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谷雨)

2024-05-04 22:53:5905:44 34
所属专辑:二十四节令
声音简介
清明过后,到了谷雨。所谓谷雨,就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民谚有“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说法,尤其让人觉得“春雨贵如油”。这个时候,如果有一场好雨知时而降,无论是谁,都会心生喜悦。在这个节气,跟大家分享的是王维的《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让大家领略一下雨中长安城的气派。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圣制:皇帝写的诗。蓬莱:宫名,谓大明宫。兴庆:兴庆宫,唐玄宗为诸王时以旧宅改建;唐代宫城位于长安东北,而大明宫又位于宫城东北。兴庆宫在宫城东南角。
阁道:大明宫入曲江芙蓉园的复道。应制:指应皇帝之命而作。
渭水:即渭河,黄河最大支流,在陕西中部。
秦塞:长安城郊,古为秦地。塞:一作“甸”,这一带古时本为秦地。
黄山:黄麓山,在今陕西兴平市北。
汉宫:也指唐宫。
銮舆(luán yú):皇帝的乘舆。
迥出:远出。
千门:指宫内的重重门户。
上苑:泛指皇家的园林。
双凤阙:指大明宫含元殿前东西两侧的翔鸾、栖凤二阙。阙:宫门前的望楼。
阳气:指春气。
行时令:行迎春之礼。
宸(chén)游:指皇帝出游。
物华:美好的景物。
这首诗的题目真长,有二十三个字,比一首五言绝句都长了。既然这么特别,就先讲讲诗题吧。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怎么看这个题目呢?这个题目其实分三部分,“奉和圣制”是一部分,“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是一部分,“应制”又是一部分。在这三部分中,首先要看的是哪部分呢?最先看的应该是最后两个字“应制”。因为这代表着一类诗,就叫“应制诗”,其实就是奉皇帝的命令而写的诗。这类诗在中国古代数量很多,立意大体上都是要颂圣。
看完结尾再看开头。开头是“奉和圣制”,什么意思呢?所谓“圣制”,又叫御制,就是皇帝自己写的诗。奉和圣制,就是奉皇帝命令,和皇帝御制的诗。皇帝御制的这首诗是什么题目呢?是中间的那部分“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这个题目也很长,其实还可以再分成三段来理解。第一段,“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这是讲地点。皇帝写诗的时候在哪儿呢?在从蓬莱宫走向兴庆宫的阁道中。蓬莱宫其实就是大明宫,是唐朝三大内之一的“东内”,在长安城的东北边。大明宫始建于唐太宗朝,本来是给太上皇唐高祖修建的避暑宫殿。后来,唐高宗的时候大规模扩建,建成之后,唐高宗就从太极宫搬到大明宫,从此东内大明宫就取代了北内太极宫,成为唐王朝的政治中心。
那兴庆宫又在哪里呢?兴庆宫号称“南内”,在长安城的东南部,本来是唐玄宗李隆基做藩王时的王府所在地,当时还叫兴庆坊。唐玄宗由藩王成为皇帝,兴庆坊也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到开元十六年(728),正式成为唐玄宗的听政之所,号称南内。那阁道又是怎么回事呢?本来唐朝只有一个太极宫,但是唐高宗扩建了大明宫,唐玄宗又扩建了兴庆宫,三大内之间总有往来,特别是大明宫和兴庆宫之间,来往还非常频繁。皇帝在长安城往来穿梭,多扎眼、多不安全啊,怎么办呢?开元二十三年(735),就修了一条从大明宫直通兴庆宫的空中走廊,有点像现在的过街天桥,称为阁道。当然,修的时候已经是开元盛世了,皇帝该办的大事都办得差不多了,有比较多的休闲时间,所以这个阁道又一路往南修,一直修到曲江。这样一来,皇帝无论是在两宫之间巡游,还是到风景名胜区游览,都有了专门通道。
“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这是第一段,讲写诗的地点。第二段,“留春雨中”,这是讲了一个意外事件。皇帝从蓬莱宫往兴庆宫走的时候,本来并没有下雨,但是走着走着,忽然下起雨来了,车驾就被截在了雨中,这也就成了这次君臣唱和的背景。第三段,是“春望”,车驾被滞留在春雨中,干点什么好呢?就在阁道上,居高临下地看看长安城吧。一看之下,唐玄宗诗兴大发,马上写了一首诗,就叫《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写完之后,余兴未尽,又让身边侍从的大臣们唱和。王维是侍从人员之一,于是就有了这首《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这样的诗怎么写呢?看王维的吧!
