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在独特的命运中尽情生活-《德米安》读书分享

2023-04-16 16:34:0949:22 112
所属专辑:慢条斯理
声音简介
《德米安》读书分享,初次录制,中间个别片段有点杂音,还望包涵。录音小白,欢迎多多指教,谢谢!
bgm | Yanni - In The Morning Light
音乐 | Keith Porteous、Keith Daniel Porteous - Liebe
文稿:
最近读了《德米安:彷徨少年时》,
下面来记录并分享一下自己的读书感受。

【作家简介】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是德国著名作家赫尔曼黑塞的经典作品之一。

虽然黑塞很有名,但见识少阅读经验少的我却是第一次读黑塞的作品。

多亏了书后附录的《黑塞主要作品表》和《黑塞年谱》,才让自己对他有了深一点的了解。

首先发现,黑塞真是个高产的作家。从他22岁~78岁期间出版了很多作品,巅峰时期每年都有新作品诞生。而《德米安》是黑塞不惑之年创作出来的(黑塞42岁时出版)。

其次觉得,黑塞是一位阅历丰富且很有思想和个性的作家。

黑塞享年85岁(1877~1962),在20世纪,这绝对算长寿了,想必这也是黑塞阅历丰富的原因之一吧。

而年少的黑塞呢,也是一个有故事的男同学,上学时也有过叛逆和反抗,因不忍经院教育的摧残,有过逃学和退学的经历。

虽然是学霸且家境殷实优渥,但年轻时也在钟表厂做过学徒工,在书店打过工。

在成为作家后,黑塞曾多次出国旅行。

感情生活方面,黑塞有过三次婚烟。

他还经历过一战和二战的动荡岁月,并因反战思想被国家敌对,甚至被列入德国不受欢迎的作家名单,停止印刷用纸配给。

几经波折后,在1946年,69岁的黑塞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总之,黑塞的一生相当传奇。

【内容概要】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对一条道路的尝试,是一条小径的悄然召唤。

我是谁?

我是否真的认识我自己?

我活出真正的自己了吗?

……

在成长过程中,大家对以上这些问题有过怎样的思索呢?

那么,看一看《德米安》这本书,或许会对“自我探索”这个命题有更多的思考吧……

书名虽然是《德米安》,但是本书的主人公却不是他,而是另一个叫做辛克莱的少年。

本书讲述了少年辛克莱的成长故事,以第一人称叙事记录了辛克莱在10岁~20岁这个阶段自我探索的心路历程。

它将青少年在自我成长过程中、面对复杂世界和多面人性后,内心产生的恐惧、迷惘、质疑、渴望、挣扎、孤独、彷徨等等心理活动刻画得十分生动、淋漓尽致。

从初入“黑暗世界”内心的恐慌逃避到后来的直面接纳,从初涉“成人世界”的叛逆沉沦再到之后的探索觉醒,从初识“美好信仰”的狂热追求再到之后的理性守候,从初探“真实内心”的彷徨纠结到最后的和解释然……

通过主人公辛克莱成长经历中的所思所想,思考个体生命的意义,直面人性的复杂(善良与邪恶,纯洁与禁忌等等),更包含着对内在自我的不懈探索。

这本书具有一定程度的哲学意味和神秘主义色彩,如果在心理学(特别是荣格心理学)方面有一点积累的话,读起来会更容易理解一些。

由于内容有大量的意象描写,所以情节会有比较迷幻的感觉,但是文字又非常地细腻优美,深得人心,同时发人深思深省。

那么,回归本书的名字,德米安在书中到底是谁呢?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这个可能也只有亲自去读才能更好地揭开谜底。

如果读者本身就是很有思想,乐于探索自我的人,那么相信在这本书里多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些许思想或情感上的共鸣吧……

而如果读者是像我之前那种懵懂长大的少年,那么阅读它,就会像是找到一把打开自己精神世界的钥匙。

【和这本书的“拉扯”】

虽然近期把这本书读了三遍,但目前关于这本书自己还是有一些困惑不解的地方,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内容还没太读懂,特别是小说后面部分的一些梦境和故事,还是没能理解某些意象背后的含义……

之后还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心理学相关知识以及黑塞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才能更好地理解书中更多的意象和内涵吧。

