只有十四、五岁的孩子,如王长发,李三焕、郭金祥(后任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医务处长)等,就先安排到自己家,或介绍到其他骨干医生家里收容。让孩子们一边学习,一边帮助家务。大约半年或一年,年满十六岁后都安排到医院的护理部、药房、化验室等科室做练习生。再根据其表现、能力和学习成绩,提拔到正式岗位工作。

家里保姆王嫂的女儿王玉琳、儿子王育森,从小在贾家长大,跟自家的孩子一样衣食无忧。上学、工作均同我们兄弟姐妹一样得到安排。后来玉琳先在红会医院学护士,后考入西安医学院取得医生资格,在长安县医院任医生。育森中学毕业后到银行工作。家父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此类事例不胜枚举。

1942年,为了红十字会事业的发展,家父把自己购置的、即将动工修建住房的全部建筑材料,无偿捐赠给西安市红十字会。历时一年,新建了五间大厅会议室,于1943年建成投入使用;他还将预留给自己建房的玄风桥(现建国路)的一亩多地基,无偿捐赠给政府修建了陕西政协礼堂(现为雍村大厦);他行医多年,仗义疏财,自己一生在西安没有建一间住宅。五十年代初,由于医院住房紧张,他又主动让出三间住房,一家六口人住在留下的一间半平房里。

(五)妙手仁心  躬耕杏林 

    家父从医三十多年,对医术精益求精,对新知识、新疗法、对祖国医学刻苦钻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他非常重视与各个医院及独立执业的众多医师朋友进行医术切磋、交流。1940年初,家父与杨鹤卿、石介人、吴霁棠、杨云等知名医师等共同创建了中华医学会陕西分会,他也是负责人之一。家父是陕西和全国知名的内科专家,解放后享受国家评定的卫生技术一级工资。

为培养和造就更多的医疗人才,特别是解决护理人员缺乏的局面。家父多方奔走、积极筹建了西安红会医院宏惠护士学校。教师多由红会医院资深医生兼任,如内科医生刘志昌、时若林,妇产科医生杨阶平、潘宝英、张秀云,外科医生关树森,皮肤科医生王玉长、眼科医生杨莲瑛等。培养了大批的护理人员,毕业后经过各科的实习锻炼,他(她)们都成为护理方面的骨干,还有多人进修医疗临床,取得了医师资格。作为倡导者、创建者和校长,家父功不可没。

解放后,在西安市卫生局的主持领导下,以宏惠护校为基础,组织联合其他医院的护士班,正式成立了西安市卫生学校(位于西安友谊东路)。主要专业有护理、化验、药剂等内容。

1950年,西安市卫生局聘请和指定家父为西安地区高级干部特诊主任医师。时任陕西省长赵寿山、西安市委书记方仲如、市长杨晓初、副市长韩望尘、西北妇联常委李馥清、碑林区委书记柳尚礼等领导,都时常来院或来家就诊。

家父对普通民众更是一视同仁,耐心细致,对每一位来诊病患都能尽其职责,关心备至。他每晨五、六时即起床,到病房探视危重病人,多年来从不间断。他胸怀“医者仁也”之训,以忘我的精神践行着“大医精诚”的宗旨。

家父一生医术精湛,以德统才,鞠躬尽瘁、救人无数,对自己却死而后已。1955年,家父因接触病人患上了传染性肝炎,全身发黄、浑身无力、精力大减,不得不住院治疗。但一个月后他就坚持要出院上班,主治医生无奈,只好勉强答应。此后,他的健康情况每况愈下,加之长年累月日夜操劳,积劳成疾。不幸于1959118日夜,家父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当年,家父的葬礼在西安殡仪馆(原址在柏树林)举行,据朋友的讲述、我们的记忆和民间传闻,送葬的队伍前面已进入殡仪馆大门,后面还在红会医院(原址在大差市西北角)没有出来,送葬队伍延绵数里,络绎不绝。据围观的市民说,西安的大街上从来没有见过同时出现这么多的汽车(五、六十年代的西安,汽车也很少)。当天,多位省市领导、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同行朋友、群众百姓和患者乡亲都前来参加葬礼,为家父送行,可见家父深受大家的敬重和爱戴。

家父的一生是平凡施善的一生,是为民众服务的一生,是行医博爱的一生。

谨以此文纪念父亲诞辰一百二十周年。

                            

                                                                                       2017年 清明


 注:由于年代较久,文中人名、地点、时间若有疏漏或出入,敬请谅解或指正为盼!

 

附:《贾友三嫡系家谱》

祖父:贾道瀛 

祖母:王氏

父亲:贾友三 

原配:赵氏(病逝)     

                长女:贾秀荷(养女)

                长子:贾生鑫

                二女:贾秀梅

                三女:贾秀杏(贾畅)

                四女:贾曼莉(贾秀棣)

续弦:刘雅蓉(无嗣、病逝)

续弦:胡永兰           

                 次子:贾生茂

                 五女:贾曼皙

                 六女:贾曼瑜

                 七女:贾曼萍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1855280zfnp

朗诵的真好,❤❤💛💛💚💚💙💙💜💜🎀🎀👑👑👗👗👠👠💄💄💎💎💑💑💏💏💅💅

猜你喜欢
贾力更传奇

讲述革命英雄贾力更的传奇故事。

by:木生火讲故事

贾生

《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贾生》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

by:拾年树自然创客

贾诩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外号“毒士”。汉末三国时期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贾诩少时默默无闻,初举孝廉,官...

by:每一日都在喜雅

贾岛

贾岛(779年—843年),字阆(làng)仙,一作浪仙,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自号“碣石山人”[1]。唐代诗人,人称“诗奴”。早年出家为僧,法号...

by:假说真听

贾伟:产品三观10讲

互联网时代,用户思维发生巨大变化,如何定制产品战略?Z世代人群新式消费观,产品应该如何打造?现象级产品未能持续爆火,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新消费时代,如何挖掘用户痛...

by:产品设计师贾伟

隋唐响马传-贾家楼

程咬金二次碰钉,贾家楼四十六友结拜,程咬金二劫皇杠

by:肖永羽

贾平凹的《河山传》

在贾平凹的文学世界里,河山传是一座富丽堂皇的文学巨宅,其故事跨足了近半个世纪,刻画了几代进城农民的生活历程。贾平凹,这位享誉文坛的中国当代作家,以其深刻的笔触和...

by:文海寻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