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3世界军事百科第十二集2024-4-9

2024-04-09 21:13:1529:52 58
声音简介
12波兰瑞典武装干涉俄国
波兰瑞典武装干涉俄国指波兰国和瑞典的统治集团为瓜分俄国和剥夺俄国自主权而采取的扩张主义行动。
波兰立陶宛的大地主力图通过伪季米特里一世和伪季米特里二世实现其侵略计划。
但是,用这种手段掩饰起来的武装干涉计划未能得逞。于是波兰国便于1609年秋开始公开侵略俄国。该年9月,波兰国王西吉斯孟德三世率1.25万人侵入俄国境内,包围了斯摩棱斯克。英勇的斯摩棱斯克防御战牵制干涉军主力几近两年,从而为俄国人民顺利地进行民族解放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然而,由于沙皇之弟舒伊斯基公爵庸碌无能和瑞典雇佣军在战斗的关键时刻叛变,致使前去解救被围困的斯摩梭斯克的俄国部队于1610年7月4日败于克卢希诺附近。1610年7月,沙皇舒伊斯基被推翻。
新组成的贵族政府——“七贵族政府”于同年8月27日同波军司令茹凯夫斯基签订条约,承认波兰王子弗拉第斯拉夫四世为俄国沙皇。
贵族政府害怕首都的工商业者起来反对,并且也不信任俄国军队,便于9月20日夜将干涉军放进莫斯科,这是背叛民族的行为。从1610年10月起,俄国政权实际上已掌握在波军指挥人员的手中。
这个政府推行的反俄政策将民族解放运动推上了新的高潮,并导致了第一支民团的建立。这支民团从1611年3月底开始围攻莫斯科,但由于同年夏天民团内部阶级矛盾加剧,致使民团发生危机,因此,首都未能解放。这个任务后由米宁和波扎尔斯基领导的民团完成。
1612~1613年间的冬天,波兰国王西吉斯孟德三世曾进军莫斯科,但一无所获。
1617年8月,他企图再次进军莫斯科,这次入侵分两路进行。王子弗拉第斯拉夫四世和黑特曼霍德凯维奇率领的波军攻占了多罗戈布日和维亚济马,但却受阻于莫扎伊斯克附近。
第2年9月初,干涉军才抵近莫斯科,并在图希诺设防。另一路干涉军,其中包括黑特曼萨盖达奇内率领的扎波罗热哥萨克,沿普季夫利、利夫内、叶列茨和科洛姆纳一线推进,沿途粉碎了为数不多的俄国要塞守备部队的抵抗。
干涉军企图在1618年9~10月间攻克莫斯科,但未能得逞,损失十分惨重;再加上后方游击战的展开和欧洲30年战争的爆发,这就使波兰政府不得不同俄国政府签订了都利诺停战协定。
1610年7月,瑞典军队同科列拉县的居民发生了冲突,瑞典由此开始公开干涉俄国。同年8月,德拉格尔迪围攻伊万哥罗德,未获成功,9月,转而围攻科列拉。英勇的科列拉要塞保卫战一直持续到1611年3月2日,游击战的广泛发展对此起了一定的作用。1611年夏,瑞军开始进攻诺夫哥罗德。
7月16日,诺夫哥罗德领地封建上层分子将瑞军放入城内。
后来,诺夫哥罗德的世俗与宗教界封建主又以全俄缙绅会议的名义与德拉格尔迪签订了条约,承认查理九世的1个儿子为俄国沙皇,该条约正式确认干涉军留驻诺夫哥罗德。
至1612年春,德拉戈尔迪的军队已夺取了科波里耶、亚姆、伊万哥罗德、奥列舍克、格多夫、波尔霍夫、旧鲁萨、拉多加和季赫温。
1613年,俄国重建政权之后,瑞军又企图从季赫温发动进攻,但毫无成效。俄军击溃了一支3000人的瑞典干涉部队后,解放了季赫温城。
由于1615年英勇的普斯科夫保卫战持续了3个月之久,占领地居民又坚决拒绝加入瑞典国籍和瑞典国际处境恶化,从而使瑞典政府不得不在1617年2月同俄国签订斯托尔波沃和约。俄国在1617~1618年,分别同波兰国和瑞典签订和约,表明干涉者承认其计划已彻底破产。
在粉碎和驱逐波瑞干涉军的斗争中,俄国人民和民团是决定性的力量,他们表现出了高度的英雄气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
