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 Her Way|东方文化香氛品牌观夏品牌主理人沈黎:就算做错也比停滞不前强

2023-06-12 05:23:1780:39 703
声音简介

今天我们请来东方文化香氛品牌观夏的品牌主理人和联合创始人沈 黎来到Lead Her Way。沈黎是个重庆妹子,敢想敢做。在传统家庭长大的她,从小就是“别 人家的孩子”不用怎么学习就可以奥数第一,却在被保送重点高中后抑郁了,重新走出来后,她又叛逆的改了自己的志愿,走上了媒体人的道路。从媒体人到三次创业,沈黎一直坚持“想太多没有用,要去小规模试错,即使错了也比停滞不前强“的态度,走到今天。观夏成为国人最 耳熟能详的东方香薰品牌之一,观夏的在北京上海地标位置建立了两家线下店。沈黎说她脑子里 也经常会有两个小人,一个自信的告诉她勇敢前行,一个是那个不自信的自己告诉她危险重重,一路走来,自信的小人总是能够赢。



XQ:你好,沈黎今天特别感谢你能够来到 Lead Her Way 的播客来给大家讲一讲你自己的故事。你能不能先给我们的听众朋友们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

SL: 你好, Lead Her Way 的听众众朋友们,我是沈黎,我是观夏的品牌主理人,也是一个在生活方式领域的连续创业者。我做了三个品牌。在做品牌之前,我是一个媒体人,大概在十二年前我在时尚芭莎做专题编辑,正好是中国时尚媒体鼎盛时期的一个尾部。我非常有幸地赶上了那个时代。当时我们的杂志有三个板块,有时装版块,美容版块,和专题版块,我做的就是专题版块的这部分的一个工作。我喜欢研究的选题大部分都会和生活方式相关。比如说那个时候在十几年前中国还没有人用什么香氛,还有香薰的时候,我就开始在做一些选题,把国外的一些品牌的内容通过媒体来报道给国内的读者。

可能在那个时候我就一直潜移默化的在研究这些美好的一些生活方式,包括鲜花,包括我会去探访住在北京、上海郊区的一些设计师艺术家朋友的家,看他们是如何认真的生活,认真地做好每一餐每一饭。所以说那个时候我可能就跟当时的同事关注的一些重点就不太一样了。可能这在当时给我埋下了一些很重要的种子。

这为我后面的生活方式创业做了很多很多的铺垫,慢慢我就变成了当时在时尚芭莎的生活方式达人。比如说买什么香氛产品,买什么家具,我们的同事会问我,所以说后来我就开始懵懵懂懂地觉得我应该去做一个自己的品牌,所以后来就慢慢摸索做了自己的鲜花品牌,后来又做了果汁品牌,到现在做了自己的东方香薰生活方式品牌。观夏是从 2018 年开始筹备的。为什么做观夏呢?因为我一直在生活方式这个领域进行自己的一些探索。 2018 年从上一个项目结束之后,就遇到了我现在的合伙人也是观夏的创始人。他刚从上一家跨境电商公司出来,然后他比较厌恶了做一个非常快速,竞争非常激烈的这样的行业。他希望慢慢地把心沉下来,找一些志同道合,能慢慢地去做一件和时间做朋友的事,一帮人去做一个这样的慢品牌。

我在媒体的时候,一直在引入国外的一些生活方式的一些内容,在 2012 , 13 年的时候,我也看到了一些趋势。这个趋势就是中国东方文化的崛起,比如说在很久以前,时尚杂志都只是报道国外的一些奢侈品品牌,或者说娱乐艺术企业家的这些报道,很少把内容重点放在东方文化上面。但是我们在 2012 年就开始去做了一些关于东方的大师文化讲盘这样的一些探讨。所以遇到了我的这个创始人之后,我们想做一些慢的事。我在媒体的积累,又指引我,去做一个中国人是不是可以做一个自己的传达东方文化的生活方式品牌,这样子观夏就应运而生了。这是我的一个简单的介绍。

XQ: 谢谢你给我们大家讲了你自己的职业历程,我刚才听见有狗狗叫的声音。是你的两个毛孩子?

SL: 对,是我在媒体的时候领养了两只小狗,一只泰迪,一只比熊。

XQ: 所以你上次也有跟我讲过,你是一个特别喜欢小动物的人是吧。

SL: 我觉得小动物动生平等。因为我从小都养小猫,工作了之后就养小狗。我发现身边的人其实也有的是很开心的养,但是呢养到中途又觉得很麻烦,就把他们抛弃了。这两只都是我从别人手里他们养到半道,然后不要了送给我的。

XQ: 你是一个特别有爱心的人。我们是不是可以先给我们的听众朋友讲一讲你自己在求学的时候其实经历了很多很有意思的事情,然后在这些经历当中你也对自己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上次咱俩聊天的时候你讲过说你自己在求学的时候真的是一帆风顺的,然后被保送到了这个非常牛的学校。但是好像在进入到了这个最好的学校之后,突然就抑郁了,然后弃里从文慢慢才走出来,能不能跟大家讲一讲你在这段经历当中,你觉得你学到了什么呢?

我在 16 岁之前是一帆风顺的,不用学习,然后也不用去上课。基本上都能考全校第一名。所以说我在初中的时候就拿了一个全国奥林匹克竞赛的一等奖,被保送了我们重庆当地最好的学校叫重庆南开中学的理科试验班。

在保送进这个班之后,我的生活整个就变化了,因为所有的同学都是当地最拔尖最厉害的那些人。然后我们这个班高考的大概有 24 个人考上了清华和北大。然后他们考高考的分基本上比如说 750 的时候,我他们基本上是 730 多,740多很多很多这样的变态的同学。在这个班里学习,让我一下子整个人生观世界观就坍塌了,怎么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能学习这么厉害的,然后我再也不可以不用学习就拿到第一名。然后那个时候是一个人生重建的一个阶段,那个时候就慢慢开始怀疑自己在 16 岁之前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然后进了这个班之后,又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不是,为什么有这么多随便学习都比我厉害的人。那个时候我觉得是一个很灰暗,但是也是一个很好的转折点。如果说我的人生一直像 16 岁之前这样子一帆风顺的话,我觉得我可能到工作到社会不会有这么好的一个心态去面对挫折。我觉得我非常感谢那段时间的一个经历,我觉得这个经历带给我什么呢?就是一个词叫抗逆力就是抵抗逆境的一种能力。

