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杜甫

2023-07-01 22:48:4406:59 199
声音简介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是杜甫定居成都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咏史怀古诗。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融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古典诗歌中常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这首诗的首联也是如此。“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下句“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出诗人凭吊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祠。这里柏树成荫,高大茂密,呈现出一派静谧肃穆的气氛。
第二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春天来了,然而国家中兴的希望却非常渺茫。诗人将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透过这种爱国思想的折射,诗人眼中的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第三联浓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指出诸葛亮在当时就能预见魏蜀吴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势,并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足见其济世雄才。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两句十四个字,将人们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代,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怀古为了伤今。此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使诗人忧心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贤相匡扶社稷,整顿乾坤,恢复国家的和平统一。正是这种忧国思想凝聚成诗人对诸葛亮的敬慕之情;在这一历史人物身上,诗人寄托自己对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
诗的最后一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悲剧性结局无疑又是一曲生命的赞歌,他以行动实践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使这位古代杰出政治家的精神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产生使人奋发兴起的力量。
这首七律话语奇简,但容量颇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诉尽诸葛亮生平,将名垂千古的诸葛亮展现在读者面前。后代的爱国志士及普通读者一吟诵这首诗时,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一读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二句时,不禁黯然泪下。在艺术表现上,设问自答,以实写虚,情景交融,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人称杜诗“沉郁顿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花园兴安的

这首诗中的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表达了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敬慕和惋惜。

桦林春韵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对诸葛亮雄才大略的高度概括,激起千古失意英雄的共鸣,包括诗人自己,充满伤感和景仰之情,是千古绝唱。

听子应高 回复 @桦林春韵

的确是

听友208994790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伟大人格的赞歌

行简奶奶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有超高的感染力。每次重读,都会想到与诸葛亮相似的很多人物,感慨颇多。杜甫写的是诸葛亮,暗含自身怀才不遇,理想抱负难以实现的伤痛。

majf芳华

这首诗是杜甫游览成都武候词所作咏史怀古诗。诗中最能表现作者情感二句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敬仰和对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猜你喜欢
出师

扬韬是一位征战多年的股市老手。应邀来到好友孙大老板的公司,原本只想安安静静地履行自己做股票赚钱的诺言,没想到在好友之女的安排下,主持了一个培养投资家的学习班。八...

by:神光财经

出师表

录制的是出师表,我分段读的。如果有错音请各位指出,谢谢各位。

by:oli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