17世纪初,俄国人民将波瑞干涉军赶出俄国,并同波兰国和瑞典签订和约,从而为国家的经济、社会、政治及武装力量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为捍卫民族和政治独立而战的俄国武装力量在战略上的优势,首先取决于所进行的解放斗争的目的性;人民群众广泛地投入到斗争当中去,以及俄国拥有卓越的政治和军事领导人。俄国步兵,首先是射击军在同波瑞干涉军的胜利斗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波瑞武装干涉事件的发生使步兵和射击军在17世纪得到了很大发展。17世纪初俄军的特点是步兵装备中火炮和轻火器所占的比重都有了增长。野战中,俄军采用了炮兵集群射击和步兵齐射相结合的战法。由于“火力战斗”的作用和效能得到了提高,因此出现了一种新的战术——线式战术。俄军在进攻中使用了游垒式的活动堡。
波土战争
波土战争指波兰国与奥斯曼帝国进行的历次战争,主要是为争夺乌克兰领土。
1618年,奥斯曼帝国乘全欧30年战争爆发之机采取了反对波兰国的军事行动。奥斯曼帝国在这次战争中的盟友是其附庸国——克里木汗国。
1620~1621年战争的是波兰黑特曼茹凯夫斯基袭击了普鲁特河采曹腊城地区锡利斯特里亚的别格列尔别克——伊斯坎杰尔·帕夏的土军,波军在该地败北。土军在这次交战中获胜,使土耳其苏丹奥斯曼二世感到能够实现征服乌克兰和波兰的愿望。
1621年,奥斯曼二世因恃有与俄国和瑞典结成的联盟,组织了反对波兰国的新远征。瑞典人将波兰兵力之一部吸引到立窝尼亚,但俄国却拒绝进攻波兰国。波兰国国王西吉斯孟德三世派出黑特曼霍德凯维奇统率的军队抵御土耳其人。
随后,黑特曼萨盖达奇内率领的4万乌克兰哥萨克与其会合。1621年9月,波兰人与哥萨克在德涅斯特河上的霍京附近交战中合同行动,打败了奥斯曼二世统率的土耳其—鞑靼联军,阻止了土军的推进。波兰抵御土耳其的战争是一次人民战争。土耳其人和鞑靼人虽然在数量上占优势,但却未能侵入德涅斯特河以东的乌克兰地区。
1672~1676年战争是由于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四世为夺取乌克兰,于1672年再次进攻波兰国而开始的。穆罕默德军队占领了卡梅涅茨要塞后,沿布恰奇和利沃夫两个主要方向继续进攻。波兰国处境危急,被迫于10月17日同土耳其签订了布恰奇和约。
但波兰议会拒绝批准这一条约,于是战争再次爆发。1673年11月11日,在霍京城下的交战中,波兰王国大黑特曼萨比斯基率领的波军获胜。
1683~1699年战争的爆发与发展均同奥土战争有关,波兰国作为奥地利的同盟国参加了这场战争。土军侵入包括在奥地利版图内的匈牙利西部。会合土军作战的有克里木汗的部队和变节的匈牙利封建主泰凯利等人的队伍。土军总兵力达17.5万人,而奥波等国联军的兵力仅有6.5万人。
1683年7月14日,土军包围维也纳。该城守军不超过1.3万人,而且装备不良。9月11日夜,萨比斯基率领2.5万名由波兰人和乌克兰哥萨克组成的联军赶来援救被围者。萨比斯基所部与奥军和德意志诸公国的军队协同作战,土耳其人遭到毁灭性失败,约2万人被击毙,损失火炮300门。
1684年,奥地利、波兰和威尼斯建立反土耳其的“神圣同盟”,1686年俄国也加入该同盟。
这时,奥斯曼帝国兵力不足,不能与同盟诸国作战。土耳其人在匈牙利东部、德涅斯特河、摩里亚、达尔马提亚以及顿河河口遭到一系列失败。奥波联军的节节胜利又鼓舞了巴尔干各国人民反对土耳其压迫的斗争。
1686年9月,土军放弃布达。1687年,又在摩哈赤战役中败北。
同年,土耳其帝国精兵起义推翻了穆罕默德四世的统治。土耳其人放弃了几乎整个摩里亚,1688年放弃贝尔格莱德,1696年将亚述交给俄国。1697年9月,土耳其人在蒂萨河上的津塔附近会战中遭毁灭性失败。1699年,土舰队在多瑙河上的维丁附近被击溃。奥斯曼帝国的屡次惨败和国内的社会经济危机迫使它求和。
1698年,在卡罗伐茨城召开了奥斯曼帝国与“神圣同盟”订立和约的会议,这次会议从法律上确认了中欧和东欧各种势力的重新划分。
俄土战争