老天在很早的时候,16岁给我送给我了一个分水岭和转折点,让我意识到我自己不是无所不能,不是什么都不用付出就可以得到最好的东西,让我们有一段短暂的时间可以重新审视我自己。然后同时在这个逆境当中,你都已经被打到谷底了,所以说不可能再差了,然后慢慢慢慢积累了自己这样的一个抗逆力之后,然后就反弹起来。所以我后来从那个班,我觉得实在我的状态不是很好,我可能也不那么适合,因为我物理化学不太好,我也不那么适合继续待在理课班,我就转去了我们文科班。然后到了文科班之后,我就年级排名前十,然后又回到了 16 岁之前的那样的一个非常自信的一个状态。但是现在回想起来那一段时间回溯自己,我觉得是一个很宝贵的一个财富。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也不可能像我刚才说的不付出就有收获。

我再回看了我们当时的很多很多同学,他们当年都是重庆市的状元,有一些是非常高的分数,几乎是满分进的清华北大,但是有一些同学就已经消失了,就完全和同学切断了联系。后来我们辗转了解到了这些同学,可能是因为他们实在是在上学的时候太顺利了,然后进到北大,进到清华,然后出离开学校进到社会,可能和这个社会的完完全全不能接受自己的一点点的小瑕疵,小挫折、小失败,然后慢慢就从一股闪亮的心变得灰暗了起来。所以现在我是感谢这段经历的,让我不是这么的一帆风顺的长大。

XQ:其实你在这个高中经历之后,还有一段经历我觉得蛮叛逆的,但是我觉得这也凸显了你自己的一个性格,我觉得你特别坚定地去坚持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你能不能跟大家讲一讲你刚刚考大学的时候怎么样违背了你妈妈的意愿,自己重新填了志愿,然后考好了之后才跟她讲的。

SL:我填志愿跟父母商量,他们建议我学财经,学金融。因为我们家都是非常传统的家庭,我父母都是公务员,我父亲是医疗系统的,我妈妈是教育系统的。然后我的兄弟姐妹因为是一个很大的家族,整个家族大概有 150 到 200 人这个样子,一到春节可能三层楼,每层楼都坐满人,然后再聚餐再打麻将。我是非常不喜欢这种大家族这样的一种互相牵绊的。我从小就觉得我想要离开这个大家族出去看。我并不是说我们大家族的人不好,但可能我从小就是一个不那么循规蹈矩,是一个非常叛逆的人。父母说东我往西,然后在家里商量好了志愿,她们给我规划好了去读中央财经大学或者说对外经贸大学,然后最后填志愿填的是中央财经大学。我说好,我就拿着这个志愿纸,到了学校之后,我就跟老师又领了一份志愿纸,我就把这个直接改成了中国传媒大学。因为我其实从小就有一颗小小的种子埋在心里。我说我要去做传媒行业,然后希望我自己的一些想法、一些价值观,通过这样的一个载体被人发现,被人知道。

上高中的时候,当时有一段小灰暗日子的时候,我就买很多很多的时尚杂志看包括什么世界时装装苑,还有那会芭莎还没创刊,主要是世界时装装苑,包括三联生活周刊。然后我就在看这些媒体报纸报刊杂志的过程当中,就慢慢潜移默化地觉得我应该是去做一个记者,那个时候还不知道记者和编辑的一个区分和界限,我就觉得我自己要去做一个记者。所以那时候我就自己擅自把志愿改成了中国传媒大学。因为我觉得这个学校出来的不是去当播音员,去当编导或者就做记者。然后这个志愿最后出来了,我的是分还挺高的,在重庆大概是 600 分。然后我妈特别高兴,说那肯定考上了(中央财经大学)。结果一看通知书,通知书寄到家里,发现是中国传媒大学寄来的通知书,我妈当时脸就绿了。所以我当时从小还是非常叛逆的。

XQ: 你当时传媒大学毕业了以后,我觉得其实当时也有很多很多可以选择的道路,可以去做电视电视媒体,也可以去一些广播媒体,或者其他的媒体选择。为什么当时会选择进入时尚杂志这个行业呢?当时进入时尚杂志的时候,有没有一些什么曲折或者说很顺利的就进去了呢?

SL: 也是很顺利。我因为很多师兄师姐还有同学都在中央台北京台实习。我觉得做一个电视民工和女性电视民工实在是太辛苦了,经常是熬夜熬到半夜大概三四点,灰头土脸地在那个机房剪片子。然后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个时候我就从来没有想过要去电视台。可能因为我小的时候就一直看时尚杂志,觉得还有这样的一份职业可以与美为伍。然后可能那就是这些潜移默化的一些积累,告诉我说你要去媒体,但是不要去新闻媒体,你要去时尚媒体。

所以当时我们在上大学的时候,有三个时尚媒体比较出名,一个是世界时装装苑,芭莎,Vogue。 Vogue 当时是在上海,还没搬到北京来。然后芭莎时尚集团的总部是在北京。正好我毕业的那一年,时尚集团第一次开始在北大,还有人大,还有北师大,还有传媒大学这几个文科类的院校开展了管理培训生的招聘计划。因为在这之前,很多师兄师姐去时尚杂志的话,都要经历非常漫长的实习生的生涯,甚至实习三四年才能够转正。但是我正好研究生毕业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个管理培训生计划,然后大概是从 3000 人当中选了 14 个人,经过三轮面试这样子层层递进,然后最后拿到了这个 offer 所以说我觉得还是挺顺的,没有经历什么太多的挫折,可能就是冥冥之中老天直接就指引你进入这个行业。

XQ: 所以你进了时尚杂志媒体之后,当时也给了你一块非常挑战的业务去做专题。因为一般在媒体里面,可能大家刚入职的时候都是先从跑一些比较小的这种的直接对口的行业开始做起。做专题实际上是非常挑战整个编辑和记者对于选题的掌控力的,然后是需要认识很多的人,还要确保采访能够顺利地进行。所以当时那么年轻给了你专题这个领域,你会觉得你当时的心理过程是什么样子的?会不会觉得说我怎么能胜任得了这个还是你就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就要去挑战一下?当时有没有遇到什么挫折?

