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馍叔”火了,双面人生惊艳全网

2024-04-18 04:33:4814:17 785
所属专辑:环球人物
声音简介

“我手里握着的那支笔,

就是我向这个世界传达心声的话筒。”

作者:牛志远

清晨5时,湖北鄂州,王连生一把拉开卷闸门,早餐店像往常一样开门迎客。

路上的行人渐渐多起来,他揭开摞得高高的蒸笼,半夜蒸好的“开花馒头”不多时便一售而空。锅里的油条还正炸着,滋滋作响。

小店前等候的客人越来越多,王连生也不着急。他穿着一身迷彩长衫,一声不吭地忙活着,动作娴熟,不疾不徐。

王连生并不是一开始就会炸油条的。他的一双手,更擅长握笔。

优秀作文“钉子户”

1970年,王连生出生于湖北鄂州的一个村庄。1989年的一天,村里发生了一件“大事”。送信的邮递员拿着一封收件人是“阿茕”的信问遍了全村,得到的答复都是“村里没有这个人”。正当快递员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19岁的少年出现了,这位少年是王连生,他说自己就是阿茕。

阿茕是王连生给自己取的笔名。

从读初中开始,王连生就写得一手好文章,他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读。就连同学们也一致认为,王连生是班上的优秀作文“钉子户”。

但王连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像他的写作水平那样高调。“我不爱说话,是那种半天支支吾吾说不出一个字来的人。”不过,他有自己擅长的表达方式,“我手里握着的那支笔,就是我向这个世界传达心声的话筒”。

也正因为如此,除了王连生自己,没人知道他就是阿茕。王连生向环球人物记者回忆,“那天为了证明我就是我,还找了村里盖章”。30多年过去了,王连生依然清楚地记得:“信封里装着样刊、一封约稿信,还有一张稿酬通知单。”

·王连生珍藏着媒体1993年寄来的信,信封上的收件人为“阿茕”。

除了擅长写文章,王连生还热衷于玩“文字游戏”——猜灯谜,他将猜灯谜的过程看作是自己的“大脑体操”。如今,当年的谜面、谜底已记不清楚,但王连生还清楚地记得,“一次我将五条字谜一一攻克,把答案寄给了电台。后来我才知道,这五条字谜在全省只有五六位猜中者”。这之后,王连生更是如同找到了诀窍一般一发不可收拾,一连猜中了几十期。

王连生的名字也因此常出现在电台广播中,许多听众慕名给他写信,久而久之,彼此成了笔友。

“茕”字有孤独的意思。笔友们的出现,让他不再是那个孤独的“阿茕”了。

“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

1993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向大江南北。这时的王连生23岁,像许多当时的年轻人一样,他打算南下,到广州去。在他看来,那里是可以实现文学梦想的沃土。

到了广州后,经一位温姓笔友介绍,王连生结识了一位孙姓笔友。“他在黄华路的一座写字楼里开一家公司,‘以商养文’。”因为共同的文学梦想,王连生得到了这位笔友的赏识,在他的推荐下,王连生获得了一家广州媒体记者岗位的应聘机会。巧合的是,王连生曾在这家媒体的刊物上发表过文章。

然而,抱着“录取应该有希望”这一想法的王连生却迟迟未能收到入职通知。他每日都徘徊在劳务市场,期望找到一份赖以生存的工作。

·1993年,王连生在广州。

工作是找到了,可工作内容恰恰是他的短板。“我进了一家正在筹备中的报社工作,应聘的岗位是记者,录用后却被安排到广告业务部门。要做好这份工作必须能说会道,善于交际,我又笨嘴笨舌,无法适应。”工作期间,他只完成一单业务。“还是孙姓笔友托我在该报给他的公司登了一则广告。”于是,深感格格不入的他选择了逃离。

1994年,王连生离开广州。这之后,他做过许多工作。“一开始,我在湖北老家种地,种了7年,这7年我就像给自己做了一个‘茧’,困在其中。”为了从“茧”中挣扎出来,他选择外出务工,“去城里卖过鸡蛋,也到山东工地挖过桩”。

“此后很多年,我终日劳碌奔波,为了一箪食而苦耕岁月,为了三斗米而低眉折腰,也没有了写字的闲情与逸致。曾经做过的文学梦,也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王连生说。

“迂腐且固执”

2009年的一天,39岁的王连生突然产生了再次拿起笔写几个字的想法。“或许是因为我即将步入不惑之年,总有朝花夕拾的情愫在心头萦绕,想写一写回不去的童年,渐行渐远的家乡和逝去的父母,还有流淌在心间的那条弯弯的小河。”

