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利为利》看分税制得失

2022-06-08 23:19:0212:27 74
所属专辑:雪泥鸿爪
声音简介

以下文章,摘自豆瓣,作者1N

“经济学狂者”张五常在其学术收官之作——《中国的经济制度》中,毫不掩饰自己的得意之情,原因在于,他自认为已经抓住了解释“中国奇迹”的关键——激烈的“县际竞争”。对大陆经济改革的制度安排,他更是毫不吝啬地给予了高度赞誉。因为,根据张氏所熟稔的新制度经济学“合约理论”的逻辑,“经济增长的速度与界定经济制度的合约结构是息息相关的”,而中国的经济改革,通过将“承包合约”引入地区,把经济权力授予县,抓住了“改变约束竞争的合约安排”这一要害,促进了激烈的“县际竞争”的兴起,而竞争的激烈程度又决定了土地使用效率的高低。对于县域竞争的“合约条件”的探讨,不过是张氏四十年前成名作“佃农理论”的翻版。他看到,改革以来的一个分水岭出现在1994年,以产品增值税改革为主要内容之一的分税制改革,替代了先前的包干制。分税制就如同“佃农理论”中的租金分成契约,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可比做土地所有者和承租者,在实现中央税收(租金)收入最大化的同时,租金分成与层层承包的串联安排,将引发地方政府之间的激烈竞争。张五常重新举了一个“购物商场”的例子作为说明:如果把一个县视作一个购物商场业主,那么投资者就是商场租客,由于有租金的分成,商场的业主将会小心地选择租客,因为地方政府的租金收益跟本地经济增长水平挂钩,故是助长县际竞争的重要原因。

“五常命题”借合约理论阐释中国经济增长奇迹,渗透着张氏一贯简洁、机巧的分析风格,更彰显了其书写“大时代”的学术自负,也将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力提升至新的高度。其所推演的“县制度的佃农分成”方程式,又隐含将中央与地方关系这一重大命题,纳入了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范围。在某种意义上回答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集权悖论”问题——“既然财政包干制下的财政分权刺激了中国的经济增长,那么分税制后的收入集权为什么没有明显的阻碍经济增长?”这是周飞舟教授在其著作《以利为利:财政关系与地方政府行为》中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不过,任何理论均存在“解释的边界”,五常的答案,正如所有精致经济学模型一样,往往容易使人陶醉于看似完美的抽象逻辑过程中,却在不知不觉中逐渐疏离于真实世界的细节。根据周飞舟教授的研究,过去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因素,却可能正在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障碍。

为什么会这样说?让我们先来回顾分税制改革的初衷。1993年,朱[金容]基主推分税制改革,带队对十几个省进行研究,实际上就是中央与地方的讨价还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若干篇讲话和报告,收录于《朱[金容]基讲话实录》第一卷。尤其是“分税制将会促进广东的发展”、“分税制改革有利于中西部地区发展”两篇,都开宗明义地指出,实行分税制总的精神就是两条,一是要保证中央有一个稳定的财政收入,二是中央财政收入增加要比地方增加得快一点,以调整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这与当时学界关于提升国家能力的观点基本一致,典型代表如王绍光和胡鞍钢的研究报告。王绍光在《分权的底线》一文中,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分权无法解决的问题领域,而这也正是集权的长处所在,主要有五点:第一点,集权能有效地提供全国性共享物品和服务;第二点,集权可以将跨地区外部效应内部化;第三点,集权有利于获得规模经济效应;第四点,集权有利于实现宏观经济稳定;第五点,集权有利于进行收入再分配。应该说,分税制作为一次影响深远的制度改革,特别是经过两次金融危机的考验后,朱镕基总理讲话中提出的两大目标已基本成功实现。

如果要进行更深远的追溯,从建国之初,毛就一直在思考中央与地方关系,并将其视之与建国、革命政权转型、政治体制构建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1956年2月起,在连续2个月听取了34个中央部门的汇报后,毛在4月25日的中央zzj扩大会议上,作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讲话。讲话的第五节“论中央与地方关系”,是关于社会主义政制结构的重要论述,影响深远,这一节仅千余字,却高度精炼地提出了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根本前提、主要目标和基本方法。稍加概括起来,有这么几条:

首先,毛突出强调的是,“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有中央的强有力的统一领导……破坏这种必要的统一,是不允许的”,也就是说,加强和巩固中央的统一领导,注重全国的“整体利益”,是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根本前提。

其次,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目标,就是后来为我们所熟知的发挥“两个积极性”。这即可以说是目标,也可以说是原则。

再次,在方法上,必须提倡“商量办事”的作风。

有学者指出,作为一名务实而又充满决断力的政治家,毛的分析是从实际经验出发,而不是从概念出发,他更关心“实”(更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制度),而不是“名”(联邦制或单一制),如苏联虽是联邦制国家,他却认为其权力过于集中(朱苏力:“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分权——重读《论十大关系》第五节”)。此外,毛还尝试按事务的不同类型(如以工业、农业和商业等来划分),来发现分权的可能性,他也关注到了“层层分权”问题,这些经典论述,都为日后改革分权提供了重大的方向指引。正是在这样一种放权的思想指导下,改革前十多年实行的财政包干制,虽然极大地促进地方“放水养鱼”,但却导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和中央财政占总财政收入“两个比重”迅速下降,这也逐渐偏离了放权的前提和原则。于是1993年央地开始谈判,把分税制改革作为重要杠杆,重新撬动中央与地方关系,使之不至偏离加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和方向。