SL: 我是一个在职场上完全不会给自己设边界的这样一个人,没有什么畏惧感。所以说刚刚苏芒转到专题组的时候,他就说我知道你想做先从美容开始,因为小女孩先鼓捣那些漂亮的美妆,拍一些漂亮的大片,其实是很好的一个职业入门的一个选择。但是我觉得你是从传媒毕业的,然后你文笔还不错,我觉得你一定要去专题去做一些和人文相关的一些报道和职业。然后我刚刚开始入行的时候,是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状态。我刚刚进芭莎接到的第一个选题就是去报道上海世博会这样的一个大的专题,应该我记得没错的,还是 2009 年在 2009 年之前,就是芭莎专题组是没有建立任何和像这些博览会世博会这样的一些资源上面的联系的。然后我自己就买了一张机票飞到上海,然后找到了当时的组委会的主任叫余主任,然后于就直接找到他说明来意。

于主任非常好,当时应该是一个政府官员,他把包含上海世博会的所有的资料和他们背后所有做的一些筹备的一些内容全部毫无保留地交给了我,让时尚芭莎作为第一个媒体来进行刊载,然后刊载的大概是 36 页这样的一个重磅的报道。所以说我从接到这个任务开始,大家同时都是对我比较刮目相看的。然后我我就理所应当地觉得做专题后面的路就不过如此,也没什么难的。不过就是去找到很重要的人,拿到第一手的信息去做采访,去做报道。但是后来这个事实告诉我其实不是这样子的,因为这个杂志是月刊,它是周期往复的。比如说我接了一个栏目叫做芭莎式女人。这个栏目的一个定义是需要每个月都寻找一个在社会上具有影响力、具有行业 top 属性的这样一个人,报道这样的人物定位。

其实就像是邓文迪这样的人,或者说像是Soho 中国张欣这样的人,当时我才 25 岁,我能找到这样的人的途径和资源的积累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很快我就陷入了报不出选题这样的困境。然后我每次的选题会之前,我就抓耳挠腮的睡不着觉。然后一到开会的时候我就要哭,因为担心报不出选题就会被老板说。

你怎么报不出选题?你之前不是一来就做了一个 36 页的大报道,怎么现在就开始枯竭了?所以说刚入行的时候也经历了这样子一个从初生牛犊不怕虎,然后到因为资源积累的短缺的这样从高峰到谷底的这样一个过程。然后中途也有想过几次我是不是要放弃?我是不是不适合这个工作?我是不是可以申请换组去做一个轻松一点的美容编辑?但是后来我当时老板就匆忙就跟我说,他说,其实像你们这样的年轻人,在我看来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想太多做太少。你今天在你的这个职业上面轻易因为自己不适合或者说是短暂的一些困难选择放弃。那么你换到任何其他的公司,其他的行业还是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我很庆幸我在年轻的时候听进去了当时我的老板给我说的这样的话,然后我选择了坚持,我选择了打开我的世界,多去认识一些同行的朋友,或者说通过一些采访对象去了解,去认识更多的被采访的对象,积累自己的一些媒体资源,然后慢慢你在一篇一篇的选题做的过程当中,手感逐渐就回来了。

我昨天看了一个报道,一个教授说不是成功的人太少,而是放弃的人太多。我听到这句话之后,我就觉得好像当时苏芒在给我们讲的很多话,不是成功的人太少,而是放弃的人太多。我觉得昨天视频对我来说触动还挺大的。

还有一句话,我觉得特别感人。他说其实成功只需要两个步骤,一个步骤就是不要有边界感,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去做,然后不要觉得自己这个不可以,那个不可以,你只要觉得自己可以,那么你就去尝试。然后第二个就是你开始尝试了,你要做的第二步就是坚持,再坚持,那你一定就会成为最后被剩下去的那个去拥抱成功的那个人。

我觉得这点特别的对,其实还是所谓成功也好或者成长,我们不管他叫成功,因为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在成长道路上面其实很重要的一步就是你要挑战一下你自己的极限。但我觉得其实作为一个年轻人来讲,尤其是大学刚毕业的时候,你会听到很多不同的声音,你也会有很多身边的朋友。可能有一些人你觉得他就是轻轻松松的把很多事情都做成了,但是你自己可能非常努力也达不到你自己觉得很自洽的这样的一个位置。

XQ: 你觉得除了努力,除了继续坚持,有没有一些什么样子的思考模式或者思维模式能够分享给我们年轻的听众,他们刚刚从大学出来,刚开始自己第一份工作,这份工作很有挑战性,在坚持不住的时候,你觉得有一些什么样子的思考模式是可以帮到他们走过这一段, 用年轻人的话讲“比较丧”的这段日子。

SL: 你是说在年轻人遇到他坚持不下去的时候?

XQ: 我觉得是因为你有非常好的一个 mentor 对吧。你的老板苏芒,她可能在很关键的时刻,在你想要放弃的时刻拽了你一把。但我相信她不仅仅只是说,你要坚持,她可能还会跟你分享一些你怎么去坚持,而且会给你一些机会。那可能很多年轻的听众他们没有这样子的,很幸运的可以碰到一些mentor,在他们的生命当中,在关键时刻可以提醒他们一下。那现在往回看,你觉得你那一段时间坚持继续去做,继续去不断地突破自己。除了你自己要告诉你自己说我要坚持有没有一些方法论或者说一些思考模式,年轻的听众们是可以借鉴的呢?

SL: 我可能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我真的没有想太多方法论的一个事情,我可能真的就是在反复的回味。这些话说如果你在这个行业放弃,那么你换一个行业,你换一个工作可能还是一样,同样会面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那我可能又就会在脑海当中去预演。

比如说预演,我当时觉得我可能不适合做专题编辑,我重新去考一个公务员,或者说是进入到一个什么像其他同事干的这个电视台这样的一个职位,我就会预演我进到下一个行业,下一份工作当中同样会遇到的领导的苛责、行业的一个不适。然后你在预演的过程当中所有的这些困难险阻,就直接在脑海当中把我这个想放弃的想法给扼杀了,我就会从这个预演的场景当中走回来。

走回来之后,我再分析我现在遇到哪些问题,我应该怎么去重新画思维导图,去逐个击破逐个地去解决它。比如说在媒体上我做专题,我现在缺的是被采访对象。那么我应该怎么去解决我这个资源短缺的问题?那我就去多找同行问,多找同事问,我就拉着我的老板多聊我应该如何的增进自己的,改进自己的这个,改进自己的局限性,然后寻求他们的帮助。我觉得在这个坚持的过程当中有很多很多要逐一的去解决和击破的一些问题。

其实还有一个问题,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因为很多女孩子特别是年轻的女孩子,她们可能有很多的闺蜜都是跟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大学的室友等等的有的时候当女孩子她们在人生当中或者职业职场道路当中遇到一些困难或问题的时候,她会第一个想到说我去找闺蜜去倾诉一下。

但是其实有的时候闺蜜是可以给你很多情感上面的一些支持的,但是可能很难去在一个更高的位置上面,更经历丰富的这个层面上面去给到你一些方向性的指引。但是我觉得你当时不管说是你很幸运也好,但是我并不相信幸运是平白而来的,我觉得这肯定是你自己的努力工作和你很优秀,让苏芒这位老板是很赏识你,所以花了很多的心思和时间在你身上,来帮助你走出了你当时进入职场之后的第一个小低谷。