都说这本书最好在青少年时期阅读,因为和主人公年龄相仿,读起来共鸣会更强烈,也更有对未来道路的指导意义。

但个人觉得,咱们中国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迫于学业方面的压力,在自我探索的思想方面可能涉猎不深,即使有也很可能会被升学大环境所忽略,被迫蒙蔽或滞后……

而每个年龄段的人其实也都还是在“成长”的,也同样会面对心灵上的一些困境,所以我觉得任何年龄阶段都可以读一读。好书什么时候读都不晚吧,虽然自己现在快三十岁了,读后还是觉得很有收获。

【经典段落摘抄与阅读感悟】

从书中节选了自己很喜欢的一些句子,做了简单大致的分类,也记录了一些自己的感想。

做自己:

我热切渴望能够真正活过一次,即使只是短暂的一次:我期盼对世界贡献出一些自己的东西,跟这个世界建立联系,并且和它搏斗。

我们唯一承认的义务和命运是:每个人应该完全做自己,符合自然在他身上孕育的本质,并服膺这个本质,不确定的未来准许每个人去创造它想带给我们的事物。

我不是为了写作、为了布道、为了画画而来,不管是我或任何人都一样。这一切只是附带产生的。每个人真正的职责只有回归自己。他最后死去时的身份,可以是个作家或疯子,可以是个先知或罪犯——但这些不是他的职责,无关紧要。他的职责是:找到自己的命运,不是一个随意的命运,而且在那之中尽情生活,全心全意、不受动摇地生活。除此之外,其他一切都不完整,是一种逃避的企图,是想要逃回群体的样板中,是为了适应自己内心的恐惧。

每个人都有一项“职责”,但是他却不能依照自己的意思来选择、规范、管理这项职责。
一个成熟的人没有任何职责,除了这个:寻找自己,坚定地成为自己,不论走向何方,都往前探索自己的路。

做自己,是个非常深刻且宏大的课题。

而《德米安》这本书带给我个人最大的启示是——在面对人生的困境和不尽如人意的命运时,我们如何做自己。

这里不得不再深入提一下本书的创作背景。

《德米安》出版于1919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而当时的德国是战败国,背负着繁重的战争债务,经济接近崩溃,国家领土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国际地位不断遭遇屈辱性的打击,人民生活更是苦不堪言……

成长在这样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德国青年,“迷惘彷徨”成了他们内心的真实写照,他们觉得自己的人生好像同国家命运一样没有未来、没有希望,自己也只能被迫去选择、去生活,更没有人关心他们内心的渴望和理想。

而这段时间的黑塞,经历了极大的家庭变故,又因呼吁停止战争、反对极端民族主义而受到文坛和出版界的攻击,内外同时承受着残酷命运带给心灵上的劫难和煎熬……

所以黑塞把自己年轻时的迷惘和当代的这种迷惘结合了起来,创作了这部深深引起强烈共鸣、同时给予无数青年人心灵慰藉的文学作品《德米安》,鼓励年轻人勇敢地面对命运的未知和残酷,坚定地探索属于自己的路,去成为自己,努力地生活……

大家觉得什么是做自己呢?读过这本书后,我的思考是……

成为有魅力的人不见得是做自己,善待身边的人更像是做自己;

成为了不起的人不见得是做自己,认真负责地做事情、努力发光发热的人更像是做自己;

成为受人敬仰的学者不见得是做自己,对求知充满热情,始终保持着孩童般的好奇,并乐此不疲地坚持学习更像是是做自己。

……

也许,我们都曾或多或少地给自己立过一些外在的“职责”……它可能有关职业、财富、地位、成就、情感、颜值……

人活于世,总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渴望和需求,我们当然应为此付出努力。能够实现这些外在标签的称心固然好,但不要过度执着于此。

毕竟命运总是充满了未知,而外界的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选择和控制的……疫情三年,又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和轨迹呢……

但,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和命运,我们仍可以成为自己。珍惜生命的可贵,用有限的生命全身心的去体验和感受生活,收获内心的平静,不断向前探索,过好自己的人生。

做自己,才是每个成熟的人唯一的“职责”。

正如黑塞在书中前言所写:

每个人并非只是他自己而已,他也是无可取代的一个点,世界的现象在这个点上交错相遇,仅仅这么一次,此后不会再有。所以,每个人的故事都重要,都永恒、神圣。任何人只要活着并履行大自然的意志,他就是一种传奇,值得佩服、尊敬。灵魂在每个人身上成形,创造物在每个人身上受苦,救世主被钉在每个人的十字架上。

