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 |【中东】联合兄弟对付堂兄弟

2023-07-08 10:15:4527:28 1万
声音简介


在看来,伊拉克新领导人,只能在人口数量和地理位置,都居中的逊尼派阿拉伯人中选择了。而这个最终人选,就是出生在提克里克的“萨达姆”。选择逊尼派的萨达姆作为伊拉克领导人,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伊拉克更容易,从其他逊尼派阿拉伯国家中,获得支持。这让即将开始的战争,不仅带有民族战争,更带有宗教战争的色彩了。
  在中东有句谚语,大意是:“我和我的兄弟联手对抗我的堂兄弟,我和我的堂兄弟联手对抗我的陌生人。当没有外人时,我再对付我的兄弟。”这句话其实可以分两个层面来理解的:一是不同个体、组织之间的矛盾是永远存在的;二是在应对矛盾时,拥有更多共同点的群体,可以结盟应付共同的敌人。现在既然是伊拉克是逊尼派掌权,敌人又被设定为伊朗的话,那么伊拉克什叶派的立场,就很微妙了。单从国家、民族属性来看,伊拉克什叶派,应该算是逊尼派阿拉伯人的亲兄弟,而伊朗的波斯人,就属于需要兄弟联手共同应对的堂兄弟了。为了消弱伊朗在什叶派中的宗教影响力,萨达姆所需要做的,就是淡化逊尼派、什叶派之间的宗教差别,强化国家、民族主义。应该说,萨达姆这点还是做到了。最起码在他的强力统治之下,伊拉克内部没有出现教派之争。当然,这并不代表萨达姆就会忽视宗教属性,一视同仁的对待两派穆斯林。最终受到重用的,仍然是逊尼派,而这其中,来自萨达姆家乡所在“逊尼三角地带”的“乡亲”们,因为又多了一层地缘关系,成为了萨达姆政权高层成员的重要出处。
  说到“逊尼三角地带”这个地缘概念,它的出现并不是在萨达姆执政时期,而是在海湾战争之后,因恐怖袭击事件多发,而见诸于时政新闻的(包括提克里克、萨迈拉、拉马迪、费卢杰等城市)。在分析伊拉克的地缘结构时,我们曾经说到两河平原主要是被什叶派所覆盖,但这并不代表逊尼派,在两河下游地区就没有立足点了。就两河下游平原的起点来说,并非始于两河无限接近的中点——巴格达。而是在巴格达西北部的“塞尔萨尔湖”一带,就进入了平原地带。这种地理结构,让“塞尔萨尔湖”、两河、巴格达之间,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三角地带。所谓的“逊尼三角地带”所指的也正是这一区域。
  对于伊拉克的逊尼派来说,“逊尼三角地带”可以说是他们的地缘核心。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是逊尼派渗透入下游平原的支点,更是因为能够紧邻政治中心——巴格达的地缘优势。从这个角度看,萨达姆和他的亲信们,出身于巴格达西北部的这个夹角之中,并非出于偶然。基于“逊尼三角地带”的存在,以及长久以来逊尼派在政治上的优势。巴格达这个所有地缘分割意义的点,也成为了逊尼派和什叶派混居的城市。只是大家还是会分别居住在不同的区罢了。
  另外再说说库尔德人,在持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的萨达姆看来,这个拒绝被阿拉伯人同化,又试图分裂国家的族群,甚至连堂兄弟的地位都不具备。必须随时用强力手段,压制这股分裂势力。而从库尔德人的角度来看,如果有谁能够支持他们的独立事业,他们也并不在乎对方来自何方。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库尔德地区的重要城市左近,总能看到阿拉伯人、库尔德人的小块杂居区(参见《伊拉克民族宗教地缘结构图》)。对于萨达姆和他之前的伊拉克统治者来说,即使不能够完全同化库尔德人,也必须先把这片高地之上的重点据点,掌握在手中。
  在调整好了国内地缘关系之后,伊拉克很快便对伊朗发动了攻击,持续八年之久(1980——1988年)的“两伊战争”终于拉开了序幕。如果单纯的比较伊拉克和伊朗的地缘优势,应该说人口、海拔方面都占优的伊朗,获得最终胜利的机会比较大。美国对于伊拉克的支持,固然是一种优势,但伊朗人同样也可以从苏联那里获得援助,以对冲掉这种外力的作用。真正让伊拉克有底气的,是他的阿拉伯兄弟们。在萨达姆打出了为阿拉伯和逊尼派战斗的旗帜之后,那些富有的产油国兄弟们,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置身事外了。在两伊战争中,仅科威特就向伊拉克借出了140多亿美元。只是在萨达姆看来,这些根本就不是借款,而是他在前线流血牺牲,所应该得到的报酬。

