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家庭教育十分重要

2022-11-08 09:08:3219:12 55
所属专辑:成长教育探索录
声音简介

做好家庭教育十分重要


作者  王庆中


古今中外的教育成果证明“一个好的教育,必须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配合的结果”,特别是正确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孩子终生的学校,最好的礼物就是同孩子一起成长。凡是优秀的学生,一定会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反之,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一定会有问题的家庭(或家长)。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正确认识您的孩子


有一则寓言: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它们的形状始终像石头,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


年轻的父母也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可有谁会认为自己那么笨呢?


我认识一位博士,他个人无论在做学问、干工作还是为人处世等方面都非常好。中年得子,珍爱如宝。他知道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所以特别注意孩子的品格培养。他的孩子刚刚两岁,经常自顾自地玩耍,大人和他说话充耳不闻。做父亲的认为礼貌要从小培养,看到孩子这样,很着急,就会走过去拿开孩子手里的东西,严肃地告诉他,大人和你说话必须要回答。孩子对他的话不在意,当下哭闹一番,事后总是“故技重演”:他就一次次地把儿子从玩耍中拉出来,对儿子进行批评教育。他坚定地说:“我必须要把孩子的坏毛病纠正过来!”


博士不知道,两岁的孩子还没建立起人际交往的互动概念。对这么小的孩子谈礼貌,宛如对牛弹琴,他不仅听不懂,还会被吓着。最重要的是,他这时正处于开始认识世界的关键期,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一张小纸片、半截烟头都可能让他沉迷。儿童的智力发育、注意力培养、兴趣发展都离不开这种“沉迷”。这看似无聊的玩耍,正是孩子对未来真正的学习研究进行的“前期准备工作”。无端地、经常地打扰孩子,会破坏他的注意力,使他以后很难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同时也失去对事物的探究兴趣。此外,“礼貌教育”频频引发家长和孩子的冲突,还会导致孩子在认知上不知所措,扰乱孩子正常的心理成长秩序,使他情绪烦躁,并且对环境产生敌意,影响品行发展。


博士绝不怀疑自己是一位琢玉高手,却不知他此时运用的正是锄头——家庭教育中的错误就这样在无意间产生,使结果和愿望背道而驰。这是最令人遗憾和痛心的地方。


这几年接触了不少家长,更多的是一些所谓的“问题学生”的家长。我从不同的案例中看到一个共同现象:家长无意中所犯的一些小错,日积月累,会慢慢形成一个严重困扰孩子的大问题,给孩子带来深刻的痛苦,甚至扭曲孩子的心灵。不是家长爱心不够,只是他们不知道有些做法不对。


西方有句谚语:“地狱之路有时是好的意图铺起来的。”是啊,哪个家长的教育意图不好呢?当良好的意图和令人失望的结果形成巨大反差时,许多家长都抱怨孩子,说孩子自己不争气,天生就是一块不可雕的朽木,这是显而易见的强词夺理。如果问题来源于孩子自身,是他天生带来的,那孩子自己有什么办法呢?正如一个人眼睛太小不能怪自己一样;如果问题只能通过孩子自我认识、自我改变来解决,所谓“教育”的功能又在哪里呢?


也有人把个体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归结到“社会”、“政策”、“时代”等宏大因素上。这种归结习惯,最典型的如近年来大、中、小学校园里无论发生什么负面事件,人们都要在“教育体制”上找原因,到最后,板子基本上都要打到“高考”上。目前来说,高考在我国是最公平的一项教育政策,现在成了替罪羊,成了一切教育问题的“罪魁祸首”。


家长作为和孩子接触时间最早,最长的关键人物,是“小环境”的主要营造者,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在每一件小事上如何引导孩子,如何处理和孩子的关系,几乎每种细节都蕴含着某种教育机缘。对细节的处理水平,区分出了家长手中握着的是锄头还是刻刀,它使孩子的世界与未来全然不同。


培养一个好孩子,不仅是对家庭负责,也是对民族发展负责,对未来社会负责,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 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当我们手上有一块玉石时, 我们必须做得正确。


二、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正面管教


我们在进行家庭教育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正面管教。它能教给孩子自律、负责、合作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而不是用惩罚性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所有的惩罚方式(责难、羞辱、施加痛苦)都将被取消。对待孩子要和善而坚定,以尊严和尊重为基础来解决问题。太多的人都误以为管教和惩罚是一回事,这并不是一回事。真正的管教来自于内在的控制(自律),而不是外在的控制(由别人施加的惩罚和奖励)。当然,对孩子施以惩罚时,大人错误地认为这能让孩子做得更好。尽管惩罚可能会在当时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但其长期效果通常是负面的,孩子们会反叛、不满。孩子们在感觉更好时,才能做得更好。我们大家不都是这样吗?


