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对科学的盲目崇拜:祖传秘方,科学配置

2023-05-17 01:09:1713:56 13.6万
声音简介

今日金句 

中国人对科学的尊崇发展到,日常语言里把科学这个词当做一种赞赏,没有任何人敢公然说科学有问题。


科学在我们现代汉语使用里的两大含义


·第一个含义:科学是中科院里面那些研究人员做的事。


·第二个含义:当我们说一个人做事情不合理,我们会说你这样不科学。科学在这里其实扮演了一个新的角色,就是一个价值评判的角色。

关于科学的又一个误区:盲目的科学崇拜

在中国,一个好的医药广告有两句话。第一句叫祖传秘方,第二句话叫科学配置,包含了对科学非常大的信任;中国科学院的人做的一切事情就变成了好的事情,他们的做法就变成合理、有效率的做法,这都是科学崇拜或科学主义的表现。

产生科学崇拜的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在中西的碰撞过程中,因为技不如人、落后挨打,夷之长技是我们首先要学习的对象,西方技术以及技术背后的科学显示了它强大的威力。要知道飞机翱翔、卫星上天、登上月球,这些事情在一个没有科学背景的民族看来,几乎就是神话,是一种匪夷所思的巨大力量,所以对科学产生一定的崇拜,这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个原因:到了19世纪后期,洋务运动宣告失败,人们发现西方的强大不仅仅是它技术强大,应该说是整体上的强大,也发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行不通的,这导致了我们中国人价值上的真空,因此我们要全方位地学习西方。中学不行,也总要有个东西来填补它,中国没有很强大的宗教传统,中华民族也是一个务实的民族,那靠什么来维系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呢,人们慢慢把目光转向了科学——科学本身带来实际的效果。


科学怎么一步一步走向神坛,发展成科学主义影响至今?


科玄论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爆发了科学与玄学之间的论战,论证的要害就是,科学本身能不能提供一种世界观,这个世界观能不能成为指导中国人未来生活的一个主要的精神支柱,论证的结果是毫无悬念的,科学派大获全胜,玄学派大败。科学到了30年代的时候,其实已经成了中国主流社会中国学术界的一个至高无上的精神旗帜,甚至我们就可以看到,在那个时候,无论你持有别的什么态度,政治、文化态度都得科学,不敢有任何微词。


玄学派代表人物:梁启超(左)与科学派代表人物:胡适(右)


胡适先生就曾经这么说:

“这30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还是不懂,无论守旧还是唯心,无论是反动派还是革命派,都不敢对科学说一个不字。”

维新变法以来只有科学是大获全胜的,没有任何人敢公然说科学有问题。今天很多保守派也只是说科学不够,他也不敢说科学不行。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里面谈到新民主主义的时候,他也认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科学的文化,我们可以说整个20世纪,中国人对科学尊崇性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科学主义的地步,那么对科学的这种崇拜,以至于发展到日常语言里把科学这个词本身当做是一个价值正面的,当成是一种赞赏的,这已经成了我们民族一个无意识的行为。


对于科学主义、科学崇拜的反思



核弹之父奥本海默(左二)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数十万人失去了自己的、朋友的、亲人的生命


中国人在20世纪初表达出对科学的信任,其实是继承的是西方人19世纪对待科学的态度。19世纪的西方人对科学充满了信心,充满了希望,认为科学发展就能解决人类的一切问题。但是我们看到20世纪西方人对科学的态度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因为科学的介入使得世界伤痕累累,接着是超级大国冷战时期核军备竞赛,累积的核武器,可以把地球可以炸毁几十次。人类的文明头上时刻悬着一把达摩克里斯剑,千钧一发。


所以今天,中国广泛流行的科学主义和科学崇拜其实是不合时宜的,我们需要对这种状态产生反省,一方面要大规模的引进高技术高科技,另外也要随时警惕高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我们在这样一个危机并存的时代,要重新树立对科学的认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铭文铭文

这讲座下面是大型破防现场,哈哈

赤玖S

盲目依賴,甚至條件性依賴,甚至自大性崇拜,怪不得出不了世界級的科學家

hfq_f6

“科学”观点

海登787

堪称科学教,一个东西只要是科学的,便是对的,不再追问。

涧潭游鱼

科学主义跟欧美那些“反疫苗”行为是两个极端!

猜你喜欢
盲目

她有家族遗传夜盲症,怀孕的时候忐忑不已,结果,女儿依旧没能逃脱夜盲症的命运。而他,只是接过襁褓里的女儿,含着温柔的笑,看着糊着汗水,满脸狼狈的她,俯下身亲吻:“...

by:昵称过期

蛋仔派对(不科学)

我是高端跑酷者一位技术主播。上过凤凰一。可以在蛋仔里加我的好友。如果喜欢可以关注我。此专辑讲了我在蛋仔派对里的有趣经历。

by:高端跑酷者

极简科学·科学的力量

科学的力量,每天五分钟,搞定小学科学;160课堂,800分钟,高度浓缩的小学科学知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让孩子每天花费五分钟,搞定小学科学。内容涵盖小学科学课...

by:圆柱文化

科学

有0-8岁小孩的父母注意了!!!请用手机打开微信,搜索公众号:【有娃必看】———为了你小孩的美好未来请好好看看里面关于育儿、儿童教育全方面的权威专业知识吧!

by:投资理财读书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