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育堂语录卷五》十六、心性无为自然灵觉

2023-12-03 08:37:4708:22 55
所属专辑:乐育堂语录
声音简介
十六、心性无为自然灵觉
三教圣人言仁言丹言空,各有不同,总不出一性字。至若心之一字,不过以性无为而为者必出于心之知觉,其实皆性中自然之灵觉也。古人于性之浑浑沦沦,无可捉摸以为下手,故教人于气机之动静处审其端倪。又云:“静则为性,动则为心。”其实皆有语病。性无物事,何有动静?动静者,气机之升降进退也。佛有云:“动作世界,静为虚空。”世界有成败生灭,虚空无成败生灭。古佛如来教人,不过以人知虑纷纭时,无从见其性之真际,犹空中楼阁,旋起旋灭,旋灭旋起,无端憧扰,难以见天光明月也,故教人于一切万缘放下时,瞥见清空一气中无个物事,但觉浑沦磅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入无积聚,出无分散,不可名而名,无可状而状,故曰性也。性则无为而无不为,无在而无不在,古佛如来灵山说法四十余年,实未曾道著一字,即性之无可端倪者也。生等不必另寻真性,但能虚静即是性。知得虚静,了无物事,即是见性。我以无为无虑、勿助勿忘处之,即常见性,而性常在我矣。至于心又怎解?吾想人之生也,得天之理以成性,得天之气以成形。心即气之虚灵,有知识思虑作为者也。舜告禹曰:“人心惟危。”下个危字,舜之亲身阅历。此个知觉一起,稍纵即流于伪妄,堕于禽兽路上。人禽之关,正在此一息之顷。克念作圣,罔念作狂,真危乎危乎,险矣险矣。尔等明得玄关窍开,忽然一觉,实为正等正觉,无上菩提。大觉金仙即在此一觉中,虽一觉不能尽其妙,然莫不由此一觉而起也。此一觉也,尔等切不可轻视之。自此以后,觉而迷,迷而觉,总从觉一边去,久之自然无觉而无不觉。如此者,非所谓不神之神乎?生等莫视为难事,只是用一个觉字静字常字,即可为正法眼矣。否则,静而不觉,觉而不常,神有间断,何时而后心定如止水,月印万川而无波哉?亦不必深山枯兀静坐为也。只要我心一静,自然了觉,常常如是,无论千兵万马营中,皆是清净灵山也。
总在各人自静,自觉,自常,即可证无上菩提矣。否则,能静而不能动,还是一偏之学,非吾道全体大用、治身治世之大法也。但自孔孟而后,明心见性之说虽时在人口,顾其所明之心概是识神,所以造出刑名法术奸盗诈伪出来;纵云见性,只是从性中发出仁义礼智来的;偶然见仁,便以为性只是爱,墨子所以堕于兼爱也;偶然见义,便以为性只是和,子思所以流于执中也。甚至纵情任性,各成好恶之私。言功烈者不喜清谈,甘泉石者羞云仕宦,各执气质之偏,各从所好,所以一点真灵之性、知觉之心,本是我一元真气可以随缘顺应、无好无恶、直造一重天地、证波罗密,无奈不知存有觉之真心、养无为之真性,由是纵其私情,荡其防检,不知返本,天理灭矣。若此者,其与禽兽之困于气质、蠢蠢然一无灵明者,岂不相近哉!所以愈迷愈肆,愈肆愈灭,虽在光天化日之下,亦如黑暗地狱一般。生等思之,苟一时有错,一念有差,不能明心见性,是不是昏昏沉沉、愁眉蹙眼?噫!这就堕无间地狱。苟能猛然思省,扫去尘氛,拔除杂妄,清清朗朗,便是天堂路上,由此直入清虚,跳出孽海,大放毫光,上照三十六天,下照七十二地,虽至细至微之处,无不明明洞彻。登道岸,非俗所谓登天堂乎?生等细思,是耶否耶?以后尽管从“虚静觉常”四字用工,即可直超无漏矣。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乐育堂语录

体悟道教奥妙之精深,求证养生长寿之妙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y:永远的天使_38

乐育堂语录

《乐育堂语录》是一部道家内丹学经典著述,作者是黄裳,字元吉先生。该书是清朝道咸年间,即约公元1841年到1860年之间,道门大真人黄元吉先生为门下弟子在“乐育堂...

by:得一子内丹修炼

乐育堂语录自己听的

乐语堂语录白话文,自己用来听的

by:五十九红药水

乐育堂语录 - 清·黄元吉

清代传奇养生家黄元吉先生的课堂讲义,共5卷。

by:白羽谦

乐育堂语录 黄元吉|修道心得 丹道今诠

得道高真著述或由讲道记录所成的作品,其文义理深微,前后一贯,语语自心中流出,可为修道者之指南,最具理论与实践价值。-《丹道今诠》戈国龙编著

by:张辛钰

药堂语录

《药堂语录》收入周作人一九四○年前后所作文章五十篇,是其散文创作文体的一种新尝试,同《书房一角》为一类,文章篇幅短小,近于“前人所作的笔记”。作者自述为文经过是...

by:启辰说过要听话

林语堂经典语录

林语堂堪称现代和苏东坡最相似的文人,他学贯中西、幽默无比,他把人生活成了艺术。他的人生智慧体现在他的经典语录中,学习他的人生智慧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听他的经典语录,...

by:_李奥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