实际上,周飞舟指出,这关键的一招,对《论十大关系》中的三大关系都造成了深远影响: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沿海与内地工业的关系(即“东部与西部的关系”),以及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即“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分税制使中央政府掌握了对财政收入再分配的权力,中央财政实力不断加强,有效地巩固了中央权威,确保了经济增长带来收益为国家财政分享,也使得地方政府尤其是中西部地方政府对中央的依赖性大大增强。在东中西部区域关系上,分税制通过先集中财力、再转移支付的目的,是推进东西部地区间财力的均等化。但本书的研究发现,尽管分税制不应为县乡基层财政困难状况负责,但由于转移支付设计不够完善,导致无法有效缩小区域间的财力差距,特别是中部地区得到的转移支付水平最低,人均财力支出明显缓慢于东西部。

此外,作者发现,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农村税费改革,实际上也是一种集权式改革,通过取消税费,使农民不再成为基层财政的主要来源,使原来的“分级投入”为政府间转移支付取代。这一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导致了乡镇财政呈“空壳化”趋势,所谓“吃饭靠财政,服务建设靠专项”,但由于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的分配机制存在寻租、效率不高等问题,使得乡镇政府服务职能愈发处于“悬浮状态”。

如果说分税制对前两大关系的调整,是得大于失的话,那么,对第三个关系——在政府和企业关系上,尤其值得深入分析探讨。在改革开放前十五年的第一阶段,财政包干制的激发,乡镇集体企业快速发展,这个时期劳动力“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工业化的速度远高于城市化。而以1994为临界点,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城镇人口比重的年均增长率由0.6%变为1.3%,增加一倍多。这一现象背后的重要背景之一,正是分税制重塑了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一方面,原先的财政包干制驱使地方政府通过半行政手段,动员地方资源扩大企业生产、介入企业利益链条,在分税制的推动下,地方政府“办企业”的热情迅速下降,这种与市场经济规律相背离的行为得到了改变。但另一方面,因为分税制改革的推行,使得地方政府兴办企业变得越来越“无利可图”的时候,在这种形势下,地方政府开始积极从预算外、尤其是从土地开发转入中,寻找新的财力增长点。分税制“驱赶”地方政府推进“城市化”的“圈地”进程,建筑业的巨额营业税、土地出让收入或属于地方税收、或属于非预算收入,中央均不参与分享,造就了地方政府的开发土地、经营城市的滚滚热潮,土地收入-银行贷款-城市建设-征地的循环过程,土地、财政和金融三者相结合的高速城市化模式,是“财政锦标赛”体制和“地方政府公司化”倾向带来的行为后果,借张五常的话来说,就是“火上加油”地促使地方政府争先恐后地寻求“生财之道”。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周著引用孟子之语作为全书的结尾,但恐怕在以利为利的时代,一切不符合经济标准的道德劝诫往往被忽略甚至遗弃。张五常在其甚为自负的《中国的经济制度》一书前言中,再次表现出了对这种区域竞争模式的高度赞扬,“资源使用的权力界定重要,但不同的合约组织可以有很大的效率区别,单靠市场的自由选择是不可以达到中国制度和合约组织的。自由市场不成,计划经济也不成。成事要靠经济压力——资源贫乏十三亿人要吃饭的压力——也要有一个懂得疏导交通的政权”。最后这句话,体现了张氏对实用主义改革逻辑的深刻把握,然而,无论“五常命题”关于中国经济奇迹解释如何完美,但它却似乎不太关心地方政府的“生财之道”是否“取之有道”——即在高效率增长的同时如何保证质量和可持续性。并非这位一流高手的疏忽,只是轻轻一笔带过,他的自问自答依然充满信心:“总有一天,农地转作工商业用途的边际价值会下降至均衡点。可能十年之后吧。今天我们见到的县与县之间的激烈竞争会消失吗?答案是这竞争的转弱会出现。然而,有县的制度的存在,竞争会转到其他方向去。最可能的新竞争目标是科技的发展……”但愿他此言不虚,能早日实现。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以利为利:周飞舟经济之道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序论:政府行为与中央-地方关系、改革前的中央地方关系、财政包干的效应和后果、分税制改革及其影响等。感谢收听!如果你对王则柯或者经济学内容感兴趣...

by:听友458395804

何地有方-以利为利 周飞舟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序论:政府行为与中央-地方关系、改革前的中央地方关系、财政包干的效应和后果、分税制改革及其影响等。

by:_Stoner_

以利为利:财政关系与地方政府行为

序论:政府行为与中央-地方关系、改革前的中央地方关系、财政包干的效应和后果、分税制改革及其影响等

by:东篱村居

以利为利:财政关系与地方政府行为-周飞舟

理解今天中国治理问题的一个重要起点是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本书主要探讨财政关系与地方政府行为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是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地方政府行为...

by:还想吃个牛肉贝果

看看外国的福利与税收

一、澳大利亚的个人所得税所得税是澳洲联邦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了提高政府收入水平,缓解所得税税负过重给纳税人造成的压力,澳大利亚于2000年7月对原有税制进...

by:听友116556822

税眼看

本专栏内容免费收听,想和栾老师进一步沟通,想知道更多最新资讯,请添加微信号qiezi_club入专栏专属社群,添加请备注“税眼看新闻”。后期的资料等小福利都会在...

by:芯片揭秘

2022税务师考前冲刺抢分必看

免费领取《2023年最新备考资料包》前100名免费领!添加叶老师vx号:hqkj-010礼包内容含有:历年真题+考霸手稿+纳税申报大全+零基启航课程距离税务师考...

by:恒企教育会计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