那么,就祝我们都能在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波涛汹涌的命运中,尽情活出自己吧。

您不能跟其他人比较,假如大自然把您创造成一只蝙蝠,您就不应该想着变成一只鸵鸟。有时候您觉得自己很特别,有时候您谴责自已选择了跟大部分人不同的路,但您必须学习放弃这种思考方式。您去看看火、看看云吧。一旦灵感来了,一旦您内心的声音开始说话,您就应该顺应它们,不要马上就问那样是不是被允许,是不是可以讨好老师或父亲,是不是会被任何亲爱的神所唾弃!这一切会让我们变得迂腐,让我们变成人行道上的化石。

我们是否允许自己做自己呢?是否用心倾听过自己内心的声音?

人性:

我们应该尊敬并珍惜整个世界,而不是只重视人们刻意彰显的这一半!所以,我们除了对上帝进行膜拜之外,也要对魔鬼致意。我认为这样才正确。或者,我们必须塑造一个包含魔鬼在内的上帝,这么一来,当世间最自然的事情发生时,就不必假装视而不见。

人的一生中,总会有那么几次与尊敬和感谢这些美德相冲突,就连心地善良的人也几乎无可避免。

我们不需要对人畏惧。假如你惧怕某人,那代表你赋予了他这个权力。

假如我们怨恨一个人,我们恨的是在他形象中的某些东西,这些东西也是我们本身所拥有的。凡事我们本身没有的东西,并不能激动我们的心。

当孩子们带着独立的思想初入世界时,或许总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疑问和困惑,比如为什么有的大人口是心非、言行不一?为什么这个世界存在邪恶和欺骗……

包括对我们自身也是,当年少的我们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并非绝对的“善良光明”,看到自己“自私黑暗”的一面,我们会怎样看待这样的自己呢?这些都可能对自身造成一定的思想冲击……

但成长教会我们的,或许就是直面复杂的世界和多元的人性,学会辩证地理性地思考,找寻人性的平衡。

接纳黑暗,或许才能最大程度地释放自己拥有的光明。

每个人都经历过这段困境,通常也是一个人生命中的关键,在这关键点上,个人的生命需求和周遭环境产生最激烈的冲突,必须经历最严厉的挑战,才能找到迈向前方的路。许多人经历了幻灭与重生,而且一生也只有这么一次。他们发现钟爱的事物正在远离,童年逐渐瓦解,人渐渐走向衰老,猛然发现自己身处在一个极端孤独的冷酷异境。然而,更多人永远停留在这处绝境上,终其一生痛苦地攀附在无可挽回的过去上,沉湎在失去的乐园——那最糟糕、可怕的梦幻中。

我们是否也经历过这种困境呢?比如自己长久笃信的观点被颠覆时,比如自己长期坚持的世界观崩塌时,比如直面到一些非常残酷的现实和见识到复杂的人性时……

当这个世界和我们想象得不一样,当我们长久以来的期望和努力落空,我们是否会自暴自弃?是否会沉湎其中不能自拔呢?是否会停止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完整自我的追寻而停止前进呢?

吸引力法则:

除非我非常重视这个愿望,除非它确实和我合二为一,我才能带着坚定意志完成它。只有这种情况,你尝试着做由你内心发号施令的事情,你便能驾驭你的意志力朝目标前进,犹如驾驭一匹好马。

事实上,并没有所谓的偶然。如果一个人迫切需要某样东西,然后找到了这个东西,那么赋予这种机会的就不是偶然,而是他自己,是他本身的渴望和迫切带领他去找到它。

辛克莱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似乎总会阴差阳错地遇到一些“引导者”,单纯是因为幸运吗?不全是吧。

要知道,辛克莱在追寻自我的过程中,虽然经历了很多的波折、彷徨和挣扎,但内心还是没有放弃努力的,所以他追求的答案才可能这样慢慢被他吸引而来……

那么,你的答案找到了吗?如果还没有,别着急,别灰心,更别放弃前进和努力,因为答案正在被你吸引的路上,区别只是抵达时间的长短罢了……

孤独:

