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6.26人的群体记忆《134》欢乐的记忆是永恒的

2023-10-07 20:08:4016:25 298
声音简介

说起下放平凉的那段岁月,最让二院人难忘的是当初医院建成后,全院上下喜气洋洋过大年的那股子红火热闹的场景。记得张崇光曾在《过年》一文中有过这样的描述:“经全院职工不到一年的努力,硬是通过自己的双手,在土谷堆建起了一座医院和一排排崭新的宿舍。我们的员工也因此都欢天喜地地搬进了新居。这对于漂泊在外一年多,寄居别人屋檐下的我们来说,无疑都是件大喜事。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团圆的喜庆,乔迁的喜庆,再加上农历新年的节日喜庆,相互叠加,使得1971年的春节节日的气氛非常浓厚。”为了释放这份喜悦的心情,二院人决定办一场春节晚会,这晚会中的一个项目就是猜灯谜。当时我们到平凉已有两年多,临近春节时,有人提议说咱们怎么着也该热闹一下了吧。于是就有人提议猜谜语,首先是从口腔科开始。口腔科的老先生多,都是很有学问的人。记得景以恂大夫当时就脱口说了一条很深奥的谜语,谜题是:上头去下头,下头去上头,两头去中间,中间去两头。打一汉字。现代人借助计算机破解这样的字谜应该说不难。可在当初,在平凉偏远的山沟里,那可真得凭扎实的汉字功底,凭聪慧的大脑和渊博的知识,否则的话,能猜出这个谜语的人恐怕不多。这条谜语的谜底是“至”(至少的“至”)。拆“去”字即可得谜底。“至”的上头是“去”的下头,“至”的下头是“去”的上头。“至”的中间是“去”的两头,“至”的两头是“去”的中间。
看到别人拿汉字做谜语,胡郁斌,我们的胡老头,也开始拽起了学问。他说:“我也来出一条谜语,谜题取自白居易《长恨歌》中的第84句‘山在虚无缥缈间’,打一汉字。”这一字谜和景大夫出的如出一辙,都是超难猜的。虽然我们现在借助网络搜索功能可以知道它的谜底是“四”,但究竟它为何是“四”,“山”又如何显现在那“虚无缥缈间”,依然是一个似懂非懂的难题。
这两个都太难,我们当时想了半天都猜不出来,于是都没了兴趣。结果,胡郁斌,胡老头儿不甘心,又放话说要给大家讲个幽默一点儿的,勾勾大家的兴趣。于是王实甫的《西厢记》第一折《惊艳》中张生的那句台词便从胡老先生的口中娓娓道来:“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白话文应该是:怎能经得住她临走时含情脉脉那一瞥)”,这个谜语打的是一古典文学名篇。记得当时胡老先生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解说,《西厢记》里的崔莺莺第一次见到张生便犯了花痴,老夫人拉她离开,她不情愿地迈步,走到最后,回过头来,含情脉脉地瞥了张生那傻小子一眼。这一连串的动作既包含了“离”又包含了“骚”。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便是这条谜语的谜底,也就是我国著名诗人屈原的那首名篇——《离骚》。东汉王逸将“离骚”二字解释为:“离,别也;骚,愁也。”这样的解释也还真是与崔莺莺临走时犯了花痴,犯了愁有异曲同工之妙。点穿谜底,我们捧腹大笑。我这辈子永远都忘不老先生当时那眉飞色舞的样子。老人家乐观面世的宽阔胸襟,时刻抚慰着我那忧郁的心灵。我终生感念他。
就是从这儿开始,准确地说,就是从口腔科这儿开始,大家猜谜语的兴致被吊了起来。最精彩的,留在我们美好记忆中的,不是经典谜语,那种谜语太深奥,太难,大家觉得不好玩儿。最精彩的是我们拿自己的名字做谜语。比如说“鬼子兵”,谜底是杨钧(谐音洋军)。这是胡老头做的谜语,也就是他敢拿杨钧教授开玩笑,其他人谁敢呀?
另外一条谜语是:“一封信送两家,你也拿,我也拿。一个是猛张飞,一个是马大哈。”这条谜语是王亦璁大夫的杰作,谜底是咱们二院的张世信和马世信,谜语后面的两句话将两个人的姓氏都说得一清二楚,堪称一绝。
除此之外,王亦璁还把医院里四个姓谢的大夫都做了谜语。反过来,我们也拿王亦璁大夫做了一个“老K也不傻”的谜语。这个谜语猜出来并不难,不过这里面有一个精彩的段子让人难以忘怀。当时有一个大夫,他的名字中间有一个“尔”字(温文尔雅的“尔”),这个大夫说:“你们做谜语的都这么能,我这个“尔”字你们怎么做呀?你们做不出来了吧?”没想到话音刚落,王亦璁大夫张口就来了一句:“你丢人丑事又一桩。”“你”字去掉 “亻”(单人旁),不就是“尔”字吗?他的那个才智非常敏捷,大家听后全都轰然大笑。这个故事再次印证了我们前边儿说过的那条谜语:“老K也不傻——王亦璁”。
除了以上这些谜语外,还有一些堪称经典的谜语,如:“千里草,何青青,他的名字在三字经”。这条谜语的谜底是“董本善”。能猜出这条谜语的,除非是熟读《三国演义》或对汉代历史有研究的人。《后汉书•五行志十三》中记载:“献帝践祚之初,京都童谣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这里的“千里草”便是“董”字姓氏的隐语,十日卜为“卓”。童谣谓董卓残暴,不得人心,必将失败。这个民谣后来也出现在了《三国演义》中。而二院人巧妙借用了这个民谣的前两句,点出了谜语中的人姓董。之后,猜谜的人再需照猫画虎地背诵一下“人之初,性本善”,相信“董本善”这个名字便会跃然纸上。
还有一个引用《三国演义》典故的谜语。这个典故出自《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这个章节,说的是赤壁之后,曹操仓皇从华容道败逃。诸葛亮派关羽在此设伏,但关羽太仁慈,念过去曹操曾厚待自己的情分上,不顾之前立下要活捉曹操的军令状,将曹操一行放过了华容道。历史让后人记住了这个地名,而二院人又将这个地名做成了谜语。谜语的谜面是:“关云长在此放曹操,此地旧貌换新颜。”不用说了,这条谜语的谜底是“华道新”。


