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书宜熟读

2024-05-10 13:31:0704:33 27
声音简介
《村学究语》书宜熟读

凡人幼时所读之书,终身能记,至于成人所读之书,不久即忘,此亦人所共知之情也。我辈教书之人,皆从此中阅历而来。回忆幼时所从之师,于某先生处发蒙,某先生处读经。某先生认真教我,我实身受其益;某先生疏略哄我,我实身受其害。事隔多年,无不一一记得。今日开馆授徒,果能以先生之益我者为法,自必认真教我之徒;以先生之害我者为戒,自必不肯哄我之徒。无如俗事分心,怠荒成习,加以散馆人数太多,于是童子所读之书,并未一一听过,但求其多,以博东家欢喜,一本未熟,又添一本,名为读几本书,而胸中实无一本。及至成人,文理虽通,而无书卷运用,空空疏疏,不成大器,此皆经师误之也。
夫读书明理,要在身体力行。岂区区为作文计?然即为作文计,读一本,务必得心一本。从头至尾,背诵一句不差,一字不错,再令伊温读数日,随抽随背,烂熟于心,则读一经,即终身受一经之益。圣门贤人,子夏长于《诗》,子游长于《礼》,漆雕开习《尚书》,商瞿习《易》,皆专精一经之明证。后人聪明万不逮乎前人,乃欲并五经而习之,以言乎名则日读五经,以言乎实则一经未曾读熟,甚无谓也。夫人之姿性不同,能遍读五经固佳,即不能遍读,而熟读一二经,融会贯通亦可取之不穷、用之不竭,故读书宜熟不宜多。李邃人云:“今之塾师,无论教身心之学者难其人,即认真教记诵之学者亦难其人。”旨哉斯言。
颜之推曰: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愚闻一老先生云:凡人幼时,天真未凿,所以记性偏重,至于作文用心,思路日开,则悟性偏重,而记性反轻,所以孩子自七岁至二十岁,总以熟读经书为要,诚得贤师训课,十余年之中,认真读经,以为根柢,他日发挥出来,便是终身受用之具,而世之为塾师者,往往疏疏略略,不肯认真,此文风之所以日卑,而人才之所以不出也。苏东坡送安秀才诗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是即东坡教人读书之法,而童子何知,不重有赖于塾师哉?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熟读唐诗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不仅对中国文化,同时对中国人的心理都构成了很大的影响。在《唐诗三百首》的序中,孙洙描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

by:微醺_jr

熟读诗词鉴赏一腹有诗书气自华

节目内容:宋词三百首主播介绍:阅读解读剖析适合人群:学生、成年人你将收获:学生不仅会收获所学知识,还会收获做人做事的哲学道理。成年人能进升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

by:秋维亭

熟读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每个中医大夫或者中医爱好者的必读内容,愿我的朗诵能够助人助己

by:娟子医生520

熟读并背诵古诗文

有一种记忆叫“熟读并背诵”,你是不是对上学时背诵过的诗文依然记忆深刻呢?你的孩子上学了,你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记忆教材中的古诗文呢?本专辑结合最新的部编版教材,将...

by:雨田4519

熟读唐诗宋词N+1

“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by:千里逐月

熟读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

by:故事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