上帝借由各种途径使人变得孤独,好让我们可以走向自己。

到处都有人群聚集,到处都是群体生活,到处都有人逃避自己的命运,为了温暖而逃回群体里。

人只有在跟自己本身无法相处时,才会产生畏惧。他们害怕,是因为他们从来不了解自己。

人们精准地知道几克的粉末可以杀死一个人,却不晓得如何向上帝祷告,甚至不知道如何愉快欢喜地度过一小时。

人不可能回到家,在众多友善聚集交会时,整个世界看起来确实像是个家园,不过也是短暂的。

大家怎样看待孤独呢?一个相依相伴的老朋友?还是……一个令自己害怕畏惧的敌人?当我们独自一人时,是否可以做到和自己好好相处……

外界的太多因素我们无法控制,美好可能也是稍纵即逝,但我们或许可以在内心为自己建立起一座宁静温馨的家园,正如苏轼写的那句词--此心安处是吾乡。

成长:

在我内心支持我的并不是这些伟大的知识,相反,让我感到满足的是我内在的进步。我愈来愈信赖自己的梦、自己的思想和灵感,愈来愈了解我自身所拥有的力量。

人生在世最无聊的就是,走在一条由他人引导的自我之路上。

但我真正感兴趣的,是生命中,我为了找到自己所做的那些努力。

鸟奋力冲破蛋壳。这颗蛋是这个世界。若想出生,就得摧毁一个世界。这只鸟飞向上帝。这个上帝名叫阿布拉克萨斯。

诞生总是艰难的。您知道鸟儿从蛋壳里出来,必须费多大的力气。您回想一下,然后问自己:这条路真的如此艰难吗?只有艰难而已吗?它不也有着美好?您知道还有更美好、更轻松的道路吗?

成长可能难免会伴随着艰难,甚至要残酷地面对某些破碎和毁灭,但当我们通过努力和探索越来越靠近内在真正的自己,并取得来之不易的进步时,会发自内心的感到满足、平静和幸福。

梦想和信仰:

人们必须找到自己的梦。这样一来,这条路就会变得轻松许多。不过,没有一个梦可以永远持续,每个梦都会被新的梦取代,我们不可以想要紧抓任何一个梦。

只要这个梦还是您的命运,只要您对它保持忠诚,它便属于您。

你相信什么呢?大家常说,人还是要有自己的“信”的。但或许我们也要知道,世界唯一不变的可能就是变化本身,坚持所信当然很好,但同时也应该抱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不执拗不偏执,保持思考与自省。

你追求什么呢?人人都渴望追求美好,渴望它们和自己永远相伴,永远属于自己,但不要忘了它有两个前提,一个就是自己对它的笃定和忠诚(主观能动性),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那就是它还是你的命运(客观现实)。

爱与美好:

她是海洋,我流动地注入这片海洋中;她是星辰,我也是一颗星,朝向她飞去。我们相互吸引,我们相遇在一起,永远快乐地在亲密的、漂亮的圆圈中,围绕彼此运行。

不得不说,这段描写真的好优美。当我们靠近我们的心之所向所信,和它相融结合的感觉,可能就是这样的吧。

我已经习惯生活在自己的内心当中,接受外在对我而言已经失去意义的事实;我以为童年既然已经消逝,世界的色彩也跟着消逝了,人们必须放弃这些诱人的光亮,才能获得心灵的自由,成为一个男人。此时,我心醉地看到,这一切只是被遮蔽了或者只是被埋藏起来了,即使你已经获得自由,即使你已经放弃童年的幸福,你还是可以看到世界在闪烁,还是可以品尝孩子专属的天真和惊慌。

尽管在这纷乱复杂世界中,我们已长成“大人”,但别忘了自己灵魂深处的那颗“赤子之心”。

爱不必请求,也不可要求。爱必须成为自己明确肯定的力量。它便不再是被牵引,而是去牵引。辛克莱,您的爱是被我牵引的。假如它来牵引我的话,我就会来。我不想给予礼物,我想被人争取获得。

他付出爱,同时也找到自己。而大部分的人,得到爱却失去了自己。

当我们内心渴望憧憬某种美好的事物时,我们需要自身不懈地努力和争取。

就比如说爱情吧,爱情不是做慈善,不是我们一昧地迁就和放低自己就能换来的,那样我们还可能会迷失自己……

而恰恰是自己真的变得强大起来,有了爱他人的能力后,它才更可能被吸引而来。

【其他感受】

一、关注青少年和年轻人的内心世界的重要性

当辛克莱刚开始接触到“黑暗世界”时,内心是无比慌乱的,他恐惧害怕自责,但面对身处“光明世界”的家人,他又羞愧得难以启齿。父母虽然察觉到了辛克莱的异常,但对这种异常他们并没有足够的重视,也更没有尝试和孩子深入交流。