学校实施“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希望每位家长了解和理解。班会是这个项目的关键。在班会上,学生们和老师一起解决那些对自己、同学、老师和学习环境造成损害的问题。我们将教给学生们互相帮助、从错误中学习并找到非惩罚性的解决方案。在班会上,孩子们学习如何向他人致谢、接受他人的致谢,尊重地倾听别人,理解并尊重彼此间的差异,利用头脑风暴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选择出对自已和班级都最有帮助的方案。他们很快就能明白,为自已选择承担责任没关系,因为他们不会为没有做出更好的选择而受到惩罚,而且还有助于从错误中学习。


有些父母担心班会像一个私人法庭,或者自己的孩子会在全班面前受到羞辱,事实并非如此。的确,一开始,学生们还不习惯于互相帮助、不习惯于把错误看成是学习的大好时机、不习惯于寻找有帮助的解决方案。大多数学生从大人那里学到的是如何对别人施加责难、羞辱和痛苦。他们必须学会寻找非惩罚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正面管教的前提是以任何情况下对任何人都保持尊严和尊重为基础的。班会能确保以帮助代替惩罚的一个例子,就是涉及到问题的学生从大家通过头脑风暴提出的各种解决方案中挑选他认为最有帮助的方案,当一个问题涉及到班里的每一个人时,可以采取投票方式。如果一个方案没有解决问题,会要求学生们把这个问题再放到班会议程上,进行更多讨论并用头脑风暴提出更多解决方案。


我们希望您支持我们把班会作为孩子的日常课外活动之一,实现“教室里的正面管教”。我们热忱地邀请您随时参观这一活动。


三、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1、牢记以下法则:


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终身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老师。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做榜样。最好的礼物,是与孩子一起成长。


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问题学生的根本原因大都在家庭。只有家长改变自己,问题学生的改变才会真正地发生。


孩子是爱的结晶,不是自我超越的工具。


培养孩子安全感的方法是无条件的爱。


溺爱不是爱,是披着“爱”的外衣的自我展示。


温柔而有边界,才是真正的爱。


培养孩子价值感和自尊体系的方法,是肯定过程及意义,而非结果。



2、推荐读《父母规》:


知道不等于做到,重复108天,内化于心。请相信,您的孩子一定会越来越优秀!


《父母规》


1)从此刻起:  


  我要多鼓励、赞美孩子,


  而不是批评、指责、埋怨孩子。


  因为我知道只有鼓励和赞美才能带给孩子自信和力量,


  批评、指责、埋怨只是在发泄我的情绪,伤害孩子的心灵;


2)从此刻起  


  我要用行动去影响孩子,


  而不是用言语去说教孩子。


  因为我知道孩子的行为不是被教导而成,


  而是被影响和模仿而成;


3)从此刻起:  


  我要多聆听孩子的心声,


  而不是急于评断孩子。


  因为我知道聆听才是最好的沟通。


4)从此刻起:  


  我要无条件的去爱孩子本来的样子,


  而不是去爱我要求的样子;


  因为我知道那是我的自私和自我;


5)从此刻起:  


  我要学会蹲下来与孩子平等沟通,


  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指使孩子。


  因为我知道强制打压只会带来孩子更强烈的叛逆和反抗;


6)从此刻起:  


  我要用心去陪伴孩子,


  而不是心不在焉的敷衍孩子。


  因为我知道只有真正的陪伴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温暖;


7)从此刻起:  


  我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和孩子一起安静和平的处理好每一个当下。


  因为我知道脾气和暴力只代表我的无能和对孩子的伤害;


8)从此刻起:  


  我要积极主动的处理好与爱人的关系,


  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绝不让夫妻矛盾影响和伤害到孩子,


  因为我知道只有夫妻关系和睦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9)从此刻起:  


  我要让孩子长成他要长成的样子,


  而不是我期待的样子。


  因为我知道孩子并不属于我,


  他只是经由我来到这个世界,


  去完成他自己的梦想和使命。


10)从此刻起:  


  我要多为孩子种善因,行善事。


  因为我知道种善因,方能结善果,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恶之家必有余秧;


11)从此刻起:  


  我要通过孩子的问题,


  找出我自己的问题,修正我自己,


  因为我知道孩子所有的问题


  都是我的问题,我是一切的根源;