王连生常在文字中提到家乡。他写道:“我是在一条曲曲弯弯的小河边长大的。这条小河像一根脐带一样,一头连着长江,一头连着梁子湖。我的家乡位于江之南岸,湖塘星罗棋布,沟渠纵横交织,人称‘百湖之市’,于我而言,这里就是我心中的江南。”

·王连生在长江边。

于是,王连生给自己取了一个新的笔名“江南好”。用这个笔名,他陆续写了十来篇文章,发表在一家本地报纸上。但不久,他又一次停笔了。

这次停笔的原因比起上次多了些温情——在家乡鄂州的一条小街上,他与妻子开了一家早餐店。“我们就这样在这条街上安定下来,一待便是十多个年头。”

对于小店的经营,他依然如他自己所言的那样“迂腐且固执”——他坚持蒸馒头时不用任何添加剂,因此发酵慢、时间长,蒸出来后外表也不漂亮。蒸馒头是如此,炸油条也是一样,王连生总是慢条斯理,坚持品质至上。

·王连生炸的油条。

“快快快!两根油条!”这是每逢工作日早上8点,王连生最常听到的一句话。面对催促,他总是耐心地回复:“千万别等呐,还得等1个小时呢。”

但顾客们还是会等,等得着急的时候,还会提一些建议:“我说老板,你就不能切两根油条面到锅里先炸出来给我吗?一定要全部切完再炸?嗯?咋就这么呆板呢?”

还有顾客会朝油锅的方向一努嘴,说:“喏,怕是要等到天黑哟,你看他炸油条多复杂哦!这不像是炸油条,倒像是造火箭。”

·王连生在专注地擀面。

王连生虽听到了这些建议,但依然有自己坚持“慢慢来”的理由。“油条面必须一口气切完,否则会迅速回弹,造成厚薄不匀的。说我炸油条像是造火箭,这话是极为贴切的。我总觉得,做早点也需要严谨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从手中的擀面棍下出来的,不是油条和馒头,而是一枚枚精确无误而又完美无瑕的‘火箭’。”

这些年,那条小街上的居民不知“江南好”,只知道在街上有一家早餐店有个不爱讲话的老板,虽然做起活来慢吞吞的,但是蒸的馒头劲道可口,炸的油条个个金黄。因此,他们嘴上抱怨,却还是耐心等着下一锅刚出炉的油条。

“馍叔”

2024年1月24日,这条安静的小街上也发生了件“大事”。

一大早,王连生的店里来了两拨记者。他们分别从省里、市里远道而来,此行是专门来采访王连生的。更准确的说,是来采访“江南好”的。

2019年,是王连生经营早餐店的第8年,他已经从黑白颠倒的作息当中形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规律生活。“深夜两点起床,磨豆浆、烧浆、点豆腐脑、蒸馒头;天刚亮时开始炸油条,上午10时左右全部炸完;下午或者傍晚时分就准备第二天的食材。”

每天深夜,磨完豆浆、将馒头放进蒸锅的间隙,王连生在做什么?他答:“写几个字。”

·深夜的早餐店里,王连生在写文章。

从2019年开始,王连生用“江南好”为昵称开始在社交平台写文。写童年旧事,写早餐店见闻,也写与妻子的日常。

在以视觉体验为流量密码的短视频平台,他的视频画面简单到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粗糙,只是没有任何技巧地拍摄自己炸油条、蒸馒头、磨豆浆的日常。但就是这样的视频,硬是凭着真实、暖人的文案吸粉30多万。

王连生称呼这些粉丝为“大朋友”“小朋友”。对他而言,这是一群和他心灵相通、同哭同笑、共鸣共振的人。“我就像孔乙己一样,一辈子都生活在嘲笑声中,唯有一群小朋友,才不嫌弃我,并愿意分享我的‘茴香豆’。”

这几年,王连生从不透露真实姓名、店址和任何联系方式。“大朋友”“小朋友”便称呼他为“馍叔”。有人在视频中看到他的手被热油烫伤,便第一时间寄来烫伤膏;有人通过视频中出现的街景辗转找到他,丢下礼物就跑;还有一些则是远道而来,只为安静地吃一顿早饭。

1月24日,除了两拨记者,就有一位粉丝从武汉远程赶来。“他要了一碗豆腐脑,一根油条,伏在门口的长桌边,安安静静地吃着。”