当辛克莱初涉“成人世界”,随着性本能的苏醒,也伴生了很多的迷茫和烦恼,但辛克莱的父母却采取了回避和忽略,正如书中写到:“面对孩子逐渐苏醒的性本能,我的父母几乎和天下父母亲一样,没有提供我协助,家人绝口不提这个话题。他们只是以无尽的细心,试图帮我达成那徒劳无功的努力,那就是否定现实、继续栖身在虚假的童稚世界中,尽管它已经愈来愈不真实”。

而当辛克莱转而想求助于课堂知识时,也再次失望,如书中所写:“坚信礼课程的同时,也是我经历性启蒙的重要阶段。尽管我对这堂课抱着高度期待,但是虔诚式的教导,让我的兴致大大减退。牧师一切所言,完全是一种平静、神圣的理想状况,离我太遥远了。那样的世界,也许非常美好珍贵,却完全与现实不符,一点儿也不刺激,与我的经验简直有天壤之别”。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可能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和烦恼吧。当孩子们迷惘、渴望向外界求助的需求出现时,如果被父母、老师忽略,甚至否定,那,孩子们只能自己去探索去找答案。如果自己能慢慢地领悟并正确地解决当然是非常好的,但如果因年少无知和冲动不小心走错了路呢?

现在孩子们认知世界的能力,已经远超之前任何一代。青少年的观察力和思辨力也都很强,有些大人觉得“小孩子怎么可能会思考的问题”,其实早已被孩子看在眼中,想在心里。当它们的自我与外界产生冲突,心理困惑不解时,是否能得到及时科学的帮助呢?

互联网让信息的传递变得无比广远和迅速,90后、00后中的佼佼者不断脱颖而出,类似的宣传和报道铺天盖地地袭来,让大家似乎产生了一种“年少有为就是常态”的错觉……

这也导致年轻人的心理压力普遍提高,本来好好地努力精进,都被调侃成了“卷”,自身真正求知的热情仿佛变成了内卷的压力。

成绩很重要,但不要单纯功利地只关注这一面。人更重要的,或许是心灵的成长。

成长意味着一个人的丰富,多样性的完善和他人格的进步,而不是单方面的成就或成绩。

人生确实有关键的几步,突飞猛进的成绩固然好,但倘若忽略了心智的成熟与成长,那么即使把握住了所谓的“关键”,TA后面的人生之路也很难保证不走错、不走偏。

就算短暂的逃避与压制,让孩子稀里糊涂懵懵懂懂的“顺利”长大了,这些困惑和不解也始终会默默伴随着,很可能对Ta之后的人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也不得不直面解决。

希望每个孩子的心声都能被耐心倾听到,特别在人生的关键问题和选择上,能够有恰当的、科学的引导陪Ta们一起探索答案,解决疑惑,希望孩子们的身心都能健康茁壮地成长。

二、和自己和解

年少的辛克莱因为一次逞能的撒谎吹嘘,被坏孩子克洛摩威胁霸凌,这也是辛克莱成长过程中第一次和“黑暗世界”的交锋……

尽管这段黑暗的经历后来得到解决,但它却成为了辛克莱内心深处始终不愿再次提起和触碰的“结”。所以之后辛克莱和德米安的多次相处中,两人也都默契地绝口不提。

但在书的结尾,德米安却向辛克莱直接提起了克洛摩,而这时的辛克莱也不再逃避,而是眨眼致意并付之一笑。

我们每个人心里可能也会有难以启齿的过往吧,甚至是那种即使面对最亲密的人,我们也不敢说出口的经历。因为它记录着我们自己难以言说的伤痛和缺陷,也可能是我们无论如何都不愿面对的那一个不堪的自己。

但如果有一天,当你对它可以不再避讳,坦然面对,这才是人格真正的强大与成长。从苦痛中挣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和自己达成和解,对有缺憾的过往释怀,这是多么难做到的一件事。

这意味着,你能坦然直面自己的一切,理性客观地看待自己的行为和选择,不再沉溺于对错误的懊恼与悔恨,不再纠结于过往得失,能够放下执念,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命运,重振精神继续向着未来前进。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三、深刻的意象描写

《德米安》同时也是一部很具艺术性的小说。因为其中很多的引导,都是通过意象描写进行的,比如辛克莱的画、人物的很多梦境以及辛克莱相继遇到的那些人代表的不同意象……

其中辛克莱做的有关于飞行的梦,像极了年轻人在自由和规则之间不断探索,尝试寻找平衡的样子。而梦中那个借由吸气或吐气控制升降的舵也有着神奇的作用,它使得年轻人在探索过程中,不会被因被限制于地面人行道而变得平庸,又不会因为无法控制自己而飞向深渊而变得疯狂,感慨黑塞真的好会写哦!