 发生在80年代的“两伊战争”,对于大多数朋友来说,应该比较陌生了。不过提起美国打的那场“海湾战争”来说,相信熟悉这段“历史的,就是大多数了。由于这两场战争,都是在波斯湾地区发生的。所以“两伊战争”,也被称作“第一次波斯湾战争”,后者自然就是“第二次海湾战争”了。至于这两场战争之间是否有联系,我一会儿就会分析到。
  关于两伊战争暴发的地缘背景,我们在前面已经分析过了。从最后的结果上来看,这是一场得不偿失的“双输”战争。伊拉克和伊朗两国,都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不仅经济倒退,人员伤亡巨大,还各欠了几百亿的外债。最为讽刺的是,尽管在战争的过程中,双方都取得过阶段性的胜利(占据了对方的领土),并坚信自己会笑到最后,但八年战争结束后,两国的边界依旧和战前一样。
  如果一定要说收获的话,那就是政治层面上的了。从波斯人的角度来看,他们顶住了这场由“西方代理人”发起的,对其“革命”事业的攻击,保住了宗教革命的成果。更让伊朗的宗教领袖们感到自豪的是,他们是在政治孤立的状态下,做到这一切的。我们前面说了,发生在冷战时期的两伊战争,也象那个时期的绝大部分战争一样,有美、苏两国的介入。不过就这样将之界定为代理人战争,其实不完全正确。因为从国际政治格局来看,退出西方阵营的伊朗,本来很自然的应该紧靠苏联这棵大树的。只是由于双方长久以来的地缘矛盾,以及伊朗宗教革命的保守性质,敏感的波斯人并不信任俄国人。这种基于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双重考虑的,即不向东,也不向西,保持孤立的态度,相信中国人并不陌生。正因为如此,俄国人在最初2年支持伊朗,却发现并不能获得预期的地缘利益后(与伊朗结盟,进而从陆路渗透中东),转而放弃表面的中立,重新支持伊拉克了。
  伊朗最终没有失掉这场战争,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他在人口、地理关系上的巨大优势。而伊拉克没有在伊朗那种,被宗教狂热武装起来的“人海战术”面前,被反攻倒算,就要归结于国际大环境了。换句话说,伊朗所失去的,就是伊拉克所得到的了。由于伊朗的孤立态度,伊拉克实际上非常难得的,先后得到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支持。更为重要的,对外打着为“阿拉伯”和“逊尼派”而战旗帜的伊拉克,藉此成为了阿拉伯世界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并自认为可以挑起阿拉伯复兴的大旗了。
  如果伊拉克的目的,仅仅是想成为阿拉伯世界的老大,还是有实现可能的。毕竟从美国的角度来看(两伊战争结束后不久,苏联就解体了),一个有带头大哥的地区,会比一盘散沙的局面,更容易控制,前提是这个带头大哥能够受自己控制。可惜的是,伊斯兰世界与西方世界的结构性矛盾,让这种控制变得十分不稳定。就萨达姆的抱负来说,他的终极梦想是实现阿拉伯世界的复兴。而这个复兴的重要标志,就是摆脱西方的控制。也许有人会觉得,如果没有萨达姆的话,伊拉克就不会走到这一步。但从地缘基础来看,埃及和伊拉克,是阿拉伯世界中综合条件最好的两个国家,在埃及尝试领导复兴阿拉伯世界失败后(怎么失败的,后面中东战争时会解读),伊拉克即使没有选择萨达姆,也会有其他政治家,希望运用自己的地缘优势尝试一下做大的。
  比较埃及和伊拉克,在地缘条件上的区别,我们会发现:埃及最大的地缘优势,在于它的境内,有一条沟通两洋的“苏伊士运河”;而伊拉克最大的优势,则在于他的石油资源。如果能够控制尽量多的石油资源,那么无论是在阿拉伯世界,还是整个国际政局中,伊拉克和萨达姆,都将获得更大的发言权。为此,我们必须先来分析一下,占据这个星球6成左右石油资源的,波斯湾地区的石油资源,是如何分布的。

