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亭酣战时:孙策太史慈一战详解

2023-12-30 07:59:1207:37 688
所属专辑:迅哥论三国
声音简介
神亭酣战时:孙策太史慈一战详解

《三国演义》中有各种各样的精彩单挑。但要说东吴政权有且只有一场精彩的单挑,那就是小霸王孙策和太史慈的神亭岭酣战。

孙策和太史慈也被公认为东吴武艺前二的高手。


这场单挑精彩纷呈,最后打来打去平手收场。但还是有人会问,孙策和太史慈谁更强一点。

我就来谈谈我的看法吧。

单挑是小说中的一种艺术写法,真正的历史上很少有单挑。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

孙策和太史慈神亭岭的单挑,历史上就确实有。

来看看《三国志·卷四十九·吴书四·刘繇太史慈士燮传》中关于神亭岭之战的记载:

“(太史慈)独与一骑卒遇策,策从骑十三,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会两家兵骑并各来赴,于是解散。”

也就是说历史上太史慈和孙策确实是单挑了的。虽然交手时间极短,但也可以看出历史上太史慈和孙策确实是会武功的。


而且历史上两人的单挑,孙策优势更大。毕竟孙策不仅刺了太史慈坐下马又拿到他项上的手戟。而太史慈只是得到了孙策的头盔。

那在《三国演义》里,神亭岭之战,是罗贯中对历史上两人单挑的扩写。

却说孙策看了半晌,方始回马。正行过岭,只听得岭上叫:“孙策休走!”策回头视之,见两匹马飞下岭来。策将十三骑一齐摆开。策横枪立马于岭下待之。太史慈高叫曰:“那个是孙策?”策曰:“你是何人?”答曰:“我便是东莱太史慈也,特来捉孙策!”策笑曰:“只我便是。你两个一齐来并我一个,我不惧你!我若怕你,非孙信符也!”慈曰:“你便众人都来,我亦不怕!”纵马横枪,直取孙策。策挺枪来迎。两马相交,战五十合,不分胜负。程普等暗暗称奇。慈见孙策枪法无半点儿渗漏,乃佯输诈败,引孙策赶来。慈却不由旧路上岭,竟转过山背后。策赶来,大喝曰:“走的不算好汉!”慈心中自付:“这厮有十二从人,我只一个,便活捉了他,也吃众人夺去。再引一程,教这厮没寻处,方好下手。”于是且战且走。策那里肯舍,一直赶到平川之地。慈兜回马再战,又到五十合。策一枪搠去,慈闪过,挟住枪;慈也一枪搠去,策亦闪过,挟住枪。两个用力只一拖,都滚下马来。马不知走的那里去了。两个弃了枪,揪住厮打,战袍扯得粉碎。策手快,掣了太史慈背上的短戟,慈亦掣了策头上的兜鍪。策把戟来刺慈,慈把兜鍪遮架。

不得不说罗贯中还是比较会写单挑的,把史书上短短几句话的单挑写的精彩纷呈。

来说说对于这场单挑的看法。


孙策在神亭岭遇到太史慈,并不是像电视剧上说的那样,之前就听说过太史慈,想要招揽太史慈,因此没想杀太史慈。

实际并不是如此。孙策之前并不知道太史慈,也没有所谓的不想杀太史慈的说法。

对面一个人来杀孙策,和孙策实力差不多,孙策还不想全力以赴?想想都不可能。

所以,孙策和太史慈的对决中不存在放水。

不过通过双方人数比较,孙策的心理压力会比太史慈小很多。因为孙策这边是13个人,太史慈这边是2个人。13对2,纵使太史慈武艺再高,人数上也吃亏。正如太史慈想的这厮有十二从人,我只一个,便活捉了他,也吃众人夺去。再引一程,教这厮没寻处,方好下手。

太史慈也虽然不表示出来,但是还是很忌惮孙策的12个随从的。


这也是为什么太史慈和孙策两人大战五十回合之后太史慈会佯输诈败的原因。并不是打不过,而是要让孙策和他的手下分离,和他找机会一对一,然后找机会下手。

然后两人走的远了,太史慈又和孙策回马再战,又战了五十回合,双方夹住了对方的枪,因为用力过大,导致双方都摔下马来。

这个时候枪也不要了。马战改步战,赤手对空拳。两个弃了枪,揪住厮打,战袍扯得粉碎。这感觉是简直连王八拳都用上了。

后来孙策手快,抢到了太史慈背后的短戟,太史慈抢到了孙策的头盔。孙策用短戟刺太史慈,太史慈用短戟来格挡。

后来刘繇的军马来接应,战斗结束。


精彩!确实精彩!两人从马上打到马下,从兵器对兵器到拳对拳,再到戟对头盔。打了一百多回合。这样精彩的单挑整个东吴也就这一场。

说句实话。这场单挑如果双方都不来接应的话,最后孙策的优势会更大一点。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打到后来孙策手上拿的是一把杀伤性的武器短戟,太史慈只是个头盔。头盔和短戟想比,没有短戟灵活,也没有短戟顺手。所以,最后其实原著写的也很明显,孙策是进攻方,太史慈是防守方。太史慈已经无法做到对孙策进行攻击。


时间一久,如果一直没人来接应,孙策很可能就有机会刺到太史慈。

所以作者赶紧写刘繇来接应,让单挑终止。

所以,最后神亭岭之战,虽然明面上平手,但要是论优势,孙策这边更占优势。

但并不代表孙策武艺就百分之百比太史慈高。因为孙策武器拿的好,太史慈手上拿的兜鍪本来就不是兵器,因此孙策才确立优势。


要是换一下,孙策拿兜鍪,太史慈拿短戟,那就是太史慈进攻,孙策遮拦了。

总的来说两人还是平手,旗鼓相当。

在嘉靖版中,有这样一句话:“后史官议论,失盔者当输。”我觉得这句话有一定道理。

我认为这句话应当是说在古人的理解里头盔(头巾或头发)约等于脑袋,这个可能性相当大,比如祖茂当孙坚替身就是用了孙坚的红头巾,曹操割发代首等都可以证明,如果这么算,那​太史​​就相当于摘了孙策脑袋。