其实我挺想替年轻的这些听众们问一问你,是怎么样能够在你的身边去建立起来这样的一个支持的网络。那在这个支持的网络里面,可能有一些是朋友在情感上给你很多的支持,无论你怎样,大家都全部接受,你可能还会有一些是自己的导师,人生、职场上的,还会有一些其他的人。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有这样子的一些方法,或者说当时你是怎么样取得了苏芒或者说导师的这样的信任能够让大家愿意非常投入的来帮你。

我觉得就像你说的一个人,在低谷当中的时候,你一定要有一个关系网来支撑你来陪你度过。一个就是朋友闺蜜,一个就是你的领导上司,还有一个就是你的亲人。朋友这个层面,我觉得在低谷的时候,其实可以把朋友分为 两种类别。一种类别就是陪你一起发泄情绪。比如说你说这个男的怎么这么渣,他说这个工作怎么这么无聊,然后需要有这样的一个陪你一起去抱怨的朋友。

但是你还需要有一类朋友是什么呢?这一类朋友她一定是非常理性和客观的,她不能是说还像刚才那个感性类的朋友一样,和你共同去骂人,共同去抱怨,因为这样不解决任何问题,还需要有一类朋友,她是理智的,她会帮你分析你的这个,选择比如说你的这个放弃,或者说你一直在这个低谷当中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它会非常或者说是非常毒舌的,指出你的很多很多问题,让你去解决和改变。然后我是会刻意的去听这样的一些毒舌朋友的一些建议,而不光是寻找那些抱怨的朋友一起去骂这个工作,骂这个职场骂这个老板,而是去听那些理智朋友给我分析出来的一些解决方案。

职场上 mentor 的重要性,因为我在去时尚芭莎的前, 时尚集团的 HR 问我,你最想去那本刊物 ,我说我一定要去最好的, 看他说为什么我说我进这个媒体行业,那我就要去和最优秀的人去学习,去看他怎么工作,他怎么做人,他怎么去处理他人生上面的很多很多问题。所以说我当时进时尚集团,我的目标就是直接就铆向了时尚芭莎当时的主编苏芒的。有关选Mentor 我讲不出来什么太多的东西,可能就是因为我看杂志,看到这几个主编写的一些卷首语。

然后我觉得苏芒的很多卷首语和我当时的一些心境比较稳合,我觉得她一定能够成为我人生上、事业上、工作上的一个明灯,我就直接朝她去了。所以年轻的朋友们如果说在工作当中需要些帮助的时候,我觉得可以通过一些社交媒体,或者说通过一些朋友的介绍去寻找一下你脑海当中你觉得应该向谁去学习这样的一个模板和范本。然后也可以非常敞开地去跟他讲你的一些困惑,你遇到的一些问题,我觉得大部分比你年长的优秀的人都会去倾听你的一些问题,去帮你去解决。当时苏芒就是这样子,比如说当时我的选题报不出来,我的资源的短缺,她都会毫不保留地把他所学习到的,他所拥有到的都给到我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我们的女性听众,在 20 多岁的时候可能是人生比较迷茫的时候,你从大学出来了,象牙塔出来了,一切都要靠自己,所以是不是可以去找到你觉得比较适合你的认知,和你对于生活的理解比较一致的人。这样子的 mentor 能够在关键时刻去帮你一把,其实是一个我们所谓的带引号的捷径的,但是可能维持这样子跟 mentor 的关系,也要看你是不是真的努力再去真的想要去变好。

XQ: 在我们进入到你下一个就是连环创业的这个环节之前,其实在 20 多岁大学刚毕业之后,你还经历了一段感情上面的挫折让你我觉得你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一个改变。这也为你之后一些在工作上面以及对自己的认知上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能不能跟大家讲一讲,你所谓的这个带引号的人生至暗时刻,你当时的男朋友对你的背叛是怎么样改变你对于自己的一些理解和对于人生的一些看法的。

SL: 在我 27 岁的时候,谈了一场很刻骨铭心的恋爱。然后在这之前我其实是有一点恋爱脑的,就觉得恋爱至上。

XQ:我觉得大多数女孩子都是这样子的。

SL: 对,我觉得我们公司的女孩都是这样子。但是我觉得如果不是血淋淋的事实给你上很多课的话,我觉得恋爱脑永远都不会从当时的那个困境当中走出来。我就是 27 岁的时候和一个谈了大概 4 年的一个男朋友,我从巴塞尔表展回来,然后无意当中翻他的微博,发现了他已经和另外一个女孩有很长一段时间的联系了。我当时整个人生, 整个价值观都坍塌了。因为在那之前,我是做好和他要走入婚姻的一个准备的。然后我也觉得我的未来一定是我和他的未来。

其实恋爱脑没错,但可能错的是一个女孩把恋爱放在人生当中的这个比例,一定要调试到非常非常合适的一个位置。比如说这之前我觉得我和他的恋爱,我和他的未来是我整个的人生可能高于事业,高于我自己,高于其他很多很多的东西。所以在这样的一个背叛的当时,我整个人是非常灰暗的。现在想起来我觉得就跟一个怨妇跟祥林嫂没有什么差别,每天睡不着觉,需要到闺蜜家和他手拉着手睡着,手拉着手才能睡着。因为我觉得我,闭上了眼睛之后,整个脑海当中都是自己自愿自哀,那种状态非常糟糕,我自己都不爱当时的那个自己。

这个事情我觉得我通过了大概一两个月,想通了很多事情,一个让你非常心动的人来到了你的面前,我觉得这是非常美好的东西。但是如果说你把它放在你的人生当中太重要的位置,让你过不去的话,我觉得这就是很大的一个问题。所以在这两个月中间,我想通了很多,就是该重启的时候就要重启过去。无论他再好,无论他和你曾经像一个亲人那样子在你生命当中的一个存在,但是在他离开的那一刻,他就是离开了,不要眷恋过往,因为浪费的是你自己的时间。然后再一个就是刚才我说的就是恋爱脑,恋爱脑是很好的事情,但是不要把它放在你人生当中太着重的一个位置,它一定要平衡,它要和你的事业平衡,他要和你的亲人关系平衡,她和你的闺蜜关系去平衡,他可能是你人生当中的 1/4 或者1/5,你这样的话才不会被很多很多东西所击垮。