还有人拿我王致谱做谜语,说什么:“他的哥哥在北京卖臭豆腐(意思是说王致谱的哥哥是卖臭豆腐的王致和)”;还有“西哈努克作曲(亲王作曲——王致谱)”。同样,我也拿别人的名字做谜语。记得当时我做了一个谜语,谜面是“凤凰之家”,打两个人的名字。《庄子·秋水》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夫鹓雏(yuān chú 古指凤凰)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这句话的意思是,凤凰这种鸟非梧桐树不栖,非竹子的果实不食,非甜美的泉水不喝。而居梧林和吴玉英这对夫妇名字中不但有住在梧桐树林里的意思,更包括了凤凰所饮用的“玉英”(“玉英”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释之一是“莹澈如玉的泉水”)。唐代文人李华在赞《云母泉》的诗中曾这样写道:“洞彻浄金界,夤缘流玉英。”“凤凰之家”这个谜语看似简单,总共也就4个字,但是它把居梧林和吴玉英组合成的这个家庭巧妙地和凤凰联系在了一起,天意乎,巧合乎?
过了若干若干年后,吴玉英,我们二院的这位护士长病了,住在医院里。我最后一次去看她,她见到我之后,居然说了这么一句话:“哎呀,王致谱啊,你当年还给我们家做过一个谜语,把我们家说成是‘凤凰之家’。我心里一直都感觉很温暖,我们家可是‘凤凰之家’呀!”就这样吴玉英带着这个美好的回忆离开了我们,她始终念念不忘这个谜语,念念不忘这个“凤凰之家”。虽说我们6.26人下放到甘肃的那段生活是艰苦的,但在这艰苦的生活中,欢乐的记忆在人们的心里是永恒的。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江雪390584396

这谜语在精品了。好深奥啊。 真是一群人精啊。 这学医的胜过中文系的学者了。佩服了。

江雪390584396

自己的劳动果实。可留在记忆里一辈子。这种劳动只有在那个地方才会有的。 猜谜语游戏,品味很高啊。

OK的声音 回复 @江雪390584396

这个群体都是高知、精英!

江雪390584396 回复 @江雪390584396

真是精英。这谜语水平太高了。一遍都听不够。

听友443605192

王致谱叔叔把二院当年的活跃气氛叙述的真真切切。(张旭)

OK的声音 回复 @听友443605192

作者王致谱前辈文笔细腻!文化底蕴深厚!

听友444994075

艰苦岁月里的长辈们笑对人生,这是多么高的精神境界。

蜚声LH

二院人都是高手

猜你喜欢
北医6.26人的群体记忆

为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1969年北京医学院决定从北医各附属医院以及院本部抽调近千名医务工作者赴西北偏远山区安家落户。这在北医历史上乃至中国医疗卫生工作的历史上都...

by:OK的声音

北医三院之声

致力于传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之声,讲述北医三院故事,弘扬北医三院文化。...

by: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医三院援鄂抗疫队员口述日记

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从新春佳节的温馨小家,从忙碌的值班岗位,一批又一批北医三院白衣战士,临危受命,毫不迟疑,迅速集结,驰援武汉,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

by: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医营养师:让孩子科学快速长高

前言所谓“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身高不仅仅由遗传因素决定后天因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北京医院营养科的专业医师将为家长朋友们讲解科学的长高方法这些方法就存在于我们的...

by: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西安乱弹—支援湖北医疗有声日记

FM101.1西安乱弹—陕西支援湖北医疗有声日记。倾听他们的“抗疫”故事!

by:西安乱弹

西安乱弹—支援湖北医疗系列报道

FM101.1西安乱弹陕西支援湖北医疗系列报道!向一线的你们致敬!等你们凯旋!

by:西安乱弹

日常健康常识小讲座 | 北医三院专家亲授

医学科普听这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权威专家答疑解惑!

by:北京大学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