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宗旨是什么?

2022-06-20 10:29:5114:25 39
所属专辑:传统文化讲座
声音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宗旨是什么?

    这个问题本来并不是那么难懂的,只是讲到核心,跟果子里面的核一样,外面有肉,还有皮,吃果子的时候,把皮剥了,把果肉吃了,有时候果核上的肉还没啃干净,直接就扔了。我们能吃到果肉,都是从果核长成果树,然后结成果实,但是吃果子的人,只看到能吃好吃的那部分,把核丢了,心也跟着丢了,只能继续再找要吃的果子去,长不成果树,结不出自己的果实来。

    核心本身,就跟果子的这个比方一样,在核里面的生命是本元,然后长大成果树,在树上长出结果。这是从人的根本上,要看待自己的事情,传统文化的所有内容,都是在这个核心上,讲述人的问题,至于在人的本质之外,再有生长、果树、果实,这些实质性的问题,那就是果肉和果皮了,是衍生到外边的,让我们看不到核心的东西。但是我们喜欢把这种外围的东西,当作是真的,就像买好了电影票,进去找好座位,如痴如醉的把一场戏看完,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传统文化的核心,讲的是人,是要让每一个人明白,自己在人的本质上的存在,是需要在自我生命的基础上,自主的觉醒,然后在成长实现上找到自我的意识。传统文化上最要紧的概念:“道”,就是每一个人,在人生上的归总。但是道,只落在每一个人,和所有的人,在这种本质的人生上;跟每个人实际发生的生活状态不一样的是,道是纯粹在人本质上所存在的,虚拟而且纯正,并且因为这是从人的本质上所认识的,相对于吃果肉谋生的人们来说,这是真实和根本的,真正能够对每一个人在生命意义上,应该达到的绝对引导;不过,这里边还是有两个基本的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自己认为,“我”就是在走人生的道路,不管我是从外在的需要出发,还是在社会经历中得到成长,或者为自己的目标达到完成……,从自我的立场来看,这些走法当然就是合理的了;如果我再愿意,多沉思一下精神上的需要,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那就似乎更加正确了;所以每一个人都变得众生刚强,各自为政。但是人类社会本来就是群体发展的,每一个我,在其中独立自主,这就把自我变成是刺猬们的群体生活,一不小心,彼此在对方身上扎上几针。

    每一个人确实有自己的人生,但不应该是自我的观念,而且从人生的个体来看待,就免不了有彼此的差异。这个时候,就需要从道的基本认识上,知道人生的本质,在核心上每一个人都是相同的;再能够知道,道包含着,所有的人类在本元上的走向;而每一个人,在这里面所走的,虽然是以自我意识在走出自己的人生,但是所行的,却是从道本身的底蕴上,能够走起来的路。这就相当于,把自我放在道里面,个体也就有道的完全的境界;而从道上面走出的自我,也就能通过个体完成道的局面。这一个误区,所以要讲清楚,不是从道的底子上走出来的,任何人所行的,都不能称作是道上面所走的路。

    第二个误区,是道对全人类普遍的引导,让任何人在自己的领域上所行的道,也带有这种共性。不过这是对于本质相同而言的,在道的领先上,能够带出一个群体,所以才会形成大大小小,各有不同的社会,各自有自己的人格化。其中相同的,在人的核心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就像每个人都有眼睛鼻子……,五官在脸上长得好好的;但是这种共性,在群体的人格上要求大家都一样,用这种方式来带领这个群体,或者这个社会,那就跟大家五官长得都不一样,拿出两张标准照来,男的女的,都去韩国整容整一样了再回来。这种面相上的统一,就是拿共性的方式,在扼杀个性。

    在生命的本质相同,这些共性上的内容,都是处在最核心的意义上的,所以有本心本愿本相本义……之类的。延伸到外围上去,就像“缘起性空”,从外面来的,再回到外面去,哪怕性空,也是带着个性在里面的。这都是必须要发生和容许的;只不过道的共性己经先走到前面了,后面跟上来的这些事情,把它调整过来,性质上也就跟着走正了。这里面的关系,除了在前在后的位置之外,在共性上端正,从个性上宽泛,也就成了,道从所有的差异上归总的根本。这第二个误区,所以讲究在道的共识上,每个人要走出自己的样子来。

    从前面这两个点上,传统文化的核心,也就是在人类的生命意义上,去达到所有人的成长和实现,这是“道”的本意,也是人类社会之所以存在的起因。说起来挺明白的,一个社会,要是在完成这些,就是正常的;要不是这样,那就是不好的,只有这一正一反的两面,所以不要想得太多,拿这个来衡量,毛病出在哪里,立马就清清楚楚。

    不过把这个事情,要做好来确实挺难的;把社会当作个大机器,电钮一按,流水线上出来的,都是一个个标准的螺丝钉,这多简单;但是百年树人,要培土浇水养护,辛辛苦苦,是为了把人培养成材,对于自己是个责任,只有付出没多大好处。否则,不如种种韮菜,还能卖点钱出来。社会的取向放在哪里,也就是我们跟着的道走向哪里,这是不可不防的事情。