波斯湾是一个“富的流油”的区域,相信已经是人尽皆知了。这个仅仅靠一条狭窄的“霍尔木滋海峡”与外海沟通的海湾,周边一共分布着: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阿联酋、阿曼8个国家。其中除了孤独的波斯人之外,其他7个国家都是阿拉伯国家。虽然是以一敌七,但伊朗在“波斯湾”所占据的份额,却可以和其他7个海湾国家平分秋色。凭借伊朗高原以及卡伦河流域的控制权,波斯人以阿拉伯河河口为界,完全控制了波斯湾的北部岸线。而在水域划分方面,与阿拉伯国家也基本采取的是中间线原则。这似乎让我们感觉到,伊朗在波斯湾石油储量的瓜分上,似乎也应该有半数的份额。最起码也应该是最多的。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就现有的情况而言,海湾国家中可采储量最多的是“沙特阿拉伯”(2008年数据,362亿吨),而伊朗虽然在海湾国家中排名第二,储量却只有沙特的一半(181亿吨)。更为重要的是,紧随其后的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三个阿拉伯国家,石油储量也都在百亿吨以上。这使得拥有半个波斯湾的伊朗,实际份额只占到波斯湾地区总石油储量的20%左右。之所以会有这种“误差”产生,在于我们如何来理解“波斯湾”这个概念。
  如果从狭义的角度来看,这当然指着是一个海水覆盖的海湾。但如果我们认为石油都是埋藏在这片浅海下面,那就大错特错了。也就是说,通常以石油资源为重要特征的地缘概念——“波斯湾”,并不仅仅包括那滩海水,更包含有部分陆地地区。对此,我们称之为“波斯湾地区”。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波斯湾地区”,所代指的是周边那八个国家。只是就其最根本和最有价值的属性来说,我们还需要从地理结构的角度,来看看究竟哪些区域,才是真正掌握黑金的“波斯湾地区”;沿岸诸国,又在其中各自占据什么样的地位。

附:波斯湾石油资源分布图


附:波斯湾地缘结构图


关于石油的来历,印象中小学“自然”就教过了。就我个人而言,那时的基本概念就是,石油是古代动物死后变的,而煤则是植物变的。不过老师也没说清楚(估计他自己也不清楚),所以当时所理解的“动物”,就是陆上跑的,并因此一直有个疑惑,为什么这些动物死的时候,都聚到一块了。当然,现在知道了,变身石油的这些生物,是远古生活在海洋里的动物和藻类。尽管现在关于石油生成的理论,还有非生物成油的理论。但最起码在波斯湾地区,海洋生物生成石油的理论,可以很好的帮我们解读油、气资源分布的规律。
  虽然我们现在看到的波斯湾,只是一个面积不大的海湾,但在远古时期,这片海湾的面积要比现在大的多。当我们把视角拉高,从天空俯瞰波斯湾国家时就会发现,整个波斯湾和周围的低地,是被西面的阿拉伯原,东、北面的“伊朗——亚美尼亚高原”包夹而成的一个盆地状结构,这个盆地的地理名称叫作“波斯湾盆地”。可以确定的是,在波斯湾地区的石油形成之前,东到伊朗高原南缘的扎格罗尼山脉,西到内志高原的“波斯湾盆地”都是被海洋所覆盖。也正因为如此,那些远古海洋生物的尸体,才广泛沉积于盆地腹地,以及山地边缘,并成为今天波斯湾地区的财富之源(参见《波斯湾地区石油资源分布图》)。
  既然从地理条件来看,这片流淌黑金的土地,被圈定在“波斯湾盆地”之中,那么谁在这片土地上,拥有最大的份额,谁就更有机会掌握更多的石油资源。单从这个角度来看,坐拥“两河平原”的伊拉克,和拥有阿拉伯半岛东部大片沙漠低地的沙特,无疑是最有可能胜出的。相比之下,在波斯湾岸线上拥有绝对优势的伊朗,在盆地腹地的占有率,相比上述两国就没有优势了。不过凭借卡伦河流域,以及半个波斯湾的占有率,伊朗在“波斯湾盆地”的占有率,还是能够位列三甲的。
  依据现在的数据来看,沙特、伊朗、伊拉克三国,也是中东石油储备最多的三个国家。其中沙特一国已探明的石油储备,大致相当于后两者相加,这很大程度是因为,沙特境内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油田“盖瓦尔油田”(也译作“加瓦尔油田”,一个油田的储量,就相当于三、四、五名的总和)。不过就这个差距来看,两伊似乎都不太满意。从占据波斯湾盆地的份额来看,80%以上国土都在其中的伊拉克,一直都认为自己还没有完全发掘出自己的石油潜力(总在打仗,耽误了),这一点也得到了相关专业人士的认可;而伊朗的信心则在于,它除了可以指望国土南面的波斯湾地区以外,还可以寄希望于北面的里海地区。虽然关于里海是否能够成为第二个波斯湾,还存在争议。但这是一个顶级的产油区,已经没有异议了。能够在南北接入两大石油重要产区,波斯人如果觉得自己有朝一日,可以在石油话语权上超越沙特,也并非不切实际的想法。
  除掉沙特、伊拉克、伊朗,这三个波斯湾地区体量最大的国家之外。剩下的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曼,也都或多或少的分得了波斯湾的石油利益。虽然我们刚才说了,谁在波斯湾盆地占的份额多,谁的机会就大。但整个波斯湾盆地,也并不是到处都有油的。即使是产油区之间,也有多少的区别。如果机缘巧合,你占住的地方,是石油资源最集中的区域,那么即使国土面积不大,也有机会凭借石油资源,赚得盆满钵满的。当然,对于小国来说,这种正好生在聚宝盆里的事情,大多数时候就象是中彩票。如果你是在谋求独立的过程中露了富,反而会增加自己独立的难度。就象现在的伊拉克库尔德地区一样,就算是为了北部高地边缘的那片产油区(基尔库克油田,长期是伊拉克最大的油田),伊拉克的阿拉伯人,也不让坐视他们独立出去的。
  虽然彩票难中,但总归还是会有人中的。在南海石油被发现之前独立的文莱就是一例,文莱的苏丹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君主。而另一个中彩票的典型,就是科威特王室了。尽管科威特只是在波斯湾西侧,切出了一小块国土。但这一小块国土的已探明石油储备,却长期和伊拉克差不多。在科威特国土南侧,有着位列世界十大油田第二位的“布尔甘油田”,这也是唯一能和沙特“盖瓦尔油田”比肩的超级油田(两者都是百亿吨级的油田)。这种小国拥有大财富的情况,显然很容易让周边的国家羡慕,甚至妒忌。而最终由羡慕、忌妒上升为“恨”的,就是伊拉克了。这是因为,在伊拉克还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时,科威特还是伊拉克下辖的一个县。只是由于后来英国强力向中东及波斯湾地区渗透,从衰弱的奥斯曼帝国手中,切割出了这块登陆基点,才导致科威特最终以独立身份,进入了现代国家的行列。
  这种因为大国(jué)(zhú)进行人为分割的情况,在后殖民时代是非常常见的。我们之前分析的南北也门就是这种情况,而始作俑者仍然是那个日不落帝国。即使实力相差并没有那么悬殊的南、北也门,最终都能“走”到一起。那么萨达姆同样也有理由相信,作为“伊拉克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科威特也应该带着它那惊人的石油储备(特别是相对它的体量来说),回到“伊拉克母亲”的怀抱中来。