XQ: 我觉得这个对于于年轻的女孩子其实特别有用的,就是怎么样去平衡各个方面的。有的时候你真的就是把爱情,把另外一个男生放在首位的时候,其实给对方的压力也是很大的。然后你也不可能花时间在你不可能花时间在你自己的身上去不断地提高自己而且 20 多岁还很年轻,未来还有很多很多在等着你的一些精彩。我觉得如果就这样沉迷下去,然后就觉得是爱情最大,其实有点得不偿失的。

XQ: 你从这段经历走出来了之后,其实可以算是人生开挂。我为什么这么讲这个人生开挂呢?因为一会我们会聊到一个话题,就是有关于成功的定义。但是我觉得之前咱们几次聊天,你对成功的定义其实是自我的成长。所以你从在芭莎做了三年之后,你可能尝试了一些互联网的创业,在这一段经历你的成长是非常快的。因为每一段经历你都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带到下一段经历当中,让你去更上一个台阶。你能不能跟大家讲一讲怎么样从芭莎过渡去创业。而且这些创业就像你刚才在刚一开篇的时候跟大家介绍,你其实是一个对美特别有感知的人,那周围的朋友也都经常会去问你一些有关于选择一些美的这些家居产品或者说其他的一些产品的这样的意见。所以其实你的这些创业也都是跟美相关的,能不能跟大家讲一讲这几段经历,以及你在这些最重要的是你在这些经历当中你学习到了什么,你对自己的认知有了哪些提高?

SL: 创业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偶然。在 2012 年的时候,有两个天涯的副总裁和一个产品总监跑到时尚大厦楼下来找我,是朋友介绍的。然后他说他们想做一个时尚导购的论坛,就像那个美丽说、蘑菇街那样子。然后正好她们朋友推荐了我,说她们必须找到这样的一个在女性时尚领域上面的一个人,他们才能组建起这样一个完整的团队。后来我被这两个人的真诚所感动了。我说反正其实当时在媒体,其实也不用天天坐班,也有很多很多的时间可以去尝试一些新的事情。那么我就说我尝试一下和这两个人,看一下到底什么是创业,什么是互联网,然后一起去做了一个叫明星衣橱的 App 然后后来大概一年之后的某一天,苏芒不知道从什么渠道,听说这个 App 是我在兼职参与创立的。然后她就问了我很多关于互联网的问题,她很好奇嘛,说到底什么是创业,然后什么是社交媒体?因为在 2011 年之前,时尚圈是一个非常非常封闭的圈子,我们服务的大部分都是一些国际的奢侈品的集团,帮他们去做创意,去做内容,做选题,要么就是去报道国内的娱乐圈,时尚圈,还有艺术家,企业家圈这样的一些内容,很少会把关注点放到互联网上。

苏芒从一个渠道当中听说这个明星衣橱是我参与创立的时候,他就很感兴趣的来找到我。因为当时美版的一个编辑出来做了一个时尚导购电商叫 Net A Porter。 然后可能那正好是一个传统媒体转型,然后互联网大潮开始侵袭全国,所以苏芒当时也想去尝试在集团内部去重新做一些除了传统媒体之外的一些新的尝试。所以她问我可不可以一起去尝试做一个中国的Net A Porter。但是后来因为内部创业很多资源的一些匹配或者说是人员的一些架构的问题,这样的一个内部创业其实是很快就终止流产了。然后后来苏芒姐其实就带着我去拜访了很多很多互联网的一些 leader 包括雷军,包括周鸿祎,包括当时Elon Musk 来中国,我们都去拜访他们去探索传统时尚媒体的一个新的转型方向。然后从这些人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东西。比如说雷军,他一定是一个赛道论,他要做一个行业,一定要选择一天花板特别高,赛道特别大的行业。比如说他做手机,中国有 13 亿人,然后多少人会买手机,那一定是一个完全 amazing 的一个领域。

但是我跟苏芒回来了之后,就想我们会的东西是关于美好、关于时尚、关于艺术,它本来就是一个非常非常小的一个领域,只能辐射和影响到很小的一群人。然后后来可能因为意识到在内部创业可能行不通的时候,然后正好在 2013 年我又结婚了,然后我就可能就想自己静下心来去探索一下我到底适合做什么,我到底能做好什么这样一个可能性。当时先生也非常支持我,说那你自己可以从媒体出来去探索一下你到底可以开始一个什么新的事业。

然后我就因为当时生活很稳定,然后生活比较幸福,就开始研究家居生活方式,如何在家里让自己待得更舒服,待得更好。就比如说天天在家里去插花,然后每天每一周都会去花市里面去买很多很多漂亮的花,然后自己回来研究如何插花了。所以当时就觉得那如果我有这个需求,那我是不是可以把这样的一个服务配送到了更多的有这样需求人的家里。所以说当时我就从媒体离职,和当时芭莎的另外一个同事一起创立了诗集这个品牌,就是中国最早的做每周配送一束鲜花到家里,到办公室这样的一个模式。然后我们大概做了一年的时间,我在这一年的时间当中学到了很多。因为在这之前我是一个媒体人,媒体人他其实是整个产业的最后一端,别人品牌,把产品做好,把渠道铺好,然后需要以这样的一个媒体帮他产生很好的创意和内容,然后最后的创意内容呈现到像消费者的眼前。但是我在做诗集这个鲜花品牌的一个过程当中,我真真正正了解到什如何做一个品牌。

做品牌其实就像开始重新构造一个明星一样,他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他应该怎么样,他有一个怎么样的说话写字的一个风格,他应该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 他的新媒体的构建,它的整个产品包装的可构建应该是怎么样的一个统一的行为准则,我们叫它 VI 体系,这是我在媒体完完全全没有积累的一段经历和经验。所以说我在诗集的时候就比较顺利地从媒体人转型成为了一个品牌人。然后这个诗集很快其实第一个月我们就大概做了 200 万的销售额,实际上是还比较有反馈的这样的一个事情。但是后来因为我们这群人经营,不太懂市场,所以说很快到一年多的时候,我们就发不出工资来了,整个团队就很被动。后来我就想那我还要再去学习,我还要让自己有更多的可能性。

后来因为这个品牌的整个调性和形象比较好,就卖给了陆金波,他很喜欢这个品牌,他很喜欢诗集这个名字,她们就拿去做了,她和她的太太赵子琪他们一起去做了明星读诗的这个项目。然后这个当时卖出去之后,我就在想我的下一步应该干什么我懂媒体,我懂内容和创意。