俄土战争指俄国与土耳其为争夺黑海及其毗连地区的统治权而进行的战争。17世纪至18世纪上半叶所进行的战争,旨在结束奥斯曼帝国和克里木汗国对俄国的侵略,合并13世纪被蒙古鞑靼人侵占的黑海北部沿岸地区,夺取黑海出海口。这是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18世纪下半叶起,俄土战争的起因是:关于东方问题的国际矛盾尖锐化;土耳其企图对乌克兰和黑海沿岸国进行报复;以及俄国力图在巴尔干半岛和高加索巩固自己的势力,为此而依靠受奴役、信奉基督教的各族人民蓬勃发展的反对奥斯曼帝国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1676~1681年的俄土战争是在乌克兰同俄国重新合并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入侵乌克兰而引起的。土耳其反对重新合并。
它在1672~1676年的波土战争中占领了波多利亚,以后又依靠右岸乌克兰的黑特曼多罗申科,企图将整个右岸乌克兰地区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1674年,左岸乌克兰的黑特曼萨莫伊洛维奇被选为乌克兰的总黑特曼。多罗申科率部1.2万人于1676年占领了黑特曼首都奇吉林,企图借助于土军恢复自己的统治。
为阻止这一企图,俄国—乌克兰联军在萨莫伊洛维奇和罗莫达诺夫斯基的率领下,于1676年春渡过第聂伯河,包围了奇吉林,并于8月2日夺取该城,俘虏了多罗申科。在奇吉林远征期间,俄国—乌克兰联军与土耳其鞑靼军争夺奇吉林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
1679~1680年,萨莫伊洛维奇和罗莫达诺夫斯基率领的俄国—乌克兰联军依托新筑起的伊久姆鹿砦防线,击退了克里木鞑靼人的多次侵袭。土耳其由于未能达到目的,被迫于1681年1月23日签订了巴赫奇萨赖和约,承认左岸乌克兰与俄国的重新合并。俄军和乌克兰军的一致行动,对在战争中战胜土耳其鞑靼军起了重要作用。
1686~1700年的俄土战争是俄国反对奥斯曼帝国侵略斗争的继续。战争是在俄国加入反土“神圣同盟”之后爆发的。
战争过程中俄军进行了克里木远征和亚速远征。由于俄瑞战争迫近,以及同盟的其他成员国与土耳其缔结了和约,俄国政府也同土耳其缔结了君士坦丁堡和约。
战争的结局是:亚速和到米乌斯河的亚速海沿岸一带转归俄国。战争证明俄军必须进行改革。
1710~1713年的俄土战争是在北方战争期间进行的,以俄国的失败告终。俄国被迫放弃亚述,拆毁亚速海沿岸的工事。
1735~1739年的俄土战争是1733~1735年俄波战争后由于俄土之间的矛盾激化而引起的。
1736年5月31日,米尼赫元帅的第聂伯河集团军以猛攻夺占彼列科普,尔后又占领克里木汗国首都巴赫奇萨赖,但后来由于发生了流行疾病和缺乏粮秣及饮水,俄军被迫撤回乌克兰。拉西将军指挥的俄顿河集团军,在布列达利海军中将的顿河区舰队的支援下,于1736年6月30日攻占亚速。1737年7月顿河集团军在区舰队的协同下强渡锡瓦什湖,在萨尔吉尔河交战中击溃了克里木汗的军队。7月13日,第聂伯河集团军以猛攻夺取了奥恰科夫。
同年,奥地利参战,但奥军屡遭失败。为了与活动在瓦拉几亚和波斯尼亚的奥军协同作战,俄军于1739年初向摩尔达维亚展开进攻。从而使战争产生了转折。8月,第聂伯河集团军在斯塔武恰内战役中击溃了土军。
根据摩尔达维亚代表团的请求,摩尔达维亚被接收加入俄国版图。俄国由于面临瑞典入侵的威胁而且同盟国奥地利及退出战争,不得已与土耳其签订了贝尔格莱德和约。在1735~1739年的俄土战争中,强渡地形复杂的水障碍的经验丰富了军事学术。
1768~1774年俄土战争是由奥斯曼帝国对俄国的侵略行动和反对俄国在波兰扩大影响而引起的,是俄国争夺黑海出海口斗争的继续。10月6日,得到法奥两国支持的土耳其对俄宣战。
为此,俄国将戈利岑将军的第1集团军从基辅调往霍京,将鲁缅采夫将军的第2集团军调到第聂伯河与顿河之间的地区作战。1768年12月,克里木汗卡普兰·格来的军队入侵乌克兰领土。俄第2集团军在击退敌人对乌克兰的进攻后,前出至亚速海,封锁了克里木。在多瑙河战区,戈利岑与20万敌军作战。
