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 一生必读一次的文学作品

2023-11-12 06:50:5605:19 48
声音简介

《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誉为“不朽的青春文学经典”,小说自问世以来,获得了多个奖项,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这部作品所展现的青少年心理活动细腻真实,是每一个时代青少年都可能遇到的心理困惑和成长问题,这部小说引起的讨论持续不断,即使已经出版了很久,但其带来的影响经久不衰。

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借一个16岁精神几近崩溃的少年霍尔顿之口,用“你要是真的想听我聊,我就跟你聊聊”的语气,以“你”为倾听者,讲述了他从离校到纽约的一天两夜经历,以及内心丰富而复杂的感触与体验。

主人公霍尔顿,十六岁,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州埃吉斯镇潘西中学,他出生于纽约一个中产家庭。父母、老师要他好好读书以便将来出人头地,而学校里一天到晚所做的事,是那样的无聊。他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无心学习。由于离经叛道的性格和成绩多次不合格而被学校开除时,他决定自己逃离学校。

离开学校霍尔顿去跟历史老师斯潘塞老师道别,霍尔顿去见斯潘塞老师的时候,内心是很纠结、很矛盾的。他们谈起了上午的橄榄球比赛,当斯潘塞老师看到霍尔顿对一切不以为意时,还语重心长地叮嘱:“孩子人生的确是场比赛,你得遵守比赛规则。”面对老师的循循善诱,霍尔顿无动于衷,找了个借口从老师家逃了出来

回宿舍后,霍尔顿与另一个室友沃德·斯特拉雷德因为一些事情而发生口角,进而扭打在一起。最终,霍尔顿负了伤。就这样,霍尔顿在室友的冷漠与无情中,黯然离开了学校

第一天,他在外面旅馆住了一晚,之后去酒馆、夜总会转了一圈,大人们纸醉金迷的成人世界让他感到无比的震惊和恶心,回到旅馆的时候,霍尔顿稀里糊涂地被旅馆电梯工唆(suō)使(shǐ),叫来了一个叫萨妮的妓女。只有16岁的霍尔顿一看到妓女就感到紧张和害怕,赶紧给了她五美元要打发她离开,可萨妮却要十美元,霍尔顿不给,却被妓女和电梯工暴打了一顿。

霍尔顿在身心没有归属之际想到了家,想到了妹妹菲比。于是他做了个冒险决定,回家看一眼妹妹。霍尔顿向妹妹菲比袒露自己的想法:我将来要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抓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霍尔顿决定一个人去西部谋生,逃离这个可怕的城市,但妹妹菲比也要跟着离家出走,霍尔顿思考良久,他宁可自己这样,也决不让妹妹菲比过这样的生活。于是,霍尔顿只好放弃这个去西部的想法,接着,霍尔顿带着菲比去了动物园和公园游玩,看着妹妹菲比在旋转木马的快乐模样,那一刻,霍尔顿终于在一瞬间成熟了。在这之后,霍尔顿便决定不再出走了,因为这一场大雨,他也生了病。接着,霍尔顿被送到了一家疗养院,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这是小说的作者塞林格设置的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这也是全书的点睛之处,也是听友的遗憾之处,听友想要知道最后霍尔顿到底过上了怎样的人生。霍尔顿会是那个麦田的守望者吗?麦田需要守望者吗? 正所谓“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以上是关于“一生必读一次的文学作品”的话题探讨,人生的确是场比赛”,希望这本《麦田里的守望者对大家有所启发。如果您有自己的看法或经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下期节目我们将探讨新的话题,关注主播,我们下期再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麦田里的守望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英文原版文学经典,欢迎点赞、订阅、转发,关注私信获取原版电子书

by:傻瓜先生22

麦田里的守望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麦田里的守望者

by:我爱英文有声书

麦田里的守望者

世界名著,麦田里的守望者,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51年。塞林格将故事,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

by:沙海龙吟

麦田里的守望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51年。塞林格将故事的起止局限于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从离开学校到...

by:欣蓓蓓

麦田里的守望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之所以受到重视,不仅是由于作者创造了一种新颖的艺术风格,通过第一人称以青少年的说话口吻叙述全书,更重要了资本主义社会精神文明的实质。人活着除了...

by:听友458395804

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J.D.塞林格翻译:孙仲旭这世上有许多名篇巨著,在文学史上有伟大的地位。但也有些小书,给我们提供永久的心灵慰藉。每一个少年,在年轻的时候都应该读一读《...

by:脉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