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十二条》第十条 不断从事创造性的工作要点

2023-09-06 12:37:1617:49 59
所属专辑:经营十二条
声音简介
  《经营十二条》
  
  第十条 不断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要点
  
  你是不是重视“创造性的工作”,不断进行改良改善?
  你是不是天天改善,不断努力,力图展开独创性的事业?
  经营者是不是亲自示范,带领员工不断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你有没有用将来进行时来看待能力,而不是单凭现在的能力决定能干什么?
  你有没有设定未来的某一点,为此每天不间断地持续付出努力?
  
  补讲
  
  问题1:
  
  应该彻底思考,是指思考到何种程度?
  
  答:
  
   我经常给大家强调:“愿望一定能实现。”强烈的愿望成就事业,这是真理,千真万确。
  
   不过,仅仅是强烈,愿望并不能实现。“无论如何我都要让这项事业获得成功”“不管怎样我都要达成这个目标”,如果在心中抱有如此强烈的愿望,那么理所当然,我就必须竭尽全力,彻底思考为了实现这一愿望所需要的战略战术。应该采用什么方法?如何向前推进?领导人自己必须认真研究,仔细推敲。
  
   如果真想达成这个目标,那么各种方法便会接二连三在头脑中浮现,如泉水般不断涌出。如果不是这样的,这就说明思考不足,愿望并不那么强烈。
  
   与此同时,围绕头脑中浮现的方法,反反复复进行周密的模拟演练,这一点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开展新事业时,要在头脑中设想到与实际推进时相同的情况,并针对这种情况,准备好具体的应对方案。要反复模拟演练,想象到获得成功或达成目标时欢呼雀跃、充满喜悦的光景。要彻底思考到实际看见了事业进展的过程和结果。反过来说,如果看不见成功时的模样、达成目标时的光景,就不能启动项目。
  
   这与围棋或日本象棋一样,要看到后面的几十着,“我下这一着,对方就会来这个着,我就这么回应”。我们要在头脑中设想到对方的出着,以及自己应对的方法。而且,我们要透彻思考,直到看见自己获胜时的景象。这种景象以黑白样态呈现还不够,必须以彩色样态非常鲜明地呈现,目标才能实现。
  
   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神神道道,但是,我自己在实际开展事业时,事先就“看见”的案例很多。例如,在1984年创建第二电电时就是这样的。我向当时的对手巨型国有企业NTT发起挑战,这是一项风险极高又极其壮阔的事业。按理讲,心中会充满恐惧不安,难免踌躇犹豫,迈不开步。
  
   但是,“要为国民降低通信费用”,我抱着这一强烈的愿望,从创建第二电电开始到实现上市,思考再思考,不断地在头脑中模拟演练,直到在头脑里建起了KDDI的原型。
  
   所以,我当时没有一丝一毫的不安,我已经看见了第二电电的成功。这件事情,我想,很多同我一起创建第二电电的人知道。他们常会说:“现在这种局面,同稻盛会长前年预测的是一样的。”就是说,“经过这个过程,出现这个结果,所以我们要这样应对”,对于两三年后发生的事情,其路径我已经在会议上早就做出了说明。除了NTT这个领先的巨型企业外,后来又增加了日本电信和日本高速通信这两家竞争企业。根据对方的出着,我们必须如此应变。这一切似乎不可能如我事先考虑的一样,但实际上与我的设想高度一致。
  
   例如,在开始提供市外电话服务时,收费体系的设定是这样的:在东京和大阪之间,NTT是3分钟400日元,第二电电设定为3分钟300日元,比NTT便宜25%;在热门地区名古屋和神户之间,NTT是3分钟260日元,第二电电设定为3分钟139日元,接近NTT的半额。整个区间的收费平均比NTT便宜20%。这同我之前与高管们讲的数字完全一样。
  
   “针对NTT的价格,我们定一个什么价格,才能让客户满意?”“在确保盈利的基础上,我们究竟可以便宜多少?”上述就是我经过反复推算所“看到的”数字。
  
   此后,各公司一齐加入了获取客户的竞争。与其他公司相比,第二电电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一跃而占据首位。
  
  问题2:
  
  在从事创造性的工作时,最重要的是什么?
  
  答:
  
   为了做好新的研发工作,需要的是:“乐观构思,悲观计划,乐观实行。”这三句话看起来似乎矛盾,其实不矛盾。
  
   首先,在想到“要做这样的东西”时,要乐观地思考。“这很难,太困难了”,我们不能这样悲观地思考。
  
   但是,在实际建立具体研发计划时,我们要正视极其严酷的现实,必须认识清楚在研发的哪个地方会碰到困难,应该悲观地思考。
  
   在这个基础上,“好,就这么干!”。在研发正式开始时,我们就不再思考有多难,而是要想“绝对能做成!”,以非常乐观的态度向前推进。这就是研发时应有的心态。
  
   创业当初,我拿了自己开发的新产品去大企业推销。那里的研发人员问我:“你们能做这种规格的精密陶瓷零件吗?”
  
