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 跨过鸭绿江

2024-05-13 15:01:0710:52 82
声音简介

一名战士小心翼翼地挪了一下,感觉有些重。又放下了。刘铁柱这边这么热闹,这就引来了军需处的一位首长。
首长说:“同志们,这个不是炮弹,是苏联老大哥的莫洛托夫反坦克手雷,专门对付坦克用的。现在武器虽然到了,可是说明书都是俄文,大家先不要急。马上师部会派人到各连队讲解使用方法。”
刘铁柱听了这话,一拍大腿,说:“太好了,这是能炸铁王八的手雷。打小鬼子的时候我见过坦克,当时牺牲了9名战士,才解决掉一个坦克。这回有了这好东西,咱就不能吃那么多亏了。我回去就跟我们营长说,争取多领些这宝贝。”
那位军需处的领导说:“呵呵,反坦克手雷的数量也不是很多,不过,根据战场情况,我们会调配数量的。放心吧,你们这些馋痨。”
这时,渐渐地走散了一些人,大家的脸上都充满笑容,大部分战士都是第一次赶上部队统一换武器。
郑其贵从操场上往回走,一面想着王大胡子哭母亲的情形,一面回想起了自己的母亲。
郑其贵出身贫苦,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领着他和哥哥,还有一个妹妹艰难度日。1929年9月,他参加红军离开了家,从此再没有回去过。
1950年1月的时候,全国解放了。没有了战斗任务,郑其贵请假回到老家,结果,他只看到了母亲一人。母亲含泪告诉他:“儿呀,你走以后,卫立煌抓走了你的哥哥嫂子,还有你的小妹,他们都死在了集中营里……”
母子俩抱头痛哭。那一次,郑其贵在家住了一个星期。到现在,又是整整一年了。也不知老母亲怎么样了。
郑其贵这样想着,就走进了师部的院里。他看见通讯员飞跑过来,大声报告:“报告师长,你的老母亲来探亲了。在办公室里呢。”
郑其贵一愣,把大衣扔给警卫员,快步奔向办公室。
两鬓斑白的老母亲,坐在办公室的凳子上,正在急切地看着门口。郑其贵走进来,健步如飞地走近母亲。
“娘,你怎么来了?”
“儿呀,娘听说你要去朝鲜打仗,娘来送送你。”
“娘,你好吗?”
“娘好着呢,娘就是想你……”
“娘啊,我也想你。可是现在不行啊,你应该明天就回去,不是儿子不留你。我的娘来了,那么,同志们的娘呢?如果我们全师干部战士的娘都来了,那就要影响军心的。那这个仗怎么打呀。我们马上就要出发上前线了呀。”
“儿呀,你打了20多年的仗,都快40岁了,怎么还要去打,还是要出国去打?娘生了你们三个,现在就剩了你一个,娘舍不得呀!”
“娘啊,美国人已经打到了鸭绿江边,他们要把我们的新中国消灭在摇篮里,我必须去呀……”
老母亲不吱声了,泪眼矇眬地看着儿子。
许久,老母亲说:“儿呀,你15岁离家入了红军,去年才回来看我,现在,你又要走……”
郑其贵也流出了眼泪,说:“娘啊,您要支持我保家卫国。听我的话,您明天就回去。我赶跑了美国人就回家。”
说罢,郑其贵喊来警卫员,让他给老母亲去买火车票。同时,叮嘱师部的人,不要让老母亲来看望他的消息外传。他担心这会唤起指战员们的思亲之情。
师里《战士生活报》的小张给娘俩拍了一张合影,晚上的时候,小张把照片洗出来送给了母子俩。老母亲是头一次看照片,她的眼里充满好奇。郑其贵把照片小心地揣进了上衣口袋里,心情也很复杂。他多想留母亲在部队住一段时间,可是,眼下不行呀。
娘俩一宿没合眼,他们说了从前好多的故事,娘说:“你小时读私塾读得最好,可是娘穷,只供了你三年,你就放牛去了……”郑其贵说:“娘,我知道家里的难处,饭都吃不上了,还念什么书?我在咱们革命军队里,党让我读了军政大学呢,娘,不早了,休息吧……”
第二天早晨,郑其贵送母亲到了火车站。他说:“娘,回家吧,放心,儿子很快就会回家看您……”
老人家凝视了儿子许久,说道:“儿呀,早打胜仗早还朝呀……”
……,……
在国内以往的作战中,多数指战员都是以缴获敌人的武器作为补充。我军的武器因此参差不齐,弹药也不是一体化。这样的困难,他们早就习以为常了。
这次出国作战,集体更换装备,指战员们的心里都感觉自己的部队逐渐走向了正规化。虽然他们目前对美军的情况还不清楚,也更不知道马上要和一支有着海陆空立体化集团作战风格的军队交手。但他们有着22年的革命战争磨炼出来的意志,他们认为,这就够了。他们最崇拜的领袖毛泽东说过,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物,而是人。后来的胜利,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上所谓的新霸美国要和一支在他们看来什么都是零分的中国军队一决高下了。
1951年3月21日夜,180师全体官兵从辽宁安东(现丹东)跨过鸭绿江,到达朝鲜境内。
61年后的今天,梁玉琳将军回忆说:“那个时候,部队行军都是在晚上。我们没有制空权,白天不敢走,敌人的飞机在天上苍蝇似的,很多。”我们问道:
“我们不是也有飞机吗?苏联援助的我们。不是说我们的空军经常打胜仗吗?”
梁玉琳说道:“我们的确是有飞机,但是主要还是以鸭绿江前后为作战半径,像我们这样挺进纵深的一线部队,它是没办法帮我们的,距离太远,空军支援不了。”
张合顺,今年85岁,山西长治人,1944年参军。1951年,他23岁,时任540团三营副教导员。突围不成,在山里打了一年游击,最后被当地朝鲜劳动党的叛徒出卖,他们20多人被俘。退休前,为鞍钢房产处副科长。
张合顺说:“1951年2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60军下令,任命我为180师540团三营副教导员。3月13日,部队完成全部集训任务,奉命出发向朝鲜前线开进。全军从泊头镇乘火车到辽宁安东市的临江小镇浪头镇,在这里做最后的过江准备工作。21日,部队奉命过江。在这天晚上6点,我军从我国的安东市与朝鲜新义州市的铁路、公路两用大铁桥上开进朝鲜。过江后,经过连续14天的夜行军,行程700公里,路过8个县到达朝鲜前线。一路上,由于敌机轰炸,我们看不到一处完好的房子,半个月来,部队都露营在野外,而且还经常遭到敌机的袭击,生活十分艰苦……”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父亲跨过鸭绿江