毕竟孙策的头盔是太史慈从孙策头上摘下来的,也就是说其实太史慈的攻击范围已经到了孙策的头部。如果太史慈当时手上有武器,孙策头已经没了。


其实写这句评价的那个人还是倾向太史慈比孙策强的。

当然了,嘉靖版这版的这句评价,在现版本已经没有了。还是两人旗鼓相当更让接受。

要说太史慈是否强于孙策。太史慈也确实有强于孙策的地方。

我们都知道太史慈的箭术相当高超。在原著第11回曾经展示过惊人的箭术:

慈倚住枪,拈弓搭箭,八面射之,无不应弦落马。贼众不敢来追。

而太史慈的箭术能排三国前四,也只有吕布、赵云、黄忠三人和他想比。孙策虽然也会射箭,但是并没有展示过强悍的箭术。


所以,如果太史慈面对孙策十三骑,用他的箭术,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可能孙策都会成为太史慈的箭下亡魂。很可惜,太史慈当时没用箭术。

所以,如果论武艺的综合性。在两人纯武艺差不多的情况下,太史慈的箭术分数高于孙策。


那综合实力来看太史慈更强一点。太史慈比孙策强的有限。也就是箭术强于孙策,仅此而已。

最后来谈一下被很多人吹上天的“曲阿小将”这个人甚至被吹的比吕布都强悍。毕竟曲阿小将可是一对十二啊。不比吕布强太多?

那我想请问。曲阿小将既然这么厉害,最后他人去哪了?

一个人挡住了孙策十二骑。最后十二骑一个不少,他却没了踪影。你要说他一个人把孙策十二骑全干掉,说他厉害,我无话可说。可是孙策十二骑一人不损,他人却不见了。


那最让人容易想到的解释就是,孙策和太史慈跑远了打斗的时候,孙策带的十二骑已经把曲阿小将杀了。

一对十二被杀了,这叫很厉害?

没证据证明曲阿小将被杀了。但是有一个细节让人值得深思。

太史慈和曲阿小将是背着刘繇偷跑出来的,刘繇本身并不知道。但最后刘繇能准确找到太史慈的位置,并且接应他。

刘繇是怎么知道的?他怎么知道太史慈在哪的?

那只能说是有人告诉他。是谁呢?当然是知道知道太史慈在哪的人告诉他的。而当时知道太史慈位置的只有曲阿小将。


所以,很可能曲阿小将并没有死。他大概率回去通风报信。在孙策和太史慈一打起来的时候,曲阿小将就回去通风报信,他俩差不多打完,刘繇也赶到了。

所以,在很多人口中成神的“曲阿小将”很可能连十三骑的手都没碰到,就回去通风报信了。

所以要说曲阿小将武艺有多高,倒不如说他跑的是真的快。

所以,曲阿小将并不像很多人所说的武艺超越吕布的存在。只是一个龙套,最多就是起到通风报信的作用,可能罗贯中本人都忘了他。

万万不能本末倒置,这一章的重点是孙策和太史慈,而不是这个曲阿小将。


他也不值得吹。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重生三国之孙策

本声音为电脑合成声音,忘谅解!不喜勿喷!谢谢!每天最少更新3集,欢迎提出宝贵意见。不为盈利,纯属娱乐!本故事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马上下架!作者:庄...

by:笑靥如花的少年

《荼靡清梦》-《代号鸢》孙策主题曲

『什么神仙来了,我江东孙策都不皈依,我只皈依你。』很喜欢这首歌!翻一下献给各位殿下,献丑啦。《荼蘼清梦》——孙策初见日主题曲词:无敌欢喜大将军(奴家就喜欢这样勇...

by:毁音绅士

【多人剧】乱三国:开局穿成孙策|历史架空|无系统

内容简介小霸王孙策遇刺身亡,下葬之日死而复生!江东政局人心叵测,诸侯争霸尔虞我诈。小霸王孙策携手周都督,完美CP成就霸业,聚集豪杰问鼎中原!

by:鹄言乱语故事汇

【免费】三国之最强孙策|爽文|穿越|架空历史|修行|穿越古代|AI多播

收听福利1、新书上架首发40集,日更3集,每日早8:00点更新;2、首次播放量达到1w/10w,次日爆更10集;3、投送月票满100,次日爆更10集内容简介...

by:一个小寻

赏荷亭为您读史

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不知是否对平淡重复的生活感到厌倦?熙熙攘攘的苍生,难道都只有一个目标?把目光投向我们的先人吧,他们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比现代的我们更波澜壮阔跌...

by:赏菏亭

太喜欢历史了·神话时代到西周

给孩子的简明中国史~AChild'sHistoryofChina!太太太太太喜欢历史了!~第一部·神话时代到西周!这么好听的历史故事,点击右上角,快快...

by:主播白黎米

战时精神史

了解二战时期的日本

by:代夏天

时代悲歌-高敬亭

想看文字版的伙伴们可以关注御轻舟的公众号“镜中史话”

by:渭渭_暖音

太清神鉴

至神无体,妙万物以为体;至道无方,鼓万物以为用。故浑论未判,一气湛然;太极才分,三才备位。是以阴阳无私,顺万物之理以生之;天地无为,辅万物之性以成之。关人生居...

by:四九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