   我毫不犹豫,当即回答:“应该能做。”然后,我就问:“这个东西用在哪里?”研发人员就会一脸得意地说:“现在,我想开发新型真空管,陶瓷零件就用在这个部位。新型真空管具备如此这般性能,可以用在这个或那个方面。”他会把产品的性能和用途做详细的说明。他说的话,我照单全收,然后回到公司。
  
   接着,我召集高管,对大家阐述开发的意义:“我去了客户那里,客户委托我们做这种产品。我已经回答了‘能做’。这个产品对电子行业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做出来。”我努力把大家的干劲鼓动起来,注视着每一个人的表情,不断动员,直到他们热情焕发,“让我们干吧!”。我会彻底地进行说明。
  
   但是,当时我也有过这样的经验:当想要开发迄今为止从来没有做过的新产品时,我召集了名牌大学出身的头脑聪明的高管来讨论。因为这在技术上非常困难,所以他们的态度很冷淡。当我说“无论如何也要干”时,他们显得很吃惊。连大厂家的陶瓷部门的工程师都断言做不了的东西,就这么轻易地承诺、接受下来。没有任何研发设备,却说“要干”,这未免太轻率了吧。这话写在他们的脸上。
  
   我燃起了热情,准备新的挑战,希望回到公司后大家能同我一样热情燃烧。然而,部下不仅不燃烧热情,而且大泼冷水。因为这样的情况发生过多次,所以在开始研发时,我就不再召集那些头脑冷静的人了。与其找他们,不如找一些性格不那么稳重的人。“这很有意思!”他们会附和我。“这个东西如果能做成的话,公司会有大发展呵!”我这么一说,他们马上就表示赞成:“那就干吧!干吧!”我就把这些虽然有些轻率但性格开朗的人召集起来讨论。这就是进入乐观构思的阶段。
  
   但是,在制订具体的实验计划,进入试制阶段时,性格开朗但头脑轻率的人就不能胜任了。于是,我就请那些头脑冷静的人制订具体的计划:“你们很清楚干这件事的困难在哪里,所以我想请你们出场。”
  
   受到肯定,他们会很高兴,于是指出“这里是难点”。因为他们知道这个计划有多难,知道这个计划有多少漏洞,所以,他们就会把应该注意的地方统统写出来,这些都会成为项目的指引。然后,在实行阶段,员工就能抓住要点,乐观推进。
  
   在实行阶段,如果抱有悲观态度的话,员工就无法克服接踵而来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必定成功的信念之下,以乐观的态度向前推进是很重要的。
  
   一直以来,我就以这种方法,不断克服研发工作中的难关。在从事创造性的工作时,乐观构思,悲观计划,乐观实行,这是很有必要的。
  
  问题3:
  
  为了生存下去所需要的“四个创造”是什么?
  
  答:
  
   京都有很多实现巨大发展的出色企业。那么,为什么优秀企业会在京都扎堆群生呢?我认为,这些企业有共同的特点。
  
   例如,罗姆是一家制造半导体的卓越企业。罗姆的创业者在立命馆大学学习的时候,就发明了低成本批量生产碳素皮膜电阻的技术,并获得了专利。大学毕业后,他没有去别处就业,而是用这种技术自主创业,创办了罗姆公司。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村田制作所的创业者只生产日本传统瓷器“清水烧”的茶碗之类的产品。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部得知欧美的电子设备产业很发达,在其制造的电子器械中,运用了精密陶瓷的电容器。于是,日本军部指示各所大学,要求制造出同样的东西。京都大学的一位教授弄懂了原理,知道了只要将氧化钛烧结成型就可以制作这种电容器。于是,他就邀请村田制作所的创业者,说:“做做试试怎么样?”这就是村田制作所的开始。战后迎来了电子产业的繁盛时代,村田制作所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
  
   我的情况也是一样的。有趣的是,所有这些企业的创业者都是外行。开始时,他们并不具备许多卓越的技术。大家都从外行开始,都从“单品生产”开创事业。哪怕只有一个产品,大家也拼命努力,最终获得了成功。
  
   但是,“单品生产”是非常危险的。如果这个产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被淘汰,公司就会破产。因此,公司就要拼命地钻研创新,比如寻求新的技术者,或者拜访大学导入新的技术,等等。
  
