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好消息扑来,中国干了2件大事,新一代人造太阳亮相

2024-04-16 15:54:4008:05 47
声音简介

前言:

2023年12月14日,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正式全世界进行开放!的那一刻,所有国人无不为之振奋,同时也惊艳了全世界。

然而这还不算完,除了人造太阳以外,我国的科研人员又干出了一件大事,成为全世界第二个拥有该项技术的国家!这两个好消息让国人们更是充满了骄傲与自豪!

人造太阳究竟是什么?他的出现又意味着什么呢?

人造太阳

中国环流三号,是中国自主设计研制的可控核聚变大科学装置,也被称为新一代“人造太阳”。

跟字面意义给人产生的感觉不同的是,人造太阳并非是用来产生光照的,根据官方解释,人造太阳是指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

“中国环流三号”,再次刷新中国磁约束聚变装置运行纪录,首次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在磁约束核聚变研究转向高性能聚变等离子体运行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突破技术封锁,提升中国制造

新一代“人造太阳”由多种核心部件组成。为了研制人造太阳,背后的励志故事数不胜数。

以真空室为例,设计研发初期,科研人员到处寻访,均因该设备的设计要求高、难制造、不易焊接、缺乏经验等原因被告知无法加工。

科研人员不分昼夜的将科学设计参数细化,将理论变成可以具体实操的工程图纸,并且亲临制造第一线,和制造人员同吃同住,这样在制造的过程之中一旦发现问题,可以迅速的做出调整!

历经艰难探索,团队的相关工艺水平和指标均实现领跑。

美国曾以核心技术为由禁售建设“人造太阳”所需的高强度膨胀螺栓。

面对该‘卡脖子’难题,我国科研人员并没有放弃,他们知道,这是自己的使命,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于是他们遍寻资料,历经上千次实验,终于狠狠的打了老美的脸!

不仅如此,我们的所生产制造的大尺寸高强度膨胀螺栓,成本更是缩减了90%!

也正是通过这种高强度的技术攻关,“人造太阳”研发团队掌握多项核心技术,通过与国有大型企业合力攻关,极大提升了企业复杂产品的研发能力和装备制造水平。

我国是能源大国,对煤的需求量极大。为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改用清洁能源势在必行。

人造太阳是ITER计划的核心部分,那什么是ITER 计划呢?

ITER计划介绍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是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

建造工期极长,耗资巨大,科研难度极具挑战性。

该计划将集成当今国际上受控磁约束核聚变的主要科学和技术成果,首次建造可实现大规模聚变反应的聚变实验堆,将研究解决大量技术难题。

如果此项技术得不到突破,受控核聚变将成为空谈,无法实现!人类在该项领则会停滞不前。

早在2003年,我国就已参加ITER计划谈判。也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期间,中国先后承办了两次重要的ITER国际会议,并且,在2006年5月,中国作为ITER谈判联合小组的重要成员,与多国共同草签了ITER计划协定。

我国参加ITER计划是基于能源长远的基本需求考虑。

不管是煤炭,还是石油,能源问题一直困扰人类,除了能源枯竭的问题,更注重要的是清洁能源的问题,当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已经不是单纯的对某个国家带来好处,而是造福全人类!

所以,该项研究也成为了多国合作的重中之重!

与常规清洁能源相比,聚变能资源广阔,环保,核废料放射性较低,是人类未来的主要能源,也是目前认识到的可以最终解决人类社会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知道了什么是ITER计划,再来聊聊我国核聚变能研究的发展历史。

我国核聚变能研究的发展历史

我国核聚变能研究开始于60年代初,尽管经历了长时间非常困难的环境。

但始终能坚持稳定、逐步的发展,建成了两个现代化专业研究所,即西南物理研究院和合肥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从一开始,我国把实现受控热核聚变能作为主要方向。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集中选择了托卡马克为主要研究途径,先后建成并运行了小型CT-6、KT-5、HT-6B、HL-1、HT-6M及中型HL-1M。

历经多年艰苦卓绝的研究,和科技人员的辛勤付出,不断取得突破进展,始终保持在世界先进行列。

“中国环流三号”是目前我们取得的又一重大科研进展,对全世界进行开放,是国人的骄傲。

另一项震惊全世界的技术,就是可重复使用航天器

可重复使用航天器

2023年12月14日,载入我国史册的一幕在酒泉发生了,在万人瞩目的情况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随着一声轰鸣,逐渐离开地面,划破长空。

这一刻,它也完成了发射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的使命。

什么是可重复使用航天器?