在对霍京的两次猛攻失利后,他被迫于1769年6月率部撤过德涅斯特河。11月,土耳其驻防军由于缺少食物,放弃了霍京。第1集团军在新任指挥官鲁缅采夫的指挥下向雅西展开进攻,于10月7日占领该城;第2集团军沿南布格河作战。1769年7月,海军上将斯皮里多夫的分舰队从波罗的海驶入地中海参战。
在1770年的战争中,第1集团军在坑田墓地附近及拉尔加河和卡古尔河河畔击溃了敌军。俄国分舰队在爱琴海的出现,促进了希腊人民反抗土耳其统治的起义。
在切斯梅海战中,俄国分舰队击溃了土耳其舰队,从而保障了自己在爱琴海的制海权,并完成了对达达尼尔海峡的封锁。9月,俄军以猛攻夺取了宾杰里要塞,7~11月,先后攻占了伊兹梅尔、基利亚、布赖洛夫和阿克尔曼。
1771年,第1集团军展开军事行动,在多瑙河区舰队的协同下,于2月占领了茹尔扎,3月封锁了土耳恰和伊萨克恰要塞。多尔戈鲁科夫将军的第2集团军在亚速海区舰队的协同下,于6月25日以猛攻夺取了彼列科普,并占领了克里木。
奥军推进到俄国边境之后,俄第1集团军转入积极防御。
该集团军分3个集群在1000公里的正面作战,于6月和10月多次击退企图以优势兵力冲入多瑙河左岸地区的土军。俄国舰队在地中海成功的行动,促进了埃及和叙利亚的阿拉伯人1771年反土起义的爆发。俄国在陆海战场的胜利迫使土耳其于1772年5月30日在茹尔扎同俄国签订停战协定。11月12日,俄国又同克里木汗萨希布·格来缔结条约。
根据条约,克里木脱离土耳其,处在俄国的庇护之下。
1773年的军事行动是在巴尔干战区进行的。6月,鲁缅采夫集团军渡过多瑙河,包围了锡利斯特里亚要塞。5~6月,苏沃洛夫将军的部队多次成功地袭击了图尔图卡伊。
但由于兵力不足,鲁缅采夫集团军被迫撤过多瑙河。9~10月,俄军企图攻打瓦尔纳和叙姆拉,均未果。
1774年6月,鲁缅采夫率俄军5.2万人强渡多瑙河。6月20日,俄军在科兹卢贾附近击溃土军4万人。萨尔特科夫的部队在图尔图卡伊附近击溃土军1.5万人。鲁缅采夫所部封锁了叙姆拉、鲁叙克和锡利斯特里亚诸要塞,其先头部队越过了巴尔干。
在这种形势下,俄土双方于7月24日签订了楚库克—凯那尔吉和约。和约确认了俄国在这次战争中的胜利,保障了俄国自由进入黑海。
在1768~1774年的俄土战争中,陆军和海军的战略协同动作、强渡大的水障碍、山地进攻、争夺要塞等方面的经验丰富了俄军的军事学术。鲁缅采夫在战争中创建了协同陆军完成战斗任务的利曼桨船区舰队。
战争中,广泛采用新式疏开战斗队形——师、团方阵,采用与射击兵散开队形相结合的纵队取代线式战斗队形。鲁缅采夫和苏沃洛夫制定的教令和守则反映了部队的战斗经验。
1789~1791年的俄土战争是由于土耳其的复仇计划引起的。土耳其要求俄国归还克里木,承认格鲁吉亚为土耳其的属地,允许土耳其检查出入海峡的俄国商船。俄国拒绝了这一最后通牒,土耳其便对俄开战,出动了20万军队和一支强大的舰队。俄军统帅部展开了2个集团军:叶卡捷琳娜集团军和乌克兰集团军,以及克里木军团和库班军团。
同时,还调动了黑海舰队。1787年8月21日,土耳其舰队的大部兵力向停泊在金布恩附近的俄国护卫舰发起攻击。9月13日夜,土军700人在金布恩沙咀登陆,但被俄军击溃。
10月12日,土耳其登陆队在炮火掩护下在金布恩附近登陆,但遭到苏沃洛夫军团的急速突击,几乎被全歼。1788年战争初期,奥地利加入俄国一方参战,并派出科布尔格斯基亲王的军团2.6万人在摩尔达维亚作战。
战争过程中,俄军围攻并夺取了霍京和奥恰科夫要塞。在攻打奥恰科夫要塞时,舰队起了重要作用。
在1789年的战争中,乌克兰集团军在比萨拉比亚对宾杰里以及其他要塞展开了争夺战。1789年8月1日,一支俄国部队和奥地利的一个军团在福克沙尼击溃奥斯曼·帕夏的军队3万人。9月22日,俄奥联军在苏沃洛夫的指挥下在雷姆尼克河畔粉碎了尤素甫·帕夏宰相的土军10万人。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露梅雨子