   京瓷也是一样的。在创建京瓷之前,我完全没有想过真的要由我自己来创办一家风险企业。不过,在研发和营销方面,我是有自信的。所以,我毫不犹豫,拼命努力。创业时,我只有一个单品,就是卖给松下电子工业有限公司的显像管绝缘材料。而且,当时美国无线电公司(RCA)已经制造出用玻璃就能绝缘的、价格低廉的产品。如果这种产品传入日本,我们制造的东西就成了风中残烛。实际上,两三年之后,我们的产品就没人使用了。
  
   我遍访了大阪多家中小玻璃厂家,不断询问:“你们能做这种成分的玻璃吗?”但这是一种名为硼硅酸玻璃的特殊玻璃,一般的玻璃厂家做不了。“我们没有熔融过这种玻璃,做不了”,它们全都拒绝了。没办法,我们只好自己买了坩埚,请求厂家将窑炉借我们一用。但是,我没有加工玻璃的经验,我不知道,不用特殊的坩埚就无法熔化硼硅酸玻璃。结果坩埚底烧穿了,窑炉也弄坏了。
  
   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把硼硅酸玻璃做出来了,赶在最初的陶瓷单品被淘汰之前,完成了玻璃替代品的生产。另外,我们不仅在材料开发上不断推进,在用途开发上也不断推进。当时还是真空管时代,NHK(日本广播协会)等广播电台需要播放用的大型真空管。我曾考虑在这种真空管中使用我们的绝缘材料。
  
   但不久以后,晶体管替代了真空管。进入晶体管时代,迄今为止构筑的市场全部崩溃,一切归零。那时候,我们使用同样的材料,制造出了作为晶体管容器的封装产品,后来就发展成了半导体封装。
  
   另外,经高温烧结后的精密陶瓷,有耐磨损的特点。我就思考,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可以用它来代替产业机械中容易磨损的零件。因为金属的零件磨损无法耐久,我们就请厂家用上耐磨性能优越的精密陶瓷。
  
   但实际应该用在哪里,我们并不知道。于是,我们访问厂家,对他们说:“精密陶瓷有这样的物理特性,你们有没有因为金属磨损给生产带来不便的情况?”于是,我们就搞清楚了精密陶瓷在织机上的用途。在织布时,飞速运动的纱线会让金属零件很快磨损,此后,凡是纱道磨损严重的地方全部用上了精密陶瓷。
  
   接着,我们考虑水泵中的零件同样容易磨损,应该也可以开拓相关市场。以前汽车的水箱经常漏水,所以我们时常能见到发动机“开锅”的汽车在路上抛锚。因为水箱用于将冷却水循环,为发动机降温,而循环要靠水泵。水泵则独立于发动机,依靠皮带传送的动力运转,而其转动机构中有一个名为“油封”的橡胶材质密封部件,它可以起到防止漏水的作用。可使用时间一长,油封就会磨损,导致漏水,发动机就会烧坏。
  
   即便使用弹性良好且较为耐磨的优质橡胶,在一段时间后,发动机仍会烧坏。后来,欧美的车企首先开始使用陶瓷和碳纤维材质的油封。我闻风而动,立即前往各家车企推销京瓷的陶瓷材料。我当时对各家车企的负责人宣传道:“只要用了我们京瓷的陶瓷油封,就能完美解决水泵漏水的问题。”
  
   大学时,我的专业是化学,我也认真学过机械工学。凭着这一点基础,我思考在各种机械设备中应用陶瓷材料的可能性,包括陶瓷车床、超精密气动滑尺、多轴钻孔机等精密设备中的陶瓷轴承,一直到研发陶瓷发动机。京瓷还制造了人造骨以及再结晶宝石等,不断拓展精密陶瓷的应用范围。
  
   需求创造,技术创造,商品创造,市场创造。反复进行这四项创造,京瓷才有了今日的成就。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经营十二条

大家好,感谢大家的关注,今天给大家推荐的书籍是一本非常实用的《经营十二条》这本书,由日本的稻盛和夫老先生著作,从稻盛和夫老先生经营的京瓷公司实践出来的有效方法,...

by:風壹样的侽子

经营十二条

稻盛哲学是我们经营企业的法宝,通过持续学习稻盛老师的哲学,可以真切明白企业经营的目的和意义,同时也明白了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心性,才能拓展经营。

by:童东升

经营十二条

稻盛和夫经营哲学

by:夏薇ljn

经营十二条

“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经营的要诀、经营的原理原则都一样,不会因为国家地区不同而不同。下面要讲的经营12条,立足在‘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一最基本的观点之上,所以我...

by:光头小哥说管理

经营十二条

【音频更完结】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塾长超越国境、超越民族、超越语言差别的最高经营准则。

by:慢慢心声

经营十二条

《经营十二条》简介:本书是“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敬天爱人”经营哲学系列著作之一,从多个方面详尽阐释了稻盛先生提高经营者思想和精神,进而成功提升事业的“经...

by:优源李飞正

经营十二条

稻盛和夫经典作品

by:梓懿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