12)从此刻起:


  我要成为孩子生命中最好的朋友,


  最亲密的伙伴,最慈爱的爸爸(妈妈)


推荐学习《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和《正面管教》。


1)培养孩子七种能力:


①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


②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


③对自己在生活中的价值和能力的感知力。


④内省的能力。


⑤人际沟通能力。


⑥整体把握能力。


⑦判断能力强。


2)家长对待孩子三种方式:


①严厉。寺庙训子,冷若冰霜。只是短暂乖。孩子会怨恨,报复,反叛,退缩。自尊水平低,就没有自律性。


②娇纵。孩子没自信,不知边界。孩子的感知能力特别强,理解能力特别差。以便引父母注意。


③正面管教:如何判断自己的做法是不是“正面管教”?


a、和善而坚定。温柔而有边界。


b、有没有给孩子带来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哭是为了追求归属感。)


c、是否长期有效?


d、是否给了孩子有价值的生活技能和良好的品格。


怎样和善而坚定?


孩子发怒的时候,家长可以离开一会。回来告诉孩子,我不能接受你的做法,每当你不尊重我的时候,我都会离开一会。我永远是爱你的。


制定规矩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孩子邀请进来。


肯定孩子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价值感。


赢得孩子还是赢了孩子?同理心地倾听交流:爸爸也曾这样。把每次犯错当作一个让孩子学习的机会,而非谴责的机会。吃一堑,长一智。(樊登的孩子嘟嘟考73分主动跟爸爸说。)


学会道歉,三步:承认,和好,解决。(简尼尔森与女儿马丽的故事。)


教会孩子社会价值。14天治好抑郁症。日行一善。(开车礼让行人,让座,培养社会价值感。)


3)如何鉴别孩子是哪一种不良行为?


从自己内在感受来判断:


①让你恼怒、着急——表明孩子寻求过度关注。


②让你受到威肋、被打败——表明孩子寻求权力争夺。


③让你憎恶、受伤害——表明孩子是在报复你。


④让你感到无能为力,绝望无助——表明孩子自暴自弃。


从孩子外在表现来判断:


①你要求停止,孩子又反复——寻求过度关注。


②你要求停止,孩子不听——权力争夺。


③孩子有意出洋相——自暴自弃。



4)解决方法:无条件地爱,建立感情。


解决过度关注:


①给孩子确定任务,不让孩子寻求过度关注。


②常拥抱他。


③给孩子设定特别时光。(樊登带3岁儿子去看“土桥”。)


④避免特别的服侍,包办孩子一切。


⑤转移注意力。


孩子寻求权力争夺。


①大人退出。


②情绪缓和后,告诉孩子自己的原则。让孩子坦然面对和接受自然后果。譬如:不按时吃饭的自然后果是挨饿。而不是再去弄给孩子吃。


对孩子的报复行为。


大人不要还击,保持友善,即时理解反映出孩子情感。


自暴自弃。


小步子,小成功,不断激励。


积极的暂停。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惩罚。


①花时间训练:不是为了罚谁,而是为了帮大家快速恢复情绪。


②让孩子自己布置自己的暂停区。(我理解你的愤怒是发自内心,有没有办法能解决。)


解决问题的工具还有:


①启发式问题,少用“为什么”,发自内心想问。


②鼓励和赞扬:很有探索精神(不是“很聪明”)。肯定过程与动机,而非结果。


③家庭会议:每周一次。要全员同意解决问题的方式。结束时要研究下周娱乐活动。结束时要有一个全家参与的活动。要有仪式感:主持人,秘书,程序。


单亲家庭不是失败的家庭(孔子,孟子都是单亲家庭),错在单亲父母的看待单亲的不正确观念。


一定要把犯错当成学习机会。


能做到和善而艰定,是因为无条件的爱。达成孩子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


一定要在平静的时候处理问题。


4、经典案例


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就是“正面管教”。


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长时,一天,在校园里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砖头砸另一个同学。陶行知及时制止同时让这个学生去自己的办公室。


在外了解情况后他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第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比我先到了。”接着又掏出第二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该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


这时那名男生已经泣不成声了:“校长,我错了。不管怎么说,我用砖头打人是不对的。”


陶校长这时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所以,教育学生或者孩子时不应用训斥、苛责、打骂等伤人自尊的方式,而应平心静气,换位思考,旁敲侧击,对比设喻,导化对方心理。很多时候,微笑比严酷更有力量,赏识比批评更具激励。滴水穿石,胜过暴雨,和言良意,默化潜移。


(文章写于20209月)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