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脸谱

2023-11-26 21:38:0707:52 3.7万
声音简介






我要说的脸谱不是旧剧里的所谓“整脸”“碎脸”“三块瓦”之类,也不是麻衣相法里所谓观人八法“威、厚、清、古、孤、薄、恶、俗”之类。


我要谈的脸谱乃是每天都要映入我们眼帘的形形色色的活人的脸。


旧戏脸谱和麻衣相法的脸谱,那乃是一些聪明人从无数活人脸中归纳出来的几个类型公式,都是第二手的资料,可以不管。


古人云“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那意思承认人面不同是不成问题的。


我们不能不叹服人类创造者的技巧的神奇,差不多的五官七窍,但是部位配合,变化无穷,比七巧板复杂多了。


对于什么事都讲究“统一”“标准化”的人,看见人的脸如此复杂离奇,恐怕也无法训练改造,只好由它自然发展罢?


假使每一个人的脸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翻出来的,一律的浓眉大眼,一律的虎额龙隼,在排起队来检阅的时候固然甚为壮观整齐,但不便之处必定太多,那是不可想像的。


人的脸究竟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否则也就无所谓谱。就粗浅的经验说,人的脸大致分为二种,一种是令人愉快的,一种是令人不愉快的。


凡是常态的、健康的、活泼的脸、都是令人愉快的,这样的脸并不多见。


令人不愉快的脸,心里有一点或很多不痛快的事,很自然的把脸拉长一尺,或是罩上一层阴霾,但是这张脸立刻形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立刻把这周围的气氛变得阴沉。






假如,在可能范围之内,努力把脸上的筋肉松弛一下,嘴角上挂出一个微笑,自己费力不多,而给予人的快感甚大,可以使得这人生更值得留恋一些。


我永不能忘记那永不长大的孩子潘彼得,他嘴角上永远挂着一颗微笑,那是永恒的象征。


一个成年人若是完全保持一张孩子脸,那也并不是理想的事,除了给“婴儿自己药片”作商标之外,也不见得有什么用处。


不过赤子之天真,如在脸上还保留一点痕迹,这张脸对于人类的幸福是有贡献的。


令人愉快的脸,其本身是愉快的,这与老幼妍媸无关。


丑一点,黑一点,下巴长一点,鼻梁塌一点,都没有关系,只要上面漾着充沛的活力,便能辐射出神奇的光彩,不但有光,还有热。


这样的脸能使满室生春,带给人们兴奋、光明、调谐、希望、欢欣。


一张眉清目秀的脸,如果恹恹无生气,我们也只好当做石膏像来看待了。


我觉得那是一个很好的游戏:早起出门,留心观察眼前活动的脸,看看其中有多少类型,有几张使你看了一眼还想再看?






不要以为一个人只有一张脸。女人不必说,常常“上帝给她一张脸,她自己另造一张。”


不涂脂粉的男人的脸,也有“卷帘”一格,外面摆着一副面孔,在适当的时候呱嗒一声如帘子一般卷起,另露出一副面孔。“杰克博士与海德先生”(Dr. Jckyl land Mr.Hyde)那不是寓言。


误入仕途的人往往养成这一套本领。


对下司道貌岸然,或是面部无表情,像一张白纸似的,使你无从观色,莫测高深,或是面皮绷得像一张皮鼓,脸拉得驴般长,使你在他面前觉得矮好几尺!


但是他一旦见到上司,驴脸得立刻缩短,再往瘪里一缩,马上变成柿饼脸,堆下笑容,直线条全弯成曲线条;


