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2024-05-13 03:16:4522:50 96
声音简介

知乎上有个问题:

你认为什么是神圣?

一个叫凇子的网友,

是这样回答的:

在厦门,

一个孩子在林巧稚的雕像边上疯跑,各种踩踏,

扫地的老奶奶拿着扫把带着哭腔,

操着挺难听懂的普通话吼着:

你们知不知道尊重人啊?

这是林巧稚啊!

孩子的父母带着孩子不屑地走了,

老奶奶在原地站了一会儿,

低头,继续扫地。

不知道为什么,心被一刹击中。

厦门鼓浪屿,林巧稚纪念馆。by摄图网

在中国,

有很多人知道林巧稚,

但有更多人不知道林巧稚。

中国的妇产科,一直存在一个说法,

叫“南梁北林”:

广州的梁毅文,

北京的林巧稚,

这两位并称中国妇产科的泰斗。

事实上,林巧稚是标准的南方人,

她出生于厦门鼓浪屿一个普通家庭,

父亲教书为生,全家信奉基督教。

不过,由于林巧稚学习、工作和成名,

主要在北京的协和医院,

所以才有了“北林”的称呼。

林巧稚,中国妇产科的奠基人之一。

1917年9月11日,

北京协和医学院迎来首批8名学生,

13天后,

协和医学院新校奠基建设。

这所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投建的医学院,

以培养中国医学精英为目标,

很快就被誉为“东方的约翰·霍普金斯”。

在整个1910年代,

洛克菲勒基金会8000万美元的开支中,

最大的一笔正是给了北京协和医学院。

迄今,北京协和医院,

仍是中国排名第一的医院,毫无争议。

1921年9月,

协和医学院新校建筑完工之时,

20岁的林巧稚幸运地成为它的一名学生。

而林巧稚参加的那场入学考试,

后来经常被人提起。

那年夏天,

林巧稚从鼓浪屿动身,

赶往上海报考协和的医预科。

协和以培养精英出名,

那一届仅招25名学生,录取率极低。

最后一场英语笔试时,

一名女生突发中暑,被抬出考场。

林巧稚立即中断了自己的考试,

跑出去对这名女生实施急救。

急救完成后,考试也结束了,

林巧稚原本最有把握的英语试题并未做完,

以为自己必定落榜了,

黯然回到老家。

然而一个月后,

她意外地收到了协和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原来,

监考老师把考场上发生的一切,

写了一份报告提交给协和医学院,

称林巧稚乐于助人,处理问题沉着,

表现出了优秀的品行。

校方看了报告,

认真研究了她的各科考试成绩,

认为她其他科目成绩都很优秀,

英语口语也非常娴熟,

于是决定破格录取她。

应该说,在当时,

只有协和这样的学校,

才会把救死扶伤、乐于助人的品质,

优先于考试成绩进行录取考虑。

协和的这一决定,

彻底改变了林巧稚的命运,

也使得日后的中国“万婴之母”,

免于被世俗埋没。

青年时期的林巧稚。

协和医学院学制8年,

以严格要求学生闻名,

前20届毕业生总数不到500人。

林巧稚却是同届毕业生中的学霸,

毕业时获得学校最高荣誉“文海奖”,

并留在协和医院妇产科,

开始了精彩而伟大的职业生涯。

从此时起,

这名年龄不到三十的姑娘,

开始抱定独身和不婚的理念。

一开始,是协和医院的聘约,

规定女医生在聘任期间不得结婚生育。

老协和的管理者坚信,

一个女人不可能同时扮演,

贤妻良母和职业女性两种角色,

只能选其一。

今天看来,

这样的规定显然有悖人性,

但林巧稚坚定地在职业与个人之间,

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而且终生不渝。

后来,这名“大龄剩女”被问到婚姻问题,

她毫不在意地说:

我一辈子没有结婚,

为什么呢?

因为结婚就要准备做母亲,

就要拿出更多时间来照顾好孩子。

为了事业,我从进入协和那天起,

就选择了不结婚。

但你或许想不到,

这个一生无儿无女的女医生,

说她平生最爱听的声音,

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

在林巧稚生活的年代,

中国的婴儿出生死亡率高达20%,

女性生孩子就是闯鬼门关。

经过林巧稚这一代人的努力,

大大降低了这一恐怖的数据。

有人统计过,

林巧稚一生接生的婴儿达数万名,

她因此被称为“万婴之母”。

林巧稚被称为“万婴之母”。

刚开始,林巧稚只是一名助理医生,

一个寒冷的雪夜,

一名产妇突然大出血,

生命垂危。

主刀医生都不在,

林巧稚无权做手术,也从未做过手术,

但她不忍见死不救,

毅然站上了手术台。

她知道,一旦手术失败,

她的医生生涯就此结束。

就像当初在考场上救人一样,

是善良和勇气,

让林巧稚赌上了自己的前程。

最后,

她成功救回了母子的生命。

1931年,

30岁的林巧稚凭借精湛的医术,

升任协和总住院医生。

随后,她多次赴欧美进修学习。

在欧洲期间,

她接到一封电报,

请她出任北平助产士学校校长一职。

对其他人而言,

这是一条难得的“升官”之路;