搬来我的小板凳坚持学习

猜你喜欢
伟大的军事领袖/世界军事百科丛书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学习军事知识,加强现代国防建设,更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本专辑是“世界军事百科”丛书的第三部分“军事人物篇...

by:优雅关关

勇敢的军事英雄 丨 世界军事百科

本书综合了国内外最新的军事历史研究成果和军事科技发展概况,编撰了“世界军事百科”丛书。本套书系共计35册,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武器装备篇”,主要包括陆战武器...

by:端木崖

世界军事科技百科全集

世界军事科技百科第二季重磅来袭>>>点击收听结合历史、热点,更全面透彻了解军事科技大国崛起:头条科技丨国际热点追踪>>>点击收听热点、科技、局势三大方向,深度...

by:娱悦佳音

世界军事百科第二卷

本套丛书不仅客观地记录了人类历史上的军事活动,对军事历史上的重要的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争、战役、将帅、武器,当时的政治格局、兵力部署、攻防态势都有详细的展示,以...

by:任声鼎沸

世界军事百科·第二卷

本套丛书不仅客观地记录了人类历史上的军事活动,对军事历史上的重要的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争、战役、将帅、武器,当时的政治格局、兵力部署、攻防态势都有详细的展示,以...

by:团某某

现代陆战的放映┃军事战争┃军事历史┃世界军事百科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国防教育的...

by:菱啊菱啊菱

世界军事百科·第一卷

本书不仅客观地记录了人类历史上的军事活动,对军事历史上重要的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争、战役、将帅、武器,当时的政治格局、兵力部署、攻防态势都有详尽的...

by:_王翔宇_

古代军事的制度|世界军事百科|历史故事

冯平、王国富、吴志樵编撰的“世界军事百科”丛书,综合了国内外最新的军事历史研究成果和军事科技发展概况,内容全面、史事详尽,具有很强的资料性和系统...

by:叶位

世界军事科技百科第五季|军事武器解说

原创节目武器,是士兵打仗致胜不可或缺的因素。从冷兵器时代到热兵器时代,从封建王朝到社会主义,人类社会在进步,劳动工具也在进步,可见,一个强国的屹立是离不开武器的...

by:娱悦佳音

世界军事百科·第二卷|军事历史爱好者必读|世界历史

本套丛书不仅客观地记录了人类历史上的军事活动,对军事历史上的重要的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争、战役、将帅、武器,当时的政治格局、兵力部署、攻防态势都有详细的展示,以...

by:CV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