说直白一点,就像是送货的货车,需要向目标地点运动货物或者人员,货车肯定不会出现运送一次货物就直接报废,而是可重复使用大货车。

当航天器从地面到太空的的运输任务中,它所经历的环境和冲击远远比在陆地上运输的货车要恶劣、巨大!

所以在此之前,基本上完成一次任务后,基本就不能中再次使用了,这其中最大的难点就是其以什么样的方式重要零部件几乎无损的情况下安全按返回,让科研人员稍作调整以后可以再次使用!

历史背景

20世纪60年代当苏联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加加林也成为了在宇宙当中亲眼考到地球这颗蓝色星球全貌的人!

光阴荏苒,在而后的50年间,各国的航天科研人员呕心沥血,才有了如今远超当时的水平!

载人航天任务主要包括近地轨道空间站任务和载人登月、月球基地以及火星基地等载人深空探测任务。

众所周知,现如今当火箭或者载人航天飞船每一次发射,都要研发和制造经费高达数百亿,我国在过去的十年中,累计研发经费已经超过3万亿元!

但是火箭的每一次发射基本都是一次性的,如果可以有一个航空器可以来回穿梭与地球和宇宙当中,执行一些类似与向空间站运输的任务,这大大降低了研发成本,让更多的钱可以用在其他的领域,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整体上来说,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的发展并不是中国在做,世界早就有这些技术的发展,比如,美国“星际客船”是波音公司与NASA“商业乘员计划”合作开发的新一代载人飞船,它就具备重复使用能力,最多可使用10次,以6个月为周期实现复飞。

中国的和美国这方面的成果有什么不同?

美国开发的是传统的飞船,与航天飞机不同。目前,美国的国家队和商业公司都在开发可以重复使用的载人飞船,但它并不是可以完全重复使用的。

可以重复使用的部分是返回舱,通过维修调整后可以再次发射,这在未来是可能会实现的。类似的项目在我国也有,新一代载人飞船的试验船已经在几年前发射成功并回收,目前还在实验阶段。实验船的技术指标之一就是可以多次使用。

相信过几年就会看到,随着我国新一代的载人火箭成熟,取代长征二号F系列,新一代的载人飞船也会随之推出,国家新一代的飞船也可能实现重复使用。

但这种重复使用技术路线与新闻里提到的不同,我国正在走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这是我国航天能力大幅提升后进入世界航天强国之林的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事件。

中国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研究将带动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高精度制导控制、先进空天动力、耐高温轻质材料与结构制造、重复使用评估标准等学科和技术的发展,即对重复使用运输系统开展的相关研究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基础学科和工程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

当科技逐步的发展,未来人类对于太空的探索将更加频繁,比如空间站中的研究人员,需要的就是源源不断的补给,一些新的科研项目,也会大量的运输到太空,交付到科研人员手中,

重复使用技术成为降低航天运营成本则成为了必需要完成的技术。

结语

时代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不断向前,国与国之间也在持续的发展中不断竞争。要在这飞速发展的节奏中始终能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坚定不移的发展科学技术,提升自己的硬实力,保持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

在这方面,我国科学技术人员功不可没,在国家的大力投入和他们夜以继日的不懈奋斗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一个又一个胜利。

今天的我们,正迈着坚定的脚步,昂首阔步,奋发图强,去迎接伟大的民族复兴。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好消息,坏消息(宇擒顾纵)

轻松听故事,感谢小鱼儿们的久久陪伴!作品来源:微博作者一只阿柴622

by:鱼冷霜

未读好消息

未读好消息是一档有趣没用知识大赏,由三位不靠谱主播带来泛人文科普领域的靠谱冷知识。让我们一起,把未读变成已读,从好奇心出发,了解世界!

by:未读UnRead

好消息在广西

FuYin好消息在广西的旅程

by:金湖有约

老talk消息

老编辑主理,五环内硬核谈话节目

by:老talk消息

财经消息

用白话分享生活咨询

by:泉爱粤语

心海的消息

这是林清玄老师的知名演讲集,阐释回到此刻,回到现在,作者在书中与读者零距离交流,探讨的题目都与人生诸多苦闷密切相关。从社交关系,身份,义务到工作等,讲解难思难意...

by:安心若水SUN

两大联盟大对决

主播团队倾情演绎,综合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资料。在有关部门和专家指导下,以整个历史进程为线索,贯穿了主要历史时期、主要战场战役和主要军政人物等,以准确...

by:轩缘齐天

好运短消息,铃声。

用一种愉悦的声音常提醒你好消息或好的能量铃声来帮助我们对好运程的拥有。

by:财神大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