在文章最后,德米安和我们的主人公辛克莱的那个吻,也让我印象很深刻。寥寥几笔虽然简单,却还是让人感觉非常唯美。

关于那个吻,因为德米安说这个吻是替夏娃夫人(德米安的母亲)带给生病的辛克莱的。德米安的母亲其实也是一种意象,这里就不多提了。所以我个人的理解是,哪怕受伤哪怕遭遇困难哪怕很痛,只要你的心中有着属于自己的坚定的信仰与梦,即使你身陷黑暗和痛苦中,它也会给予你美好的慰藉和爱,安抚你的内心,而那种感觉就像是被温柔地亲吻……

当然,关于这个吻,还有很多其他的解读,而每个读者也都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吧。

【有关译本和个人轶事】

关于《德米安:彷徨少年时》这本书,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种译本,各个版本褒贬不一吧,不过我个人感觉只要是靠谱出版社出版的应该就可以吧,难分伯仲。

我手里读的这本是2015年9月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由台湾译者林倩苇翻译,台湾作家陈玉慧审定的版本。

因为入手这本书的时间就比较早,好像是在2016~2017年期间买的,那时自己还在上学。

当时的我,其实对读书毫无兴趣,之所以买了这样一本有思想的书籍,只是因为自己当时很欣赏同年级数学系的一个女孩子,她很喜欢阅读,当时也是阴差阳错地得知她在读这本书,所以自己也就入手了一本(但可惜自己之后因为浮躁,没有读完,就把书扔一边了)……

后来我回忆发现,自己很欣赏的人们,好像多数都喜欢阅读、很爱读书,所以为了追赶上她们(前进的脚步),自己才开始了对非专业书籍的关注……

尽管后来,和她们的故事几乎都没有后续……但是至少帮我初步建立了阅读的兴趣,也算是没有白喜欢人家,哈哈。

【小愿望】

希望自己之后可以有幸阅读到黑塞的更多作品吧,比如《在轮下》、《悉达多》、《荒原狼》、《克林梭尔最后的夏天》、《纳尔齐斯和哥德蒙特》和《玻璃球游戏》……

虽然不知会拖多久,只是……但愿不要拖延到下辈子。

(Flag还真不敢随便立,哈哈哈~总之有生之年加油~)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命运自己掌握

《命运自己掌握》是根据《了凡四训》改编。《了凡四训》是明朝人袁黄当宝坻县县长时写的四篇短文,用来教育儿子。后广行于世,四百多年来,在精神上滋养了无数后人。这是...

by:马赵艺夕

角色左右命运|左右自己的命运

【作品简介】对人的命运众说不一,最多说法是性格决定命运,本文从另一角度、利用古今中外的资料证明是角色左右命运。面对外国学者的社会学有关角色理论:结构角色理论、角...

by:喵啊举高高

角色左右命运|左右自己的命运

【作品简介】对人的命运众说不一,最多说法是性格决定命运,本文从另一角度、利用古今中外的资料证明是角色左右命运。面对外国学者的社会学有关角色理论:结构角色理论、角...

by:百变王小鱼

改变自己的命运

行为习惯是成功的关键,许多情况下,成功与我们如何思考无关,更多与我们如何行动有关!

by:木生忠

你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

眼睛要学会笑,嘴巴要出善言,耳朵要会听善言、会辨恶语,特别重要的是常思人恩德,常想人好处,这叫聚光。想要有好的命运,经营好维系家庭感情的三大基石,即夫妻恩爱之情...

by:YC流金岁月

你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

我命由我不由天!

by:通晓1

你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

转变命运的关键是什么呢?这本书将为您揭晓答案。

by:九吉公糖蜜

你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

你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作者:秦东魁

by:果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