但对林巧稚而言,

这意味着,

她从此将离开妇产科一线,

走上行政管理岗位。

林巧稚想了很多,

郑重地拟了一封回电:

我选择终生从事妇产科学工作,

不择其他职业,

请原谅。

1939年,

林巧稚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学习。

芝大著名妇产科专家艾蒂尔,

表示愿推荐林巧稚留在芝大工作。

林巧稚婉言谢绝:

我不能留在这里,

我来进修的理想和目的,

是为了办好妇产科,

更好地为中国的妇女和孩子们看病。

艾蒂尔忍不住问道:

你的国家正在打仗,不是吗?

林巧稚说:

坐船经过日本,

我看到了那个国家。

那么一个岛国,

想要吞掉这样大的一个中国是不可能的,

战争征服不了中国。

林巧稚在美国。

第二年,

林巧稚毅然回国,

不久升任协和妇产科主任,

成为该院首位中国籍女主任。

1941年底,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日本人占领了北京协和医院。

林巧稚和所有医务人员,

被赶出了医院。

林巧稚在北京的胡同里,

开了一家私人诊所,继续行医。

在这期间,

她仅收取极低的诊疗费,

对贫苦的妇女不仅免费治疗,

经常还要自掏腰包,

让她们去买营养品。

尽管日复一日面对无尽的疾病,

面对一个个因病而痛苦不堪的女性,

她却从未出现职业性的疲惫与冷漠。

天冷时,

她总是将听诊器捂热了再伸出去。

曾有人问林巧稚:

你跟病人拉拉手,为病人擦擦汗,

就能成为妇产科专家吗?

林巧稚坚定地回答道:

作为妇产科医生,

最起码也是最重要的素质,

就是一颗仁爱之心。

在她开办诊所的6年间,

留下了8887位患者的病历。

这期间,她又担任中和医院妇产科主任,

她书写的病历,

字迹端正,内容紧凑,

中英文对照一丝不苟,

与当今医生普遍流行的“天书”迥然不同。

一代名医的医术与医德,

尽在其中。

林巧稚书写的病历。

值得一提的是:

在整个抗战期间,

协和医学院教职工中没有出过一个汉奸。

这是协和的光彩与奇迹,

从协和走出来的精英,

在残酷的战争中维系了中国的医学命脉。

1948年,

林巧稚重返协和医院,

并在此一直工作,直至去世。

1949年,

当人民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时,

一名国民党高官夫人给林巧稚送去了一张机票,

并说,

这是多少人用金条换不来的。

林巧稚谢绝了,

说她要守着她的病人。

林巧稚的性格单纯倔强,

对政治毫无兴趣。

新中国开国大典当天,

她收到了观礼邀请函,

但即便面对如此重大的历史性时刻,

她也未出席,

而是选择留在医院。

人家笑她傻,她却说:

我是个医生,去做什么呢?

我的病人更需要我,

我需要守护在她们身旁。

林巧稚一生以妇婴为中心。

接下来的数年间,

她获得了许多新身份——

1953年,当选为中华医学会妇产学会主任委员、北京市妇联副主任;

1954年,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5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她是当时唯一的女委员。

然而,这些世人眼中标志着人生成功的头衔,

却让林巧稚变得焦虑。

每次出席社会活动,开会的时间一长,

她就坐立不安,

急切地想回到医院。

她总是说:

我是一辈子的值班医生。

哪怕在她成为名家之后,

她依然保持了谦逊、认真的医德,

以及以病人为核心的医风。

她家里的电话,一到夜间,

就成了协和妇产科与她联系的热线,

不论谁值班,

只要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

都可以电话向她求助,

电话里解决不了的,

她总是立即起身赶往医院。

她从不抱怨,而是乐此不疲,并说:

我的唯一伴侣,

就是床头那部电话。

只要是她出门诊,

候诊的病人早早就排成长队。

她总是看完所有的病人才下班,

不管时间多晚。

而且,她从不会三言两语打发病人,

总是不厌其烦地询问病史,细致检查。

有时候,助手会提醒她,

候诊室里有“特殊病人”,

是某位高官要员的太太或亲戚,

她总是头也不回地说:

病情重才是真正的特殊。

她给邓颖超看过病,

期间,特别叮嘱说:

挂普通门诊号就行,

不用挂专家号,太费钱了。

看完后,人家告诉她,

刚才找你看病的人是周总理的夫人。

她拿过病历,看到邓颖超的名字,

才反应过来。

朱德的夫人康克清,

同样找林巧稚看过病。

后来在回忆林巧稚的文章中,

康克清无比感慨地写道:

林巧稚看病最大的特点,

就是不论病人是高级干部,

还是贫苦农民,

她都同样认真,同样负责。

她是看病,不是看人。

林巧稚在湖南乡下为当地妇女做检查。

1951年,协和医学院收归国有。

因为是美国人创建了协和,

在特殊年代里,

协和曾被改名为“反帝医院”。

有人怂恿林巧稚揭发美帝的罪恶,

她只是淡淡地说了大实话:

美国人办医学院帮我们培养人才,

我的医术就是人家教的……

1958年,

在“大放卫星”的喧嚣声中,

医院领导提出要紧跟时代,

改进手术洗手方法:

洗个手要那么多程序,慢吞吞的,

还怎么大跃进呀?

