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6.26人的群体记忆《149》我记忆中的二院和二院中的我(6)

2023-09-30 10:35:2210:02 480
声音简介

俗语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平凉二院虽说不是铁打的营盘,但用“流水的兵”来形容二院在人员上的变动却也合适。
最先离开二院的是来自北医三院的护士侯淑荣,她因患结核滞留北京,没在二院上过一天班,尽管名单中有她。
前面提到过的赵立安,仅上了不到半年的班就回了北京,后来竟查无音讯了。
1971年、1972年、1974年、1976年,张崇光、王晓琴、孙路平、李长海先后被推荐上了兰州医学院,成为了工农兵学员。顺带提一句,钮院长让我高风亮节,先让别人上,后来他调走了,我上学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我后来走的是一条师承、自学的路。
朱宝娥、王振兴后来被推荐上了兰医医训班。
因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研究所要恢复,经国务院批准,陈吉棣、王亦璁、金瑞和很快调回了北京。
1973年分来一群上海娃,高中毕业后经平凉卫校近一年的培训,到二院做护理工作。他们是应菊兰、徐兰芳、陆梅芬、陈爱华、郭雅培、林吉芳、夏英、李桂英、李月贞、秦月珍、吴羊英、郑永康、戴汝和。除后面的两位是男生外,其余的都是女孩子,一个个长得白白净净,说话嗲嗲的。他们的加入确如吹进一股春风,令二院增添了新鲜血液,也更有了生气。
1975年又分来一批本地娃,经过一段培训,分别从事护理工作和药房工作。这里面有李晶晶、李雪茹、刘秀荣、邢兰英、史文静、邢玉芳、吴惠云等。
她们都很年轻,有朝气,团支部及文艺宣传队增加了新团员、新队员,医院的各项工作都蒸蒸日上。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轩宇有声

感谢🙏精心制作,演绎分享

OK的声音 回复 @轩宇有声

感谢您的收听!感谢您的鼓励!

长安紫潇

回忆录啊,镌刻一段难忘的历史

OK的声音 回复 @长安紫潇

感谢您的收听!

奶喵六木

点赞点赞哦,主播可以互关向你学习学习吗

听友443589891

感谢ok的声音把往事如烟推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有幸的是我妈妈能在有生之年听到了她亲笔撰写的当年下放三和公社的往事。在这里,我代表我妈妈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马抗美

OK的声音 回复 @听友443589891

马老师你好:当时我不知道你妈妈的身体情况,要知道的话应该把你们后面的文章提前播讲。特别遗憾。 626是一段不该被忘却的历史。它的丰富题材,由它引发的反思,以及对于现实的借鉴,还没有被充分发掘。 从传播的角度,期望有更多信息载体涉足626事件,让更多的人了解、思考、感悟这段历史。例如历史研究论文:以626为题材的博士论文,以文革以及当时社会现状为背景,面向全国的626运动(这需要查阅档案)、从社会、历史、文化的各种角度进行考察、分析和研究,目标是纳入国家社会科学文献库,便于检索,留下历史记录。

蜚声LH

感谢《往事如烟》的所有诉说者,让我们有幸了解了那个难忘的年代和一群难忘的人!感谢OK姐用她深情的演绎让我们深深体会到6.26人的不易艰辛和坚守,让6.26人栩栩如生的展现在我们眼前,动人的故事令人久久不能忘怀!这段历史不能忘记也必须永传后代

猜你喜欢
北医6.26人的群体记忆

为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1969年北京医学院决定从北医各附属医院以及院本部抽调近千名医务工作者赴西北偏远山区安家落户。这在北医历史上乃至中国医疗卫生工作的历史上都...

by:OK的声音

北医三院之声

致力于传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之声,讲述北医三院故事,弘扬北医三院文化。...

by: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医三院援鄂抗疫队员口述日记

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从新春佳节的温馨小家,从忙碌的值班岗位,一批又一批北医三院白衣战士,临危受命,毫不迟疑,迅速集结,驰援武汉,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

by: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医营养师:让孩子科学快速长高

前言所谓“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身高不仅仅由遗传因素决定后天因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北京医院营养科的专业医师将为家长朋友们讲解科学的长高方法这些方法就存在于我们的...

by: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西安乱弹—支援湖北医疗有声日记

FM101.1西安乱弹—陕西支援湖北医疗有声日记。倾听他们的“抗疫”故事!

by:西安乱弹

西安乱弹—支援湖北医疗系列报道

FM101.1西安乱弹陕西支援湖北医疗系列报道!向一线的你们致敬!等你们凯旋!

by:西安乱弹

日常健康常识小讲座 | 北医三院专家亲授

医学科普听这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权威专家答疑解惑!

by:北京大学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