之前我们说了一句中东的谚语:“我和我的兄弟联手对抗我的堂兄弟,我和我的堂兄弟联手对抗我的陌生人。当没有外人时,我再对付我的兄弟。”如果说两伊战争这场,阿拉伯兄弟联手对付波斯人这个“堂兄弟的战争,验证了前半句;那么这句谚语的后半句,也马上要应验了。而科威特这个伊拉克的“兄弟之国,就是萨达姆的下一个攻击目标。(其实从国家的角度来看,伊拉克人认为两国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父子关系”,而不是兄弟关系)。
  所谓历史依据,总是为现实利益服务的。伊拉克想动科威特,最直接的原因还是为了控制科威特的石油。因为如果把科威特收了的话,伊拉克的石油储备,马上就可以迫近沙特,加上伊拉克优越的地理条件(相对沙特),萨达姆在阿拉伯世界的领袖地位,也就指日可待了;另一方面,即使不考虑石油问题,单从地理关系来看,伊拉克对于科威特的存在,也是非常不爽的。当我们把地图放大,来观察伊拉克和科威特两国,在波斯湾的海岸线,就会发现。被切割掉科威特之后的伊拉克,只有一个叫作“法奥半岛”的三角状半岛,对接波斯湾。而弹丸之地的科威特,却占据了伊拉克腹地所对应的绝大部分海岸线。这样的格局,相信试图在伊拉克政治舞台上,施展才能的政治家都不会满意。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lb6009

很精彩

13813826nqa

你的播音很专业,声音很好听。

豆豆牛85

……这借口

猜你喜欢
中东

自基督教兴起至二十世纪末:回教的历史

by:張三喵

中东史

《中东史》作者:小阿瑟.戈尔德斯密特劳伦斯.戴维森翻译哈全安刘志华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出版发行播音:大卫音频制作:上海古音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

by:古音传媒

中东系列

即便在如今的和平年代,中东地区仍被称为世界的''火药桶”.导致中东乱象的原因非常多,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中东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亦是兵家必争之地。再加上民族矛...

by:柳行长

掘金中东

「掘金中东」是全网第一中东商讯中文媒体「公众号:看中东DeepMENA」旗下一档聚焦中东商业的深入对谈与分享栏目,提供最深度的中东商业洞察。帮助每一位创业者、投...

by:掘金中东

中东两千年

中东,一个有着久远、古老又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的地区。它曾经是文明的中心,四通八达的集散之地,傲视群雄的文化灿烂之所。然而到了近现代,它却成为各方势力的冲击所在…...

by:推陈出新意未尽

中东简明史

声明:此书原著版权归原著相关个人或组织所有,本有声读书仅供学习交流,严禁用于商业牟利。听众若感兴趣,请购买正版图书!维护版权,维护作者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劳动,也是...

by:英明神武安心觉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