记住父辈曾经的战争,记住父辈曾经的英雄事实,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父亲以及志愿军父辈们!一并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建党100周年、抗美援朝70周年献礼!...

by:铁血军事小说

《跨过鸭绿江》电视剧解说

《跨过鸭绿江》是一部“全景式、史诗性”展现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作品。影片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视角讲述,全面展示了从战前国际形势的快速演变到板门...

by:听友239069426

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实录 | 附视频

时间回溯到十九世纪上半夜的中国,当腐朽的清王朝遇上了已经实现工业化的西欧列强时,中国领导世界的步伐也戛然而止了。接下来的一个多世纪中,中国割地、赔款。这种状态直...

by:知圣出版

决战朝鲜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战时准备|毛岸英牺牲

本书是全面揭开朝鲜战争台前幕后隐秘历史的必读书,人民出版社出版讲述洪学智在朝鲜战场的真实纪实场面。【内容简介】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

by:一路听天下精品

铁血军魂丨一八〇师在朝鲜血战揭秘 | 跨过鸭绿江

在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一八〇师陷入重重围困,伤亡惨重,数千将士被俘。师长郑其贵由此成为志愿军第一败将,彭德怀声称要枪毙了他;毛泽东也亲自过问此事。这...

by:现代军吧

志愿军援朝纪实|从跨过鸭绿江到守住上甘岭 | 抗美援朝

喜欢就订阅哦!【内容简介】这是在国际形势异常复杂,我国国内形势严峻——百废待兴、困难重重的条件下作出的决策。那么,毛泽东为什么执意要出兵,今天看来正确与否?斯大...

by:天下书盟精品图书

决战朝鲜 跨过鸭绿江 | 朝鲜战争题材扛鼎之作 |长津湖战役

朝鲜战争题材扛鼎之作畅销近30万册被广大军迷追捧,是全面揭开朝鲜战争台前幕后隐秘历史的必读书。入选人大附中推荐书目。本书是一部全景式再现朝鲜战争历史命运的经典...

by:现代军吧

出兵朝鲜真相 | 从跨过鸭绿江到守住上甘岭 | 长津湖战役

【内容简介】1953年7月27日,持续了近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最终以签署停战协定而告终。每当回首这场战争时,常有两句话为人们引证,一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

by:天下书盟精品图书

鸭绿江

挺不错的一本书,在这里给大家读一遍,希望大家喜欢!谨以此书,献给那些不为众人所理解的一少数,希望大家能够了解他们生命中的欢乐与辛酸,灵魂深处的黑暗和光明。...

by:xiaobei1200888

鸭绿江事件

一部经典作品!人物刻画细腻!情节起伏吸引人。根据听众的喜好而精选,声音清晰,感染力强。感情色彩浓厚。。就是对我们的最大支持和厚爱。每天加班很辛苦,您就动动手指支...

by:小小逗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