我现在懂做品牌,但是如果做一个完整的品牌人,我还需要学习的是如何做市场。因为比如说就像刚才我跟你说的,我第一个月我就做了大概 200 万。但是我这 200 万是我在媒体这么多年六七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一些明星朋友、设计师朋友这样的一个个朋友,在他的朋友圈子里分享或者说发微博帮我产生的一个瞬间的人品,或者说人脉资源的一种爆发,但是无以为继。后来我就加入了当时很火的一个 detox juice,Hi Juice 当时国内最好的一个轻断食果蔬汁品牌,作为市场合伙人这样的一个身份加入。然后在这里我又大概待了两年的样子,我就在这里把我之前在媒体和诗集学的东西在这个品牌当中运用,然后同时又在这个品牌又是学到了很多作为一个市场 leader 要做的很多事情,比如说一年如何花掉 1000 万的预算去让这个品牌做到什么样的一个规模。所以说我这三段经历实际上是从媒体人到品牌人到市场的这样的一个非常顺利的一个延展。

然后到了 2018 年,我就基本上具备了一个完整的品牌人的这样一个经验和思维的。就像前面说的,我就遇到了我现在观夏的创始人,他从跨境电商公司出来,希望做一件很慢的事情。然后我也有了一身功夫和本领,想要施展和抒发。然后我又非常擅长在生活方式领域的品牌的塑造和表达。所以我们一起还有另外一个联合创始人,她是耶鲁设计系的,然后他是蔡国强在纽约的平面艺术方面的一个合伙人,我们一起就创立了观夏这个品牌。

XQ: 你觉得你这样一路走来,其实我听到你在轻描淡写一些高高低低,比如说第一次可能都会经历到发不出工资来,然后第二次又会面临一些可能自己在过去职场上面过,去自己的积累的, 这个经验上面的一些,你自己不具备的一些技能,然后要慢慢自己去学习,这个学习能力要非常的强。那经过这三次创业,到现在观夏做到这样的规模,你觉得你总结下来,在这段时间里面,你所经历的和你所学习的你自己觉得你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是在哪里呢?

SL :我觉得强项可能就像你刚才说的是一是比较坚持,二是不会的就去学,就一定不给自己,没有给自己设任何的边界。因为我觉得我不会的东西太多了,我不能觉得我自己什么都会。那一旦一个人觉得自己什么都会的时候,他就什么都不会。所以说我每一段重新开始,每一段转型,都是因为我在一个领域当中遇到了瓶颈,我觉得我不够了,我就一定要去下一家公司也好,或者说自己再创一个品牌,再重新构建一个公司也好,我一定要去攻克他,不设限地去攻克他。我觉得在这个社会当中,其实大家聪明都是一样聪明,其实到最后你会发现身边的人其实都差不多,最重要的在于就是你到底给自己留多少的可能性,可能恰巧我就是那个给自己留了很多很多可能性,然后给自己你设了很高天花板这样一个人。弱项可能也是刚才强项当中的其中的一部分,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自己变成了一个领域的小专家。比如说我们当时那批传统媒体人,我算是从传统媒体过渡到新媒体,把微信公众号的整个的内容创意运营规则掌握得很好的一个人。但是也会不由自主的,有时候有小小的一些自满情绪,觉得自己就已经很好了。然后一旦遇到这种情绪的时候,就经常会自己给自己提醒。另外一个自己跟自己说你不过如此,你还要去打破。

XQ: 我觉得上次其实咱们两个人聊天,你说你从小讲到大,你脑子里面都是有两个声音一直在不停地这样的去交谈的。一个声音就是告诉你自己说你一定能行,另一个声音可能就会说是不是不行,那你其实是通过不断去做,然后慢慢了解自己的强项弱项,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你可能经历了大概 5 年的时间来把这个东西梳理出来。

可能很多我们的听众朋友,他是没有办法去放弃自己的一些工作,放弃自己现在的这个轨道,然后跳到一个新的轨道说我不断地去尝试,不断地去尝试去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了解自己到底是谁,了解自己的能力到底是在哪里?所以我觉得你能不能跟大家讲一讲,说怎么样能够让自己更好地去了解自己。怎么更好地了解自己,对于你在去在职场或者创业上去做是这个决策的时候有哪些帮助呢?

SL: 我觉得我自己经常会跟自己说一句话,如果说你不去做这件事情,你根本连了解你自己的机会都没有。两个小人,一个小人觉得自己特别自信,一个小人怀疑自己到底行不行,一般都是那个觉得自己特别自信的小人赢了。因为这个小人一直都会告诉那个不自信的小人,说你一定要去做,你才能知道你到底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你到底有什么样的边界感,你到底有什么样的可能性。

这也是我经常在公司跟我公司的小女孩说的一句话。不要怕,因为你错,就算是错不也比停滞不前强。就跟两个人合伙一样,比如说两个人合伙,股权是五五分。然后这两个人一直都在因为争对错而不去选择一个公司前行的方向化,那么这个公司就一直会停步前浪费很多很多时间,哪怕只听其中一个人的往前走,然后先错了回来,这个时间都不会被浪费。因为你已经有踩坑的这样的一个经验和教训,你下一次再走你会避开掉这个坑。

XQ: 我觉得这个对于年轻女孩子其实非重非常重要的,其实不要犹犹豫豫就去做,任何一段经历都不会被浪费。

SL: 因为你只有做了你才知道什么是对的,你不做只在那想,因为我遇到太多只自己问自己。我到底适不适合这份工作?我到底适不适合这份行业很多很多到现在什么都没做成的一些孩子。我觉得最痛心的就是他一直在问自己到底适不适合,问着问着时间就过去了,他的人生也浪费了。

XQ: 现在说回到观夏,你正在做的这个品牌,我觉得任何一个品牌从无到有出来,都是一个表达自我的过程。你对于观下的表达其实也是你之前做的两个品牌的一个积累啊。你觉得你希望通过观夏这个载体去表达你自己的什么呢?