如果见到更高的上司,连笑容都凝结得堆不下来,未开言嘴唇要抖上好大一阵,脸上作出十足的诚惶诚恐之状。


帘子脸是傲下媚上的主要工具,对于某一种人是少不得的。




不要以为脸和身体其他部份一样的受之父母,自己负不得责。


不,在相当范围内,自己可以负责的,大概人的脸生来都是和善的,因为从婴儿的脸看来,不必一定都是颜如渥丹,但是大概都是天真无邪,令人看了喜欢的。


我还没见过一个孩子带着一副不得善终的脸,脸都是后来自己作践坏了的,人们多半不体会自己的脸对于别人发生多大的影响。


脸是到处都有的。在送殡的行列中偶然发现的哭丧脸,作讣闻之色,眼睛肿得桃儿似的,固然难看。


一行行的囚首垢面的人,如稻草人,如丧家犬,脸上作黄蜡色,像是才从牢狱里出来,又像是要到牢狱里去,凸着两只没有神的大眼睛,看着也令人心酸。


还有一大群心地不够薄脸皮不够厚的人,满脸泛着平价米色,嘴角上也许还沾着一点平价油,身穿着一件平价布,一脸的愁苦,没有一丝的笑容,这样的脸是颇令人不愉快的。


但是这些贫病愁苦的脸还不算是最令人不愉快,因为只是消极得令人心里堵得慌,而且稍微增加一些营养(如肉糜之类)或改善一些环境,脸上的神情还可以渐渐恢复常态。


最令人不快的是一些本来吃得饱,睡得着,红光满面的脸,偏偏带着一股肃杀之气,冷森森地拒人千里之外,看你的时候眼皮都不抬,嘴撇得瓢儿似的。


冷不防抬起眼皮给你一个白眼,黑眼球不知翻到那里去了,脖梗子发硬,脑壳朝天,眉头皱出好几道熨斗都熨不平的深沟——这样的神情最容易在官办的业务机关的柜台后面出现。


遇见这样的人,我就觉到惶惑:这个人是不是昨天赌了一夜以致睡眠不足,或是接连着腹泄了三天,或是新近遭遇了什么冥凶,否则何以乖戾至此,连一张脸的常态都不能维持了呢。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雪羽共舞

实实在在。

Sophie__737

还真有那么一种人,平时看起来像一块冰,遇见上级,一下子变成了一朵花。那是一种神奇的动物

嘴硬的大鹅 回复 @Sophie__737

说得对啊!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梁实秋散文

一直喜欢散文,尤其是梁实秋的散文,婆婆妈妈的,细碎但是温暖,梁老关于吃的描写特别吸引人,总忍不住想去尝尝,可惜的是世事变迁,好多都已经找不到了,不过,有些可以根...

by:北方冰凉凉

梁实秋散文

梁实秋,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曾与闻一多徐志摩创办新月书店。

by:声命之舞

梁实秋散文精选集 梁实秋 著

梁实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男,汉族,出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

by:有声的深海

韩菁清与梁实秋

44年前梁实秋和韩菁清的倾城之恋,轰动了整个华人圈。而今两位当事人都去世了,他们的忘年恋也渐渐被世人遗忘。而今提炼出一些有意思的小故事供有兴趣了解他们和...

by:梁子雅舍

梁实秋作品集

新入手一套梁实秋先生的旧书,尝试学习一下,主要用于个人成长和气息训练以缓解胸闷气短的症状,感恩喜马拉雅FM这个平台和很多素未谋面的古圣先贤、大家、老师们让我学到...

by:堂姐频道

梁实秋雅舍谈吃

人吃,是为了活着;人活着,不是为了吃。梁实秋先生把自己吃了八十多年的经历、体会和感受分享给大家,让我们在吃的过程中,除了要明白:“上天生人,在舌头上为什么要生那...

by:听书读书共分享

梁实秋 散文

梁实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

by:貓咪媽媽频道

梁实秋作品集

梁实秋是我国民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散文学翻译家学者文艺批评家,其内容多描写柴米油盐或诉说闲情逸致,探讨世间百态,聚焦人生悲喜,典雅诙谐的文字充满了洒脱与智慧

by:大风飘乎

脸谱侠之脸谱出世

专辑由北京正好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泰禾映画(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北京元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制作,作者赵洋,由江小北播讲。中国首部当代武侠悬疑奇幻小说,堪...

by:听友41616784

雅舍谈吃-梁实秋

一部《雅舍谈吃》馋倒几代人,可对作者梁实秋先生自己个儿来说,北平的生活其实就是“一年四季的馋,周而复始的吃。”因此,美食,不仅可以尝,还可以细品、寄兴。

by:籁皮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