首联:“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渭水就是渭河,从长安城的西北方向一路东流。黄山不是今天安徽省的黄山,而是黄麓山,在今天陕西省兴平市,也在长安城的西北方向。诗题中不是有“春望”吗?阁道在长安城的东边,所以诗人自然而然从东向西,放眼望去。他看到什么了?他看到的是渭水曲折,萦绕着秦朝的关塞;看到的是黄山斜倚,环抱着汉朝的宫殿。要知道,唐朝的咸阳宫和汉朝的长安城都在唐朝长安城的西边,所以放眼望去,确实会看到黄山渭水、秦宫汉阙。这就给春望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视野。但这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什么呢?秦塞汉宫,这又是一个多么壮阔的历史背景啊。唐朝人回首往事,最喜欢的就是强秦和雄汉,所以王昌龄才会说“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李白也才会说“秦娥梦断秦楼月”,才会说“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王维在阁道之中,放眼望去,不仅看到了雄壮的山河,更看到了历史的风烟;时空交错,看得大,想得深,首联就非常有气象。
再看颔联:“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上一联是远看,这一联就是回看了。回看什么地方呢?回看来时的路。诗人不是和皇帝一起从大明宫往兴庆宫走吗?因为阁道架在空中,所以从阁道上往大明宫方向看过去,一道道宫门,一行行垂柳如列队一般,由近及远,尽收眼底,这是“銮舆迥出千门柳”。那“阁道回看上苑花”呢?从阁道回望,远方上苑里一片繁花,如锦似霞。花和柳相对,这就是春天啊。柳是一列,这是纵向的景观,而花是一片,又是横向的景观,这样一横一纵,柳绿桃红,真是看不尽的春色。远望写了,回望也写了,接下来该写什么了呢?
最漂亮的颈联出来了:“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这是四望啊,看长安城的全景。四望也得有个焦点,焦点在哪里?云雾缭绕,广阔的长安城里,一般的建筑都变得模糊起来,只有宫门前一对高高的凤阙昂然挺立,好像要凌空飞起,这是何等壮观;再往周围望去,春雨茫茫,万家攒聚,一株株春树,尽情享受着雨水滋润,又显得格外生机勃发。题目中不是有“留春雨中春望”吗?现在点春雨了,在细密的雨帘之下,凤阙、春树和人家交相辉映,高出的是凤阙,平面的是春树和人家。上一联是一纵一横,这一联就是一上一下了,真是一幅立体的春雨长安图啊,春光无限,气象万千。
个人觉得,古往今来写长安城的诗,没有比这更漂亮的了。不仅漂亮,还高华。高华在哪里?往深里想一层就知道了。“凤阙”代表什么?代表皇帝,皇帝昂然挺立,何等雄伟!人家代表什么?代表百姓,春树接受着雨水的滋润,正如人民享受着皇恩的滋润一样。正因为有上天的雨露和皇帝的恩泽,长安城才能这样美好繁盛,这才是凤阙与人家相对的真正含意,这不是简单的景色描写,这已经在颂圣了,但是,颂得那么自然含蓄,让人舒服,这就是本诗的高华之处。
“远望”“回望”“四望”都望过了,题目中的“两宫”“阁道”“春雨”也都已点足,怎么收尾呢?看尾联吧:“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阳气”就是春气,“行时令”是指按照季节变换来安排相应的工作,“宸游”则是取天子譬如北辰的意思,代表皇帝出游。那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虽然春色醉人,但是,皇帝这次从大明宫到兴庆宫的出游,却并非为了玩赏春色,而是为了顺应阳气,顺天时而行时令,这正是在履行皇帝的职责。
为什么要写这两句?这就是应制诗的要求了。我们前面说了,应制诗的主题就是颂圣,你无论写什么,最后都要回到皇帝身上来,要歌颂皇帝。即使皇帝没有做什么伟大的事情,也要帮他找出伟大的意义。这一联不正是如此吗?明明是皇帝出行,被截在了雨中,偏要从中看出皇帝的顺应时令,看出皇帝的雨露之恩,这本来是应制诗拍马屁的本色,容易让人反感。但幸好,王维是大诗人,又是大画家,在他的构图与构思之下,一幅既美好又壮阔的长安图卷真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图卷如此润泽,就沐浴在春天的细雨中,也沐浴在盛世的光辉里。有了这样的铺垫,我们几乎愿意承认,这个皇帝和这座城市、这个时代已经融为一体,让人迷恋,而又让人赞叹,这就是王维,这就是盛唐。
[插图]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王维

北大女生票选第一名的梦中情人。谁会不爱呢。

by:南垞cha

王维传

历史人物传记系列之王维——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年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by:扬子读书

王维十讲

内容简介:王维是把忙碌与宁静闲适,苟且与诗和远方,一地鸡毛与云水禅心完美结合的千古典范。读王维,学人生智慧,享受惬意人生。作者:大学教授,自主择业军人,择业后办...

by:若兰书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