SL: 会觉得我要表达我自己对于无用之美的一些看法。我觉得东方人才能做好东方人记忆当中的一些香气。比如说我不知道你是哪里人,上海人应该有他从小的一些文档的记忆。比如说白玉兰春天,然后路边都会有一些老奶奶在那卖折好的四个白玉兰穿成的那个小配饰,你可以别在身上。

所以我们做观夏的一个表达,其实是想把这些和东方人相关的情节和记忆通过这样的一个载体给它呈现出来。所以我们当时就做了这样的一个东方生活方式香氛品牌,我给它定义是一个无用之美,它能够通过这样的一个香气能触及到唤醒你很多的记忆上面的一个共鸣和感受,也可以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的有仪式感。

XQ: 很有意思。你觉得在做品牌的这个过程当中,对你来说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

SL: 更重要的那一定是过程。首先观夏,比如说我做观夏,它不是一个被资本追逐的一个赛道,它的想象力肯定也不像是做大众消费品,比如说像喜茶、元气森林,还有泡泡玛特这么的 amazing 所以说我们既然选择做这样的一个与时间为伍的这样的一件事情,我们就做好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要去享受过程的这样的一个准备。

我给你分享的一个例子,比如说我是觉得香他能够唤醒人的一些记忆和情感,或者给予人一些治愈和感动的力量。我们在 2020 年的时候,收到了一个后台用户发来的一个私信,就是武汉的一个父亲,武汉那时刚刚解禁解封,然他在朋友圈发,他说他收到我的女儿从北京寄来的昆仑煮雪的这瓶香,它就像是武汉春天的味道。春天来了,冰雪融化,一切都会变得更好。所以我们在做的过程当中,得到了很多很多用户传来的这样的正向的反馈,就让这些正向的反馈就告诉我们,哪怕你慢点,没有什么像是其他品牌那样子很惊人的一些数字上面的一些回报,但是也都值得。

XQ : 我也特别喜欢你们的这个昆仑煮雪,这是我买的第一瓶观夏,当时小程序上抢了很久才抢到。我们进入到下一个环节,我觉得这个环节主要是一些我觉得女性都会遇到的一些小小的 struggle 或者说自己情绪上面,对于自己年龄的一些害怕等等的情绪上面的一些掌控不确定性。所以我们进入到这个环节,主要会问你一些你是怎么样去做决定的,你对于成功和失败的看法是什么样子的。

XQ: 那么我们先问第一个问题就是我觉得其实大家在听到你从求学一直到现在创立品牌,你其实做了很多选择和决定的每一次华丽转身也好,或者说从低谷走出来也好,都是你选择和决定的一个结果。所以在积累了这么长时间,你现在往回看,你觉得你有没有一个底层的决策模式?就是当你去做这个选择或决定的时候,你会回到这个模式。说 OK 我就把它放到这个模式里面。我要放弃了,我要重新开始了,那么我就会很义无反顾地往前走。

SL : 我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我做一件事情犹豫不决的时候,我就会思考我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会把这个目的先画出来,然后围绕着这个目的去倒推我需要准备的这样一个思维导图。我想我比如说我的这几段创业经历,我最终想做一个很好能影响很多人的这样很美好的一个生活方式品牌。那我的缺陷在什么?比如说我是媒体人,我不会做品牌,我没有供应链,我不会做市场。那么我就给自己准备了,比如说 5 到 6 年的时间去学习,我先去学习做品牌,再去学习做市场,再去在做的过程当中慢慢摸清供应链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所以最终走到你的终局,就是去做一个完整的生活方式品这样的一个面貌。所以其实很早要把你的目的想清楚,然后为这个目的去匹配相应的付出的时间、付出的资源、付出的一些投入,我觉得就是一个目的导向。然后你想清楚之后,然后你在这个过程当中遇到的一切的岔路都不会因为一些用户而转变。

XQ :其实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我觉得很多女生包括我自己我们会再做了一个决定,然后做了这个决定之后马上又回来看说,就怀疑自己说我做这个决定是对的嘛,我觉得这种周而反复的内耗其实还是有的。你有过这样子的情况吗?

SL : 我经常有,我就知道自己会犹豫和纠结。为了战胜这个犹豫和纠结的小人,我就会自己跟自己跟自己说干了再说,不要想后果。就这么一句话,把自己的那个犹豫不决纠结的一这个小举手给他摁下去,因为犹豫其实很浪费时间的。

XQ: 是的。所以你的底气来自于哪里呢?为什么你就会觉得说反正我就去做了?你觉得你这个底气是因为从小就奥数第一名,上了最好的高中,然后大学也很顺利,大学毕业之后也进入到了你自己心仪的工作。这个底气是来自于你多次多年的成功的构建,还是你觉得反正我也见过了最低谷,我也经历过了,能怎么样呢?这两个这个底气是来自于哪个方面呢?

SL : 我觉得这个底气可能来源于无知者无畏。对,没什么可失去的,也就有什么可失去的。比如说你做一个决策,那都是会带来后果,其实都不会有什么。因为我是射手座,我是一个可以按我们的方言说是记吃不记打的人。疗愈力可能是需要一晚上第二天就好了。

XQ: 所以作为一个 30 plus 的女生,你对年龄有焦虑感吗?

SL : 没有。我觉得那首先我觉得可能是长期从事媒体行业带来的一些价值观上面的一个正向引导。因为当时做媒体的时候就经常在做一些选题,人生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然后把别人的一些很励志的经历通过自己的一些消化放到杂志上给读者看。这个圈子里会有一些很励志的女性,比如说 DVF, 41 岁,42岁的时候才从新开始捡起她的那个围裹裙的这个品牌事业。在这之前,她经历了几次离婚,得癌症破产,但是她又能够重新清零开始,再包括像Vera Wong这种都是一些很励志的女性在激励和引领着我们这些做内容的人。

所以说我的人生当中有很多理念和准则,这其中的一个就是人生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我也看到了身边很多很多的女性,五六十岁的时候还能谈一场非常惊天动地的恋爱,还能重新开启一场跨国婚姻。我觉得年龄又算是什么呢?年龄可能真的是,过去的人给中国的女性上这样的一个枷锁,其实走出去看的话不是什么事情。我觉得年龄可能唯一会带来焦虑感的就是生育。但是现在就随着科技的一个发展和发达,你也可以去选择很多辅助的手段,让你生育变得更加的轻松和顺畅。所以说年龄对于我来说其实根本没有任何的焦虑。我觉得我现在的心态可能也就是二十七八岁的一个心态。

XQ : 所以我觉得其实在国内大家都在聊内卷呐、躺平等等这些的,其实对女生来讲,是有一些特有的标准还有标签的。你刚才讲你对年龄是没有焦虑感的,我觉得可能你对社会标签也并不是非常的敏感,但是还是有很多的女孩子,其实对于社会标签的敏感度是很高的。对于这样子的女孩子,当她们去往自己身上贴标签的时候,比如说我一定要在什么年龄嫁出去什么年龄生小孩,在什么年龄要存款多少钱,你觉得你想跟这些女孩子们说一句什么呢?