大家都知道,医生少洗一次手,

病人手术感染的机率就增加一分。

但没人敢出来反对,

林巧稚直接找到医院领导发问:

如果是给你做手术,

你要我们洗三遍手还是洗一遍?

一次洗五分钟,还是三分钟?

医院领导知道眼前这位老太太的地位,

只能无言以对。

1966年后,

她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

被剥夺了行医看病的权利,

发配到病房做护工,

清洗便盆,倒痰盂。

她默默地干着这些粗活,

像给病人看病一样认真。

即便身处风暴之中,

她仍然保持了知识分子的风骨。

她曾被一次次要求批判自己,

但她回顾大半生的经历,

在自我检讨中,

依然守住了最后的尊严:

1921年,

我怀着“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愿望,

以及对“协和”的羡慕,

不顾一切困难,

离开家乡福建,到了北方,

考进“协和”,很为得意。

30年前一个女学生从厦门到北京协和,

不是一件小事。

从第一天起,我就怕念不好书被刷掉,

所以死读书。

唯一的目的就是要每年考试及格,

毕了业,成为一个高级的技术专家。

1941年12月8日,

日本侵略者占领“协和”,

我初步感觉到个人生活离不开国家。

在沦陷时期,尝到亡国奴的滋味,

日夜盼望抗日胜利。

胜利消息传来,欢欣鼓舞,

满腔热情地决心为祖国服务。

但在很短时间内,

国民党政府的腐败,

使我对这个政府完全失掉信心,

对祖国复兴灰心失望。

1948年回“协和”妇产科工作,

对政治不闻不问,

一心一意从医、教书。

你看,哪怕承受这么大的压力,

她亦不轻易作践自己,

最重的自我批判之词,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我的拂衣公子》多播小说剧

《我的拂衣公子》多播小说剧类别:言情、玄幻、甜宠、女频、轻松、古言一句话推荐:女魔头傲凌霜身死百年后重归人间,剑修拂衣公子执意要迎娶。仙魔相恋,正邪如何能在一起...

by:云阅文学

徐皓峰著《刀背藏身》

武侠小说是一棱刀背,幸好,有此藏身处

by:茉莉花香烬霓裳

魔鬼藏身处|后窗文库系列

【更新频率】本专辑共92集,已完结;点击上方订阅按钮,VIP免费听!

by:译林之声

刑侦剧《无处藏身》全集解说

该剧改编自王成志所著报告文学,讲述了畏罪潜逃的杀人犯越狱逃亡,追捕和反追捕的故事。雷电交加的雨夜,医学院职工楼,送水工敲响医生张丽家门,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鲜红...

by:山姆剧院

【无处藏身】哈兰科本(美)悬疑小说

“仇恨是要付出许多代价的,你会失去重要的东西。”记者温迪把丹·默瑟这个社区教工塑造成了恋童癖性犯罪者,于是原本体面的丹在小镇上变得灰头土脸,如过街老鼠一般。但是...

by:忧牛推俗

上门龙婿|超级赘婿&隐藏身份|AI电子书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上门龙婿竟遭人蔑视,一怒揭露身份,抱歉,我才是真正的权势滔天!【作者简介】:晓俊三工,网络小说作家,...

by:点众de电子书

免费|藏身五年,被曹操曝光了!|历史军事&三国&本体重生

稳定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AI主播良心又迷人,订阅追更不迷路!【内容简介】“那曹阿瞒不过靠偷窃人坟墓起家,这类人,怎可当得起一国之主?枭雄罢了。...

by:爱奇艺de电子书

内部审计:让虚假数字无处藏身|经济|AI电子书

【内容简介】本书语言轻松兼具趣味性,有助于公司管理者确立加强公司内部审计,重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企业管理理念,通过设置最优的审计部门、运用先进的审计方法,增强...

by:人民邮电_电子书

悸动的不安/隐藏身份在知名编剧家做保姆/山郭晴雪播/不一样的爱情故事

一个专横霸道又深情的大学生隐藏身份,兜兜转转费尽心机把心目中的编剧美人吞吃入腹深情宠爱的故事。深情贵公子美貌保守诱人不自知大叔爱......“啪嗒”一声,好像是...

by:山郭晴雪