    很多人不在意这些,反正自己活着,能把自己安排好的生活过好了,就是一辈子的成功;所以既不肯回顾过去,也不愿把眼光看得更长远一些。明明有好地方可以去住,偏偏喜欢住破房子,那破房子又不会自己修好来,怎么不越住越破呢?社会本来就跟这房子一样,要把里面住的人安顿好,但是住在里面的人,不在乎房子的好坏,这就变成恶性循环,房子也不在乎让里面的人过得好不好了。

    道的本身,本来就是包含所有人的人生,往真正好的地方去,这在道自身的存在上,是永远不会变的。所以当现状越来越不好过的时候,越容易产生强烈的信仰上的愿望,只是这种愿望向外界去寻找的时候,不容易往上去看,往往在习惯性的平视,只能看到在地上的东西,找到表面上好看点的地方,还是要陷到破败的局限里去。以前欧洲中世纪,神权在王权之上,教会用宗教裁判所来统治,算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罪孽之一了,就是人类社会自己把自己放到自我局限的毁坏中去。不过同样在欧洲,文艺复兴的时候,提出神爱世人的理念,道跟人类的世界才真正关联了起来。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先秦时代起来的时候,也是在很认真、很纯洁的在讲道,只是人类社会的群体关系,总得有人走在前面,把道领先出来,君王就产生了。早期的君王还是很敬业的,周文王武王伐纣,把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当作在君主位置上的使命,但是后来,这个地位越来越有甜头了,渐渐的武力也可以上位了,传统文化的教化自然也就消沉了,道也慢慢的不为人知,看看几千年的文明下来,到现在还是把王侯当成主角。

    社会的架构,本身就是在完成道的结构,这就像人活在天地之间,但是非要住在房子里不可,但是现在的房子太贵了,几万一平,还要还房贷,弄得大家只能看重房子,忘记了天地。本来传统文化的重心,或者说核心的内容是道,然后顺其自然的延伸到每一个人身上,但就是人类常常忘记了,自己跟道的关系,把自己当作,在这个世界生存的生物,而不是从生命的意义上,联结到,道跟人类的每一个人,在这个核心本质上,完全相同的关系。

    这是一种上下之间的关联,所以在人类社会中,也在建立这种上下的关系,是处在上面的,能够把下方的,从道的引导上,把人导向生命的高度。不同的位置和不同的领域,处在不同的上方,同样地把下面的人,往不同的高度,但是又是相同的向上,带到道所处的最高的地方,来达到彼此之间,共同往高处走的关爱。社会形成这种共同向上的复合的结构,前提就在道本身绝对的,和在一切低处的相对的高度,在人类生命形态所要去达到的,没有更高的地方了。

    人类的社会方式也就在模仿道的表现,古时候遇上个好官,都要高呼青天大老爷,感恩之情油然而生;要是运气不好,遇上个刮地皮的,那就靠老天保佑,自求多福了。这种心态,虽然常常是把自己当草民看待,不过老百姓们好歹还是知道,人世间自有天理天意的,不管世道怎么败坏,这是没法从大家的潜意识里挖走的,只是历古以来,社会只是按照自己想要的目的在发展,这些东西就眼睁睁看着越离越远,不敢期望了。

    把道从人类社会抽离出去,迟早是这样的结果。假冒道的名义,社会本身高高低低的结构,注定要在所有的事情上,相互踩踏和掠夺,直到天翻地覆了才会清醒。所以传统文化本来的核心,应该是道,但是人都不认识自己,哪里还能认识道,认识道理认识社会呢。所以只能先把人,当作最核心的问题了,让人明白过来,每一个人自己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价值,每一个人的存在所构成的全人类的共同意义。

    在最广泛的生命觉悟上,清晰的体会到自己和人类社会一样,都不过是从道所能达到的成长,就相当于我们从未知之中,能够从黑灯瞎火里面走出来。这就要主动去学习传统文化的内容,知道,道所传授给我们的人生知识,从认识自己开始,去认识这个世界。没有从这个方式做起,用我们的眼睛、耳朵、思维……去看待这个世界,我们自以为的聪明,不过是让我们在社会这个迷宫里面,走得开心一点而已,到后来无所谓走不走得出来了。

    做教育的马相伯曾经哀叹道:“我是一只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若是一个人根本不想知道,人生何方是归处,那是喊个一万年也叫不动的。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求知欲不可不谓高涨,中考、高考、乃致于从小学开始的学区房,无时无刻不是一种,命运在此一战的苍凉。在这种貌似的前途,掩盖掉了在整个前景下的无奈,这不能不让我感叹,我也是一只狗,借着一丝的微光,努力的在叫,不停的在叫,叫到那丝微光能够带来曙光,也算是要做的一点事情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

某特殊院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重点知识点讲解。

by:社科胖子

中国传统文化

在世界上,有关于“文化”的定义,往往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中国,“文化”这一词语,在古代就已经存在。因此,中国文化的历史非常悠久,非常具...

by:每一日都在喜雅

中国传统文化

这是一个关于中国传统节气和节日的专辑大家好,我是主播雨竹,在旅游行业摸爬滚打二十余年,是一名旅游发烧友,喜欢游山玩水,喜欢美食,喜欢历史人文…喜欢一切与旅游相关...

by:雨竹YHL

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或称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华夏文化、中华古文化、中国古代文化、国学(一般研究中华文化的外国人称为“汉学家”,而中国人研究中华文化多称“国学大师”...

by:读力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