尽管不善言谈,王连生还是选择走过去和这位朋友说几句话。攀谈之中,王连生得知,“他创业失败后,心情压抑,是敝人的文字治愈了他。最近,他又振作起来重新创业,终于有了一点起色,于是赶来想当面感谢。听到他说这些,我既诧异不已又感动莫名”。

一碗豆腐脑,一根油条,算起来不到5元。这位粉丝临走时却支付了188元。王连生急了,拉扯之间,在一旁的记者围了过来。

面对镜头,王连生无措极了,“倏地一下钻到桌子底下”。这时,这位粉丝站了出来,“他紧紧地把我护在身后,我就像面对着一堵遮风挡雨的墙”。

王连生与粉丝就是这样相互庇佑的关系。2023年四五月份,他有一段情绪低落的日子,近两个月没有更新,评论区炸开了锅,纷纷寻找“馍叔”。还有粉丝跑到“大粉”的评论区留言关心“馍叔”近况。

·许多关心王连生近况的粉丝在“大粉”评论区留言。

王连生并没有向环球人物记者细说情绪低落的原因,再次回忆起这段时光只是说:“那段黑暗无边的日子里,我把社交平台全部卸载了,看不到任何评论、私信,但他们还是每天留言,字里行间全是鼓励。”

王连生记住了这些时刻,用心,也用笔。在每天深夜两点,或者在一个忙里偷闲的下午,他会郑重地写下这些字:“此前,我们的生活从未有过任何的交集。是无所不能的大数据时代,使得两个素不相识、年龄悬殊而又品性相近的人相遇,从而演绎了一段不是亲人而胜似亲人的感人故事。”

一般情况下,写完这些字,正是天蒙蒙亮的时候,王连生会抽身出来,一头扎进豆浆油条冒着热气的清晨,一边听着顾客的催促声,一边自顾自地慢条斯理地摆放好刚刚出锅的“火箭”。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大朋友”与“小朋友”会迎着朝霞读到这些文字,获得新一天的“能量补给”。

·王连生将炸好的油条排列整齐。

年过五旬,已经没太多事情可以撼动王连生这紊乱中透着规律的日常安排,就好比在采访最后,当他向记者讲完这许多故事时,正是傍晚6时,他说:“小朋友,我得先准备明天的油条和馒头了。”

不难预想,次日深夜2时许,这条小街上应该会照常亮起一盏灯,磨完豆浆的王连生会坐在板凳上掏出手机,“江南好”悄悄上线。他会写下一段新的或者旧的故事,故事温暖,像豆浆一样冒着热气。

总监制: 张 勉

监 制: 张建魁

主 编: 许陈静

编 审:苏 睿

备注“环粉”即可加入环环大家庭

商务合作请联系

电话:010-65363483、65363115

QQ: 3144809109

邮箱:3144809109@qq.com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万一火了

听友群建好啦!家人们添加微信onezhuanzai,申请好友时备注听友群,来群里找我们玩儿!《万一火了》是由「one文艺生活」编辑部出品的泛生活类播客。用闲聊的...

by:万一火了

妈妈发火了

小山开心地吃炸酱面、认真地画着图、努力玩着泡泡,但是为什么又惹妈妈生气了呢?小山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妈妈发火时,不知哪里来了股神秘的力量,一下就把小山变...

by:海格瑞绘本魔法城堡

掰馍会谈

对于西安人来说,吃羊肉泡馍前的掰馍环节,是一个非常微妙的时段,一个人的时侯只能边掰边闭嘴冥想。几个人围坐在一起的时侯,则有着说不完的话,仿佛村里凑一块收拾农货的...

by:掰馍会谈

大叔爱上我|总裁甜宠双播剧(一念成馍/呆小蕊)

订阅订阅订阅【专辑简介】她结婚这么多年,才知道丈夫和好姐妹背着她孩子都有了,还把自己的孩子换了!痛不欲生之际,四叔归国,空降公司总裁,那样清贵冷峻,却唯独对她与...

by:一念成馍

我们学校要火了|双男主 校园青春|双播

内容简介:苏玏,男,19岁。现就读Z大中文系,大二学生一枚。目前在学校的存在感,几乎为零。对于这个结果,他非常满意。大二一开学他就给自己定下目标,本学期一定要继...

by:伍柒壹五七一

笑面人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笑面人》是法国作家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这是一出发生在英国贵族统治下的悲剧。一个贵族上议员...

by:上海译文出版社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