SL : 忘掉这些绑架,我觉得这些都是标签,要把这些标签全部都撕掉。中国现在是有一点点奇怪的。 18 岁之前,父母要求你好好学习,18岁之后父母就要求你带一个男朋友回家,马上结婚完。然后 25 岁之后就要求你要生孩子,要做一个这样子在每个阶段都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这样一个女性。但是男性为什么没有这些东西呢?没有这样的一个标签和枷锁,男性到了 40 岁、50岁、60岁她都可以你选择要不要做一个父亲。所以说我觉得人生而平等去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也好,可以自由选择你自己的婚姻和生育。

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大家都要约定俗成的这样一个准则。我们公司就有很多的女孩到了 40 岁没有结婚,甚至连恋爱都没有谈过。所以我就跟她说,我觉得她很快乐,因为她的经历很丰富。她就是四川熊猫志愿者当中其中的一员,他有助养很多很多熊猫。在这个熊猫群当中,她有很多的爱心和精力被分散放到了其中,他觉得婚姻和爱情对他来说不那么重要,所以她也活得很快乐,我觉得只要人生完整和快乐就可以了。

XQ: 这个就说到了另外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女性,你觉得作为一个女性怎么样过一生,你就可以很心安理得地说。我成功了。

SL : 我对成功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野心和概念。比如说我自己,我觉得我想要做一个能够通过这样的一个无用之美的一个载体,影响到很多很多的人。那我这是我的一个短暂的一个人生在事业上的一个目标。那么在其他上面的一个目标,我觉得成功其实可能就是你有足够的能量和影响力去影响到更多的人。比如说对于我来说,我可能未来我会放很多精力和时间去做动物保护这样的事情。因为我从小就养猫猫狗狗,我觉得在中国,猫猫狗狗的命实在是有一点点没有被公平的对待。很多人会对养狗的人或者说小狗会有有色眼镜,我觉得扯远了,所以我觉得成功可能真的就是有足够的实力和能量,去可以比较广泛的去影响到更多的人,这是我对成功的一个定义。

XQ: 你会因为我觉得世俗观念上面大家很多女孩子对成功的定义实际上是人生标配,比如说一定要有两个孩子,然后老公很体贴很恩爱,自己也有自己的事业,你对这方面有很执着的追求吗?

SL : 还好,因为我可能这方面还算比较顺畅。因为家庭也比较幸福,先生也比较支持我做我想做的一切。但是唯一可能就是我们也没有说是一定要在什么样的时间节点上去,生儿育女,我们都是比较顺其自然的这样的一个家庭。但是我觉得这些是基础,它不是一个标准的一个关于成功的一个定义。

XQ: 那么我们下面再聊一聊失败,失败更能让人认清自己,而且也可以从失败当中,学习到很多对未来的道路都非常有益的一些经验,你有没有一些或者一个你觉得最刻骨铭心的失败,她彻底地颠覆了你对于事情的看法。

SL: 我可能最刻骨铭心的一个失败,就像我刚才跟你说的 16 岁进了那个魔鬼的班级,然后在这之前顺风顺水随便考就能考全校第一,然后在这个班里被按在地上无情地摩擦,然后让我认清楚了这个世界上原来还有这么多优秀的人。对,我觉得可能那段时间是我人生中最灰暗最失败的吧。但是在这样的一个很灰暗很自己认为最失败的一个岁月,正好是积累了我刚才跟你说的就是抗逆境,面对逆境的一种能力,让我进入社会变成了一个心态非常平稳的这样一个人。所以说面对任何的失败都觉得不是问题了。

XQ : 如果你可以跟大学刚刚毕业的自己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呢?

SL : 再放轻松一点,再去多玩一下,多去体验你年轻的这个世界很多精彩的部分。不用那么着急。

XQ: 我们进入到最后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就是一些很快的问题,你不用 take it very seriously 你就可以很快地给我一些答案。第一个就是如果有一块广告牌,世界上几个亿的人都可以看到。你可以在这个广告牌上面写任何的画或者画任何的图形。你会在上面写什么画什么呢?

SL : 领养代替购买。会把流量狗的照片放上去写领养代替购买。

XQ: 如果你可以带三本书到一个孤岛十年,你只可以带这三本书,意味着要不停地重复看你会带哪三本书呢?

SL : 一本是《少有人走的路》。这个系列特别好,我想推荐给大家。因为这是我在我失恋的时候,或者说我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一定会重新开始看的一本书书,因为他会重新让你建立对生活、对自己的一种认知和自信。还有一套呢是白话画本的《资质通鉴》。因为我始终觉得人类上几千年,比如说中国人五千年的历史当中非常渺小的一个个体。那如果说你遇到一些什么样的问题的时候,你可以把自己放在很漫长的一个历史长河当中去以史为鉴。所以说一个是心理学书籍,一个是历史书籍。

XQ: 你最值得的 100 元的投资是什么?为什么呢。

SL: 在大学的时候,在自己租的房子小区门口,买了一只颤颤巍巍瑟瑟发抖的一个小狗,然后把它养到了今天。

XQ: 哇好棒。如果告诉大家两件事你坚持每天都做的话,超过了十年以上,你会有哪年有哪两件事是你坚持做的呢?

SL: 一件事,认真洗脸护肤,然后这样让你每天都觉得自己状态会很好。然后再一件事情就是运动,然后做普拉提,让自己可以找到自己身体的一些极限和柔韧性。

XQ: 你最崇拜的女性是谁呢?

SL: 可能我暂时没有。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于萧飒

好喜欢沈黎姐,一路关注,我的女神

生活日志独白

觉得她有点强势,不是很喜欢了,个人感受哈

Edenkuku

上海门店的店员态度真是吊炸天

15251256ynh

终于更新啦!

猜你喜欢
Lead.亲见

是一档重量级商业人物访谈节目,以人物方式,做商业报道。由界面新媒体倾情出品,资深电视人、《电视信仰》作者、前央视知名商业记者贾梦霞担纲主持,“愉快地传递商业价...

by:LEAD亲见

她选的路|Lead Her Way

她选的路|LeadHerWay是做个都市职业女性听的播客。每一期播客我们请来活的明白有意思,并在自己专业领域取得成就的女生来给大家讲讲她们走过的路。在这个...

by:MissXieQ

Alice-Miranda Takes The Lead

8岁+Book3:Alice-MirandaTakestheLeadThetinygirlhasTWOschoolstosavein...

by:海绵亲子英语

the cross of lead 2003纽伯瑞

Crispin:TheCrossofLeadAuthor/作者AviWords/字数48194ReadingLevel8-12yearsInt...

by:Wendy的音频

W35

第一,亲子阅读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其实可以用中文的亲子阅读来理解。有些人,目的很直接,就是希望读书能够让孩子多认字。觉得如果没有把一本书中